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鹃, 朱 沂
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PCI)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梗死。由于我国对 PCI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新疆地区,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 PCI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现对我院 2008.9~2010.3期间的 1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状况做如下分析。
收集 2008.9~2010.3期间在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63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中筛选出 180例 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周岁,临床表现符合 PCI,脑梗死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入院后均进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和头部 CT或 MRI等检查。
对入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判定按照我们以往研究的统一方法[1]。
应用 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集数据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 ,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率描述其基本特征,各组间频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 。
180例 PCI患者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 28.3%,其中男性 120例(66.7%),女性 60例(33.3%);年龄范围 38~89岁,平均年龄(63.11±11.607)岁;≤45岁 16例(8.9%),>45岁 164例(91.1%),46~60岁 52例(28.9%), >60岁 112例 (62.2%)(见表1);汉族 104例(57.8%),维族 62例(34.4%),其他民族 14例(7.8%)。
表 1180例 PCI患者的年龄分组
见表2。与 NEMC-PCR研究相比,高血压 150例(83.3%)在本研究中更常见,而心脏疾病则少见。
表2 性别、危险因素与NEMC-PCR研究的比较
见表3。PCI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常伴有高血脂(50%vs 21.7%,P<0.001),冠心病(33.3%vs 4.16%,P<0.05),男性较女性更常伴有吸烟(58.3%vs 1.7%,P<0.001),饮酒(23.3%vs 0%,P<0.001)。
表3 男性与女性PCI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表4 >45岁组与≤45岁组危险因素的比较
表5 维族与汉族PCI患者危险因素的比较
见表4。 >45岁 PCI患者较≤45岁患者更常伴有高血压(85.4%vs 62.5%,P<0.05)、糖尿病(35.4%vs 18.8%,P<0.05)。
见表5。PCI患者中维族较汉族更常伴有高血脂(48.4%vs 13.5%,P<0.001)。
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社会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均是影响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布的重要因素[2]。目前,普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以男性为主[3],约为 1.1~1.5∶1。但也有部分研究显示女性患者较男性常见[4];如仅为后循环梗死,本研究与NEMC-PCR研究一致,即以男性患者为主。在本研究中,高血压要较 NEMC-PCR研究常见,而心脏疾病则相反,糖尿病,高脂血症则无明显差异。高血压在本研究中更常见的原因可能是新疆属于北方高寒地区,有高盐饮食的不良习惯,高血压发病率高。许多研究已显示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5]。目前普遍认为吸烟、饮酒在男性患者中更常见,房颤则在女性患者中常见。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在性别间的差异目前意见并不统一。有研究认为女性患者更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而其他一些研究则认为男性更易伴有高血压、糖尿病[6],此外也有认为糖尿病、高血脂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异[7]。而本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常伴有高血脂(50%vs 21.7%,P<0.001),冠心病(33.3%vs 4.16%,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女性由于更年期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降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少消耗热能较高的体育锻炼,造成体内脂肪比男性更易于堆积有关,这些又进一步会引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等疾病发生。此外我们还发现与≤45岁梗死患者相比,>45岁的梗死患者更易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与 Javier[8]的研究类似。
本研究中维族较汉族更常伴有高血脂(48.4%vs 13.5%,P<0.001)。分析原因可能是维吾尔族有高脂、高盐、高胆固醇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中喜好肉食且饮食量大,更注重晚餐朋友相邀聚会。从本研究结果分析,由于维吾尔族与汉族饮食习惯的不同导致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明显多于汉族,且以高甘油三脂血症为主。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与NEMC-PCR研究相比,高血压更常见,而心脏疾病则少见。说明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与西方人存在一定差异。此外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在后循环梗死患者中的分布还具有性别、族别及年龄差异,因此危险因素的筛查及预防要根据性别、族别及年龄而有所针对性,积极预防和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林 岩,李焰生,徐 群,等.贯彻二级预防指南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36-739.
[2] Feigin V,Carter K,Hackett M,et al.Ethnic disparities in incidence of stroke subtypes:Auckland Regional Community Stroke Study,2002-2003[J].Lancet Neurol,2006,5(2):130-139.
[3] Wu G,Wu Z,Wang W,et al.A cohort study on trend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Beijing during 1992-2002[J].Chin J Cardiol,2005,33:748-753.
[4] White H,Boden-Albala B,Wang C,et al.Ischemic strokesubtype incidence among whites,blacks and Hispanics: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Circulation,2005,111(10):1327-1331.
[5] Hochner-Celnikier D,Manor O,Garbi B,et al.Gender gap in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s:comparison of the extent,severity,and risk factors in men and women aged 45-65[J].Int J Fertil Womens Med,2005,50(3):122-128.
[6] Ghandeharia K,Izadi Z.The Khorasan Stroke Registry:Resultsof a Five-Year Hospital-Based Study[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07,23:132-139.
[7] Sharma JC,Fletcher S,Vassallo M.Characteristics and mortality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are there any gender differences[J].J Gender Specific Med,2002,5:24-27.
[8] Carod-Artal J,Nunes SV,Portugal D,et al.Ischemic stroke subtypes and thrombophilia in young and elderly brazilian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a rehabilitation hospital[J].Francisco Stroke,2005,36:201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