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依法治河科学治河全民治河
千百年来,温瑞塘河就像一条大地血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孕育了璀璨的瓯越文化,也构筑了“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的温州山水城市风貌的重要特征,几代温州人亲切地唤其为“母亲河”。
2008年2月,为了重塑母亲河的形象,温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打响新一轮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战役,把整治温瑞塘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突出的民生工程来实施。一场“依法治河、科学治河、全民治河”的攻坚战由此打响。
一年多来,温州市紧紧围绕省新一轮“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计划要求,在塘河整治以往8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动员,层层部署,着力实施清脏保洁、拆违治乱、污水管网建设、片区截污纳管、重点污染源治理、河道疏浚等治河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塘河整治各项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年多来,清脏治乱初战告捷。针对温瑞塘河河面及两岸垃圾堆积、河道淤积、违法占河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从2008年3月中旬开始,各方联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塘河沿岸垃圾清理和清障拆违专项整治工作,完成垃圾清理90万吨,清除河道障碍物7万立方米,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24.13万平方米。通过“清脏”工作,温瑞塘河两岸垃圾成堆现象基本消除,河面漂浮物明显减少,沿线绿化渐成气候。
一年多来,部门协作形成机制。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温瑞塘河综合整治“5+1”责任主体,各部门单位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一年多来,温瑞塘河整治配套政策逐步完善。针对新一轮温瑞塘河整治的实际情况,市政府相继在沿河拆违、用地保障、资金投入(补助)等方面,制订了系列配套政策,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还开展了塘河整治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和地下排水体系网格化管理,强化生态调水,开展流域范围内工业污染、建筑泥浆管理、畜牧业养殖污染整理等工作。
一年多来,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保护塘河被写入了沿河42个乡镇(街道)的村(居)规民约;有的乡镇成立了“夕阳红”老人护河队与“巾帼”护河队;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已于2009年9月被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市直101个机关事业单位与市区39条河道的整治工作挂钩,落实“河前三包”。
2009年,是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之年、决胜之年。市领导多次专题视察母亲河,检查整治进展情况,市委、市政府两次召开温瑞塘河综合整治推进会,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义无反顾地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作。按照“截污纳管年”的工作要求,2009年的工程建设重点是截污纳管和黑臭河道治理;整治工作重点是畜禽业整治、泥浆管理、重点污染源整治、河道清障及清脏拆违后反弹现象整治。
●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突出截污治污工程,加快污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三位一体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建设;加大片区(住宅小区)管网改造力度;加强工业、餐饮业污水纳管工作。以黑臭河道治理为重点,重点开展小南门河、黄垟浃河、山前河、汇车桥河、石坦河、三廊桥河等6条黑臭河道治理工程,采取沿河排污口整治、清淤、生态修复、调水保洁、驳坎绿化等综合措施消除黑臭现象。科学安排清淤与打卡工作,做好划龙桥河、旺增桥河、蒲州河、郭溪河、上江河等河道疏浚,山下河贯通工程,吕浦河、划龙桥河、龟湖卡口拓宽工程。
●推进畜禽业整治。用半年时间完成畜禽业整治任务。目标要求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所实行全部搬迁或取缔;限养区内养殖场所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强化泥浆管理。为了强化建筑泥浆运输、消纳管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决遏制泥浆入河。
●拆后建设以及管理问题。在完成清脏治乱工作任务基础上,落实河岸日常保洁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垃圾坞、垃圾中转站、运输车辆等硬件设施到位,确保清扫和监督管理人员到位。
●大力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缔工业污水直排,工业废水要求达标排放并纳管。
●开展河道清障工作。清理水下障碍物,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
“落日泛舟循橘浦,轻霞入路是桃源”。温州市企按照“依法治河、科学治河、全民治河”的要求,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全民动手参与塘河整治,切实承担起治理塘河、保护塘河、建设塘河的历史责任,把塘河建设成为生态之河、人文之河、宜居之河,使之真正成为温州独特而响亮的城市品牌。
温州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