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林 段丽娜 郭 琳 侯桂芝 周晓梅 黄占峰 董 燕
灾难不仅引起人们躯体的损伤,而且造成人们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对人们的社会功能影响最大,它也是各国研究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 PTSD作为一种对严重创伤性事件的病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对与创伤有关刺激的回避或麻木[1-2]。研究表明 PTSD不仅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与生活,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物质滥用、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恐惧症等,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PTSD的易患因素有创伤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病前患者智力及人格因素等[2-4]。这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对于PTSD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还发现虽然男性患者PTSD患病率较女性低,可是作为男性 PTSD患者更多会合并物质滥用和反社会人格障碍,对个人和社会将造成更大的影响[5-6]。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汶川抗震救灾中男性救援者 PTSD患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为地震救援者的 PTSD预防、干预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为 PTSD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 4个单位 1590名抗震救灾男性救援者,于抗震救灾 6个月后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及心理测评。
1.2 方法 调查问卷:①社会人口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及执行任务种类等;②地震暴露初期个体心理特征调查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SRQ),主要反映救援者在执行任务第 1个月时的个体心理反应,包括抑郁、焦虑、睡眠、食欲和躯体症状等;③灾后个体认知特征调查问卷(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ognitions Inventory,PTCI),主要反映个体在执行任务 6个月后的情绪情感反映及对地震认知评价等;④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问卷(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PCL-C),每条症状按 1~ 5级评分标准记录症状的严重程度,为提高诊断有效率将评估分数设在 38分,该分数以上提示患有 PTSD[7]。
测验主试均为经过培训的具有 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精神科和临床心理科 5位主治医生担任。问卷回收率 100%,有效问卷为 98.25%,共 1590份,根据 PCL-C分数将其分为PTSD组和非 PTSD组。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 t检验、i2检验 (Pearson χ2检验 或 Continuity Correction χ2检验)、相关分析和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显著性差异。
2.1 PTSD组与非 PTSD组之间社会人口学资料的统计比较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统计结果显示,PTSD和非PTSD两组间除了婚姻状况(i2=4.58,P=0.04)间有显著性差异,即未婚人员的 PTSD患病率明显较已婚人员患病率高。此外,执行任务种类即运送炸药(i2=5.43,P=0.04)、排除危房 (i2=4.52,P=0.04)、灾后重建 (i2=4.75,P=0.04)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即参与运送炸药救援者的 PTSD患病率明显较没有参与救援者的患病率低,参与排除危房和灾后重建救援者的 PTSD患病率明显较没有参与救援者的患病率高。其它基本资料间并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见表 1。
2.2 汶川地震中男性救援者 PTSD症状发生频率比较PTSD组与非 PTSD组抗震救灾的救援者 PTSD症状的出现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虽然非 PTSD组也出现 PTSD症状 ,但是频率较低。此外,对于 PTSD患者持续警觉性增高症状出现频率在三类症状中发生率较高(89%vs 77%和 75%)。
2.3 震后第 1个月心理反应、认知评价与 PTSD患病率的关系分析 从表 2中可以看出 PCL-C、SRQ和 PTCI间的测量结果相关显著(r=0.64,P<0.01;r=0.67,P<0.01;r=0.54,P<0.01)。
PTSD和非 PTSD两组救援者间 SRQ和 PTCI的测量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 (10.75±3.75 vs 3.29± 3.31,P<0.001;104.72± 29.13vs55.94± 20.16,P < 0.001),见表 3。
2.4 PTSD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因变量为是否患 PTSD,根据对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自变量为 6个变量:婚姻状况、灾后重建、运送炸药、排除危房、SRQ和 PTCI。最终有 4变量进入方程,依次为地震时运送炸药 (OR=2.76)、排除危房 (OR=0.47)、 PTCI(OR=0.97)和SRQ(OR=0.77),可以看出运送炸药为保护因素,而其它 3个变量为危险因素,见表 4。
表1 PTSD组与非 PTSD组间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 [n(%)]
表2 汶川地震救援者 PCL-C、SRQ、PTCI测量结果相关(r)
表3 PTSD与非 PTSD组间 SRQ、PTCI测量结果的比较(±s)
表3 PTSD与非 PTSD组间 SRQ、PTCI测量结果的比较(±s)
测评项目 PTSD组 非 PTSD组 t SRQ 10.75± 3.75 3.29± 3.31 18.21***PTCI 104.72± 29.13 55.94± 20.16 19.22***
表4 汶川抗震救灾男性救援者 PTSD患病因素多元逐步回归
人们对于 PTSD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国内外专家对于发病机理、诊断、预防、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已有很多报道,研究发现有近 50%的普通人群在一生中至少要经历一次创伤事件[5-6]。 7%~ 12%的人将不同程度的发展为 PTSD或出现 PTSD相关症状,男性患病率在 8.5%。此外 ,虽然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患者更多是对创伤的反复体验症状。而男性患者更多的合并物质滥用和反社会人格障碍,这导致对个人和社会影响更大[5-8]。
汶川地震发生后参加一线抗震救灾的救援者主要为男性救援者,对 PTSD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及有效预测,对及时制定治疗与干预方案非常重要。研究显示,PTSD在创伤事件发生至少 6个月以后出现,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创伤性事件的“回闪”,即对持续重现创伤性体验,如侵入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第二组为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如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第三组为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和情感麻木[6-8]。本研究发现在影响救援者PTSD患病众多因素中,婚姻状况、执行任务种类、地震后第一个月的心理反应、震后认知评价与 PTSD患病率显著相关。已婚男性 PTSD患病率较未婚男性的患病率低,这可能说明已婚男性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而未婚男性在承受地震灾后应激事件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波动较大。运送炸药救援者的 PTSD患病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救援者在任务前期选拔时就有一定的针对性,即选拔的为各单位的骨干,平时就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好的心理素质。排除危房和灾后重建救援者的 PTSD患病率较高,这可能暗示在救灾后期救援者如果较长事件的在灾区停留将增加 PTSD的患病风险,也可能由于在抗震救灾中较长时间的应对突发事件后心理资源出现衰竭,无力应对眼前的灾难场景,这种无助感和自责感也会增加救援者患 PTSD的风险。在 PTSD症状发生频率中,虽然在非 PTSD组也有症状出现,但是频率明显较患有PTSD的患者症状出现频率低。在 PTSD患者中,警觉性增高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这也证明在创伤事件后,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对类似事件的警觉性提高,从而出现失眠、焦虑、易怒等症状,这也与临床观察相符合。此外,研究还显示个体在第一个月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反应和灾后对地震的认知评价方式将对 PTSD患病率具有很高的预测效度,可以有效的预测在创伤事件暴露下救援者的 PTSD患病率。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影响汶川抗震男性救援者PTSD的患病因素中执行任务种类如运送炸药、排除危房以及第一个月地震暴露时的心理应激反应和对地震的认知评价方式明显与 PTSD患病率相关,除了运送炸药任务因素外,其余均为危险因素。
[1]Rebert H,David H,Kathleen M.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ymptoms among Gulf War veterans[J].MiL Med,1996,161:407-410
[2]Schnyder U.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inciples[J].Schweiz Rundsch M ed Prax,2003,92(8):337-343
[3]Costello E J,Erkanli A,Fairbank J A,et al.The prevalence of potentially traumatic event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J Traum a Stress,2002,15(2):99-112
[4]Bokszczanin A.Parental support,family conflict,and overprotectiveness:predicting PTSD symptom lev els of adolescents 28 month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J].Anxiety Stress Coping,2008,21(4):325-335
[5]Dobie D J,Kiv lahan D R,Maynard C,et al.Screening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in female Veteran's Affairs 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PTSD check list[J].J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2,24(6):367-374
[6]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
[7]Pynoos R S,Goenjian A,Tashjian M,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 in children after the 1988 American earthquake in Armenia[J].J Am Psychiatry,1994,151:895-901
[8]Johnsen G E,Asbjornsen AE.Consistent impaired v erbal memory in PTSD:a meta-analysis[J].J Affect Disorder,2008,111(1):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