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战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的调查与思考
——以河南高校为例
唐国战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通过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式上呈现出对政治评价较为积极、客观,关注政治更加务实,参与政治方式更加多样化,在了解信息途径上以通过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为主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政治热情不高,对整体关注多、具体参与少和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在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要加强对“政治生活化”方向的教育和引导,要进一步加强对第二课堂政治理论学习和参与方式的指导与建设,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拓宽大学生参与政治渠道。
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调查
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是大学生关心、了解政治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近年,从党中央到各高校党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也采取了许多扎实而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但这些关注大多集中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上,而对于大学生课余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式来关注、了解和评价当下的政治现象和问题的,这些问题和现象对他们的思想认识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和影响,他们的政治参与方式对他们的政治素质养成有什么样的利弊等等,都关注不多。正是基于该指导思想,作者与课题组人员于2009年4月至6月份,分别对河南省17所普通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700份,收回1594份,有效率为93.76%。从调查的学校层次上看,有本科院校14所,专科院校3所,其中,211重点大学1所,省部共建大学1所,一般高校15所;从学校类别上看,有综合性大学2所,理工类大学3所,师范类大学3所,农林院校2所,医学类院校1所,其他6所;从办学主体来看,有政府(含地方政府)主办大学15所,民办高校2所;从空间分布上看,豫北(含郑州)高校9所,豫西高校2所,豫东高校2所,豫南高校4所。学科性质分布见表1。
表1 调研学校学生学科分布情况
调查共设计了22道问答题,其中涉及选择项130个。全部问卷资料经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利用当前社会学统计中比较通用的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了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大学生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不同于政府官员和其他职业政治家对政治的参与,其参与政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接触大量政治信息和参加部分政治活动从而产生对一系列政治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对政治的看法和参与政治的方式呈现出了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特点
1.关注政治的出发点更加务实。调查显示,大学生之所以关注政治,其中认为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形势,开阔自己的视野”的占51.6%,认为能够“促进自己实现进步成熟”的占28.4%,认为“有利于自己将来就业和发展”的占36.0%,还有5.5%的学生认为“学好政治是为了考研”。
在“从政的目的”调查中,认为从政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展示自己的才能,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实”的占74.8%。
这些情况说明,大学生已将政治和其他因素一起纳入为自己服务、为未来人生发展打基础的现实考量之中了。当然,促使大学生如此考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用人机制和大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这也是时代发展在大学生思想变化中的一个自然反映而已。
2.对政治的看法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较为合拍。所谓合拍,是指当前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与我们党和国家正在全力所做的工作相一致,如对国内有关政治问题的关注选项中,“民生问题”、“国家大政方针”、“两岸统一问题”、“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和“腐败问题”占总体选项的前六位。
在“上网主要了解的政治信息”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每天的时事新闻”、“国际关系问题”、“民生问题”、“公共事件”、“台海问题”和“腐败问题”。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关注的情况与我国当前政治的总体发展进程是一致的,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政治意识主流是正确的,其政治觉悟和素质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3.对政治的评价较为积极、客观。关于对当前中国政治现状的评价,大学生也表现出了积极、理智、冷静、客观的心态。在对该项的调查中,认为当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的占42.5%,认为“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执政理念符合中国国情,但腐败问题较为严重”的占26.7%,认为“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很好,但下面执行得不太好”的占16.2%,认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但民主化进程较慢”的占13.6%。其中,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42.5%)基本等于随后两项的总和(26.7%、16.2%)。
这就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是非常信任和充满信心的,同时,对发展中的问题也给予了理性的关注。
4.参与政治的方式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特点。从调查(见表2)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参与政治的方式主要有“了解政治信息”、“参与讨论”、“参加社会实践”、“网上参与政治问题评论”、“参加党团组织培训,加入党组织”等诸多形式。在“获得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选项中,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的途径涵盖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特别是传媒和网络以更便捷、快速的形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形式的多样化,为大学生更快捷地了解中外时事新闻和重大社会事件提供了方便,使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高。这些形式和20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参政的形式相比,更丰富快捷了,也更生动形象了。
表2 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
5.在了解信息的途径上,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占有主导地位。在“查阅政治信息主要光顾的网站”选项中,选择“官方网站(如新华网、人民网等)”、“搜狐网”和“新浪网”的分别占47.5%、26.7%和22.8%。
在“了解政治信息经常关注的报纸”选项中,选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河南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的分别占39.3%、25.0%、19.7%和11.3%。
上述情况表明,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对政治信息的发布和解读对大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主导作用,这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客观全面地看待政治问题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值得给予充分肯定和继续保持发扬。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不足
1.政治期望值不高,政治热情下降,对政治缺乏了解,接触社会实际少。
2.对政治整体关注的多,但具体参与的少。在“对政治的态度”一项调查中,认为自身“积极关注,很少参与”和“一般了解,极少参与”的分别占46.1%和31.4%,两项合计高达77.5%,而“积极关注和参与”的只占20.7%,还有1.3%的学生“从不关心,从不参与。”
3.校内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调查显示,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做好笔记,课下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研读”和“能做到认真听讲,但不做笔记,视课堂情况发言”的分别占35.3%和26.8%,两项合计占62.1%,反映了大学生整体学习政治理论的主流是好的。但调查也显示,仍有21.9%和3.5%的学生在学习时选项了“有时听讲,有时看课外书”和“感觉枯燥,老师讲得不好,经常逃课”,说明大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还不高,说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等仍需进一步提高。
(一)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教育和引导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1]。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内化政治文化的互动过程[2]。从社会角度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国家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个人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和参与政治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培养健全政治人格,加快自身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到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转变,为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作为成长中的政治人,大学生正处于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通过政治参与,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从而巩固和扩大政府执政的基础。
(二)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在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目前,高校和理论界对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在政治参与方式方面还缺乏深入研究。原因是,政治参与方式面比较宽,学生较多,不易组织;另外,比较有效的参与方式是多接触社会,多进行调研,但这些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足够的经费,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实际上,研究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看大学生更倾向或更喜欢哪种参与方式,或者说哪种参与方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兴趣和取得更好的成效。因为参与方式,虽说是一种手段和形式,但它在调动人的兴趣和积极性方面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式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角度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说,也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目前,高校更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红色网站的建设和宣传上,对于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特点出发来组织各类政治活动重视得并不够,研究得也不多。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学习和参与。
(三)切实加强对“政治生活化”方向的教育和引导
所谓“政治生活化”,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社会和生活的实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政治,认识政治,解除对政治“假大空”和“不食人间烟火”的误解[3]。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政治理论宣传方面过多地强调“灌输”和追求理论化色彩的价值探讨,缺乏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个人实际来对政治和政治理论进行解读,以至于对政治的“偏见”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实际上,任何理论都不存在“假大空”的天性,之所以会有如此误解,是因为人们没有认真研究它的解读方式和传播方法,远远脱离了生活实际,因此使之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因此,对政治和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引导一定要结合社会的实际,结合当下的实际,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要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政治、解读政治、分析政治。要让大学生感到政治确实和自己息息相关,学习政治对自己确实有用,学了后经检验也确实管用。这样才能激发大学生对政治学习、了解、研究、参与的兴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及参政议政和从政能力[4]。
(四)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拓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
政治体制改革,是民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保障。“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5],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民主制度保障,社会便缺乏确定和实现自己公共利益的手段。当前高校里大学生实质性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比较窄,有些甚至流于形式。如高校现有的学生会,更多体现的是学校权力意志的贯彻,而没有通过这个平台来形成一种调动和发挥学生推荐选举的机制,没有体现出大学生自身的利益诉求,更谈不上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权利救济。喧嚣一时的海南大学生挂职当“村官”活动由于缺乏相应的后续配套机制,导致“‘村官’处境尴尬,面临身份之惑,政府的承诺变成空头支票”[6]。因此,要想让大学生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就必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有效的参与规则和配套制度。比如,进一步修订完善选举办法,扩大大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政治活动的比例,完善大学生信访、申诉、举报等政治渠道,加大对大学生参政议政的宣传报道等,通过多种方式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制度性参与政治的途径。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邱平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特征及功能[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75—79.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4.
[6]任明超.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N].中国青年报,2006-03-01.
责任编辑 姚佐军
(E-mail:yuid@163.com)
G6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905X(2010)04-0213-03
2010-05-15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8BSH005)
唐国战(1970— ),男,河南长垣人,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