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丽张瑞洁
(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武术散手研究】
试析武术功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秦 丽1张瑞洁2
(1.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广东 广州 510500;2.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武术功法运动,进而分析了武术功法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力争把武术功法运用到现代散打技术训练当中,意在提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击打和抗击打能力,为散打技术训练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武术功法 散打技术 散打现状
1.1 武术功法概念
武术按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功法运动、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三种形式。由于对武术认识的局限,功法运动长期以来游离于武术概念之外,散打和套路运动一统武术竞赛天下。拳谚曰:“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此处所言之“功”就是武术功法,既武术的基本练习方法,对提高武术技艺具有重要意义。康戈武老师解释说,武术功法是指以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要的人体潜能为目的,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特殊技能为目的而编组的专门练习。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强身气功和一些传统健身方法,很多都是武术功法内容,或者是由其演变而成的。可以说,武术功法随武术的萌生而兴,随武术的发展而盛,随武术技术的演进而变化。
1.2 武术功法的分类
武术功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康戈武老师编著的《武术功法运动教程》中按锻炼方式和锻炼效果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武术柔功、硬功、轻功、内功和感知功五类。如图1所示:
图1武术功法分类图
武术柔功是武术功法的一类,泛指锻炼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收缩能力、提高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锻炼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
武术硬功泛指增强身体抗击力和攻击力度的练习方法。硬功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抗击类和增力类。
武术轻功泛指以步履轻快、纵跳自如,以及攀高走脊为锻炼目的的各种功法。
武术感知功是指提高视觉、听觉和皮肤等器官感知能力的功法。主要包括眼功和耳功。
2.1 武术柔功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柔功的内容主要包括肩部柔功、腕部柔功、腰部柔功、腿部柔功和足踝部柔功。(见表1)
在散打运动中,运动员柔韧性的好坏,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柔韧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基础,在运动中表现的力度、幅度和速度,在对搏时击中对手和闪避对方的攻击都直接受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肌肉收缩能力优劣的影响。散打项目主要对肩、臂、腕、腰、髋、腿、踝等部位的柔韧性有一定的要求,通过柔功的练习可以提高各部位的柔韧性。肩关节的柔韧性几乎与所有上肢动作有关,散打运动中肩关节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拳动作的力度和速度,“肩僵侧拳慢,肩紧侧力滞”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柔韧性对于散打中出拳力度和速度的影响,可以借鉴肩部柔功中的静功法(正压肩、反压肩、侧压肩、正搬肩、反压肩等)和动功法(扣展肩、绕肩、单轮臂、交叉双轮臂、展胸捆打等)练习来改善柔韧性;腰是连接上下肢的中间环节,运动中多以腰为轴、以四肢为轮进行运转,拧腰送肩可延长进攻距离、左右拧转可闪避对手进攻、以缩腰拧腰配合蓄劲、以舒腰转腰配合发劲,腰部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述功能作用的发挥,可结合腰部柔功中的前伸腰、前俯腰、下腰、涮旋腰、甩弹腰等进行练习;拳谚说“手打三分,足打七”,腿部柔韧性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踢腿的动作幅度和脚步移动转换的灵活性,可以结合压腿、搬腿等功法进行练习,进而提高鞭腿、转身后摆腿和腾空腿法等难度动作的幅度;在散打技术训练中往往忽视对腕和踝部的柔韧性练习,腕部关节的柔韧性直接关系到手法的力度和技术的规格,踝部关节的柔韧性直接关系到步行、步法、动作的幅度和动作的稳定性,由此看来,在散打训练当中不可忽视腕、踝部的柔功练习。
2.2 武术内功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武术内功是武术运动中采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为基本手段的一种内外兼修的方法。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各流派的桩功(浑圆桩、骑马桩、七星桩、养生桩等)、坐功以及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十二势、八卦转旋功等。
内功练习是各类武术功法锻炼的基础。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体运动时,意、气、劲、形四者一动俱动、一到俱到、一止俱止的能力。王宗岳的“十三势歌”中讲道“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在稍后的理论中更具体划分成“心为元帅,意为号令,气为先锋,力为将士”。但就功法上讲,传统武术则强调先练气内壮,“内壮既得,骨力坚凝,然后可以引达于外。盖其内有根基,由中达外,方为有本之学。”通过武术内功的锻炼,可以获得内壮外勇、内外合一,以激发人体潜能的效果,从而达到意到、气到、力到、身到,内外合一的境界。
表1 柔功在散打训练中的练习方法及作用
目前散打运动体系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华武术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民族风格。散打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外练筋骨皮,而对内练一口气的内功修为则知之甚少。内功劲力的匮乏在一些高水平的散打比赛中逐渐地显现出来。身体与四肢分家,内在的精、气、神与身法、步法、手法组成的攻防方法不统一。因而从技击效果表现为拳法不如拳击,腿法不如跆拳道和泰拳,摔法不如摔跤。显得不伦不类、不强不弱。在平时训练中缺乏建立自我调节意识的动作能力,意、气、劲、形四者严重失调,训练方法与实际需要相脱节,阻碍了散打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站桩功达到意、气、力、形四者相合,提高实战能力。站桩时肌肉处于等长收缩,能有效地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桩功锻炼中获得的感觉能在大脑皮层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通路,即静站姿势的动力定型在变化急速的拳路运动中不致变型。桩功的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感知能力,改善运动中对各部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肌肉的随意活动性。还可以提高意识支配气息的能力,使意随气行。肌肉感和意气感对大脑皮层的联合作用,能促使人体内外系统密切地一齐运转,以达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在实战中应对千变万化的招数而表现的运用自如。
2.3 武术硬功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武术硬功以内部的意气锻炼和外部的撞击操习相结合,其内练注重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发,从而提高在意识的支配下将全身的劲力集中从肢体随意部位发放出去的能力。其外练注重增强肌肤的结实和承受反作用力的能力。这种内外结合的练习,能使人体锻炼成“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所谓“金刚肢体”,其特点是以气为本,以技为法,以功为用。武术硬功功法颇多,可分为攻击性硬气功(调经养气神力功、铁拳功、铁掌功、铁膝功、铁脚功、铁臂功、鹰爪功等)和抗打性硬气功(铁头功、铁肚功、铁胸功、铁背功、金罩钟功)。
纵观世界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他们不仅技战术精湛而且还具备了超人的击打和抗击打功力。近年来在重大散打比赛中,我国运动员虽然在腿法和摔法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中国散打与职业泰拳的较量中明显感到击打与抗击打能力的不足。据了解,各散打专业队多数是以力量训练来替代功力训练,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表2 硬功在散打训练中的练习方法及作用
根据实战中的实际情况,散打中抗击打训练的部位主要有头颈部、腰腹及肋部、四肢等。而这些部位的训练在武术功法硬功中都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可以借鉴,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在散打击打动作中力度上要重发力时要以爆发力以气催力,并且运用整劲,才会效果好,才能抑制对手不敢轻举妄动。散打中的击打动作主要靠手力和腿力的进攻来实现的,没有一定的力量就不能给对手以威慑和震动,更不能达到重创对手的目的。散打运动员对于手力的练习可以结合武术硬功中的掌旋球功、推山掌功、拧棒子功等功法进行练习。在散打运动中腿法有鞭腿、瞪腿、劈腿、踹褪、摆退等多种腿法,由于人体的生理构造,下肢不像上肢那样灵便,但是它所具备的力量是上肢所不及的,有“胳膊拧不过大腿之说”。所以加强腿部力量的练习是散打进攻中容易得分的基础,而武术功法中硬功的练习能很好的增强和提高这一不足,因此散打运动员可以结合武术硬功中的吊袋功、石柱功、踢跟功、踢桩功,铁膝功、铁脚功等功法来提高击打和抗击打能力。
以上功法在练习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力度由轻到重、以意行气注意呼吸的配合、注意训练的安全性、持之以恒、自我监控。片面追求功力,不全面掌握散打技术不行,掌握了散打技术,动作没有功力也不行。技术与功力各有各的功能,它们是相互统一、相辅相的。
2.4 武术轻功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轻功的训练主要是通过逐步增加跳跃的高度、身负重物的重量,以及减少载负体重的支持力等多种手段,提高训练难度,增进自身力量、速度和平衡能力,促进发挥人体潜能。传统的轻功功法有跑桩功、走砖功、梅花桩功、飞行功、跑跑板功等。散打中的快,是指完成动作快。拳谚说“快打慢”、“拳似流星”、“发腿如射箭”,只有快速地出击,才能达到“先发先中”和“后发先中”的打击效果。散打技术虽然要求击打有力,但必须是在保持身体重心稳固的前提下进行,并尽量避免偏移身体重心的现象,以免给对方造成“四两拨千斤”和“顺手牵羊”的机会。而通过武术功法中的轻功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平衡能力和灵活多变的能力。
2.5 感知功对现代散打技术训练的影响
感知功包括耳功和眼功,眼功对于改善运动员的判断能力、识别能力、本体感知觉能力极为重要。
眼功主要是发掘视技能和非视觉“视”物潜能的各种锻炼方法,眼功锻炼可分为静态视静物、静态观变动、动态视静物、动态观变动等四类。眼功的锻炼效果表现为提高目光敏锐和明亮度、扩展视野面(乃至能“眼观六路”)、提高凝住能力(乃至有穿透力)、增强瞪目直视而不瞬的能力、提高在变动中观察变动体的能力等。散打运动员在进行攻防动作时往往会产生距离差,双方都在激烈地活动中,我进彼退,彼进我闪,变化莫测,因此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距离感是非常重要的。距离感即为散手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或深度知觉。它不仅包括对自身与对方之间距离的判断、识别,还有对本身动作之间活动范围的认识,这主要是靠双眼的视觉和大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协调活动,在充分发展差别感受性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提高散打运动员的距离感是散手训练的重要环节,必须经常抓,反复抓。把武术功法中的眼功训练运用到训练距离差的方法中去,可以很好地提高散打运动员的判断和识别能力。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会[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编.武术研究武术功法研究专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白永正,等.武术散打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5]周搏龙.散打技术八要素[J].中华武术,2002(7):27.
[6]武术功法运动教程编写组编.武术功法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On the Impact of Wushu Power to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Training
Qin Li1Zhang Ruijie2
(1.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Sport,Guangdong Guangzhou 510500;2.P.E.Department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Tangshan Hebei 063000)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comparison analysis,as first described as the movement of Wushu power,and then analyzes of the impact of Wushu power to train modern Boxing techniques,and strive to apply the Wushu power to the training of modern Sanda techniques,which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athletes'abilities of hitting and being hit,Thisarticle plays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Wushu power modern Sanda techniques statusof Sanda
G85
A
1004—5643(2010)05—0059—03
1.秦 丽(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2.张瑞洁(1984~),女,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