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浅部真菌感染88例临床分析

2010-08-28 03:32:02孙庆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浅部真菌皮肤

孙庆元

真菌感染引起三种类型的疾病即: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1]。临床上通常所说的真菌病主要是指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仅侵犯表皮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称皮肤癣菌病,简称癣病。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流行广泛[2]。由于误诊率高,造成病程延长,我们对从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我科共诊治了88例面部浅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1 临床资料

88例患者中男52例,女36例,男女之比为1∶0.65;年龄2~49岁,平均28.3岁;确诊面部浅部真菌感染者17例,占初诊皮肤病例的19.3%。病程4 d~3.5个月,原发感染24例(27.27%),继发感染64例(72.72%)。就诊前88例患者采用过其他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后就诊与我科治疗。

2 临床表现

2.1 临床资料 超过90%的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会出现瘙痒。大约有40%~50%的患者会出现水疱和脱皮的症状。依据感染的不同类型的浅部真菌以及发病部位、感染程度,还会出现糜烂、破溃、疼痛等症状。

2.2 临床分析 为分析面部浅部真菌感染的因素,我们统计发病与性别、发病与居住环境、发病与卫生习惯因素的关系,结果如下。

表1 面部浅部真菌感染与年龄关系的统计(例,%)

表2 面部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相关因素与居住环境统计

由表1与表2可以明显的看出来①面部浅部真菌感染多发生在男性,男女比例为1∶0.69;②此疾病多发生在青中年人;③此疾病的感染与生活环境有关,群居的发病率远高于家庭生活的发病率。

2.3 诊治与转归 首先我们了解浅部真菌感染与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真菌感染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而言: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则真菌感染明显加重,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则皮损减轻或消失。临床上有经验的医生根据询问病史和观察皮损特点,往往可以做出明确的诊断。但是临床上,仍有一些病史较长、病损不典型的患者难以确诊。在皮损中找到真菌成为诊断的有力依据。真菌检查主要有两种如下两种方法:①直接镜检,即在病损的边缘取一些皮屑或毛发,放在载玻片上,处理后置于显微镜下寻找真菌。如果能够在显微镜下找到真菌的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真菌感染了。若一次找不到,首先需要排除抗真菌药物的干扰,建议停止擦药一周后再检查;②培养检查,如果经直接镜检未找到真菌,而又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应取少量皮屑或毛发,处理后在室温下培养,经过1~2周时间,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的结构可以鉴定有无真菌以及真菌的类型。对于两种检查均未找到真菌但临床表现不能排除真菌感染者,可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进行尝试性治疗。

此88例面部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12例患者化验室镜检查出菌丝及孢子,6例培养菌为白色念珠菌。于我科就诊后,用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霜等抗真菌药物涂抹于面部,患者均在1周内痊愈。

3 讨论

真菌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要寄生在外界物体上从而获取营养和能量[3]。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等都是影响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因素。浅部真菌最适宜在22℃ ~28℃生长繁殖,温度过于高、气候过于干燥亦不利于真菌的生长。因此,我国南方真菌感染患者较多。面部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而真菌又几乎无处不在,为什么有些人被感染而有些人不被感染呢?总的来说在同样环境下,面部浅部的真菌感染多发生在以下几种人群:(1)皮肤潮湿、多汗而又不能及时清洗者;(2)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里含糖量增多,能够为真菌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故易发生之浅部真菌感染。(3)长期服用激素以及长期受X线辐射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差,难以抵挡真菌感染。

真菌在感染皮肤的病损中,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菌丝和孢子。真菌感染患者的毛巾、梳子、枕头、帽子及浴盆等均可被真菌污染,当别人与之公用这些物品时,就有可能被传染。

此外,近年来,居民越来越热爱饲养小猫、小狗等宠物,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真菌感染与这些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真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要从外界获取,它不仅可以寄居在人身上而且同样可以寄居在动物身上。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卫生且与这些动物接触密切,此情况下遭真菌感染,尤其是儿童,由于其皮肤娇嫩,防御能力差,更易被感染。最常见于面部浅部的皮肤感染,初起为界线清楚的圆形红斑,脱屑,伴有瘙痒。重者局部红肿,并可发生小丘疹或小水疱。也有些症状轻微,甚至不引起重视而长期不到医院诊治。

为了有效的避免被真菌感染,我们应积极采取防御措施:①注意个人和衣物的卫生,避免被他人传染。减少暴露于潮湿环境,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个人用品最好与他人的隔离开来,且洗浴用品要放到阳光下暴晒以杀死真菌;②减少疾病的易感因素。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激素的患者,以及妊娠;肥胖;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不给真菌寄居生活提供合适的环境;③重视疾病,患病后应积极治疗。面部浅部的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太明显,未引起很多患者注意,或经治疗好转后,就即刻停药,这样导致了病情的迁延不愈,医务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坚持用药;④正视疾病的复发。以花斑癣为例,即使真菌消灭,患者在日光下晒后,损害可再度色素沉着,因为病原菌是正常皮肤的寄生菌,所以复发是很普遍的。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30-336.

[2]张国成.皮肤病学与公共卫生.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3):232.

[3]王光超.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6-117.

猜你喜欢
浅部真菌皮肤
更 正 声 明
第二层皮肤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6:36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56
真菌造房子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