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科
(广东省增城市仙村医院,广东增城 51133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
黄金科
(广东省增城市仙村医院,广东增城 51133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χ2=13.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疗程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治愈率,且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临床疗效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多发于秋末初春阶段,故也称为秋季腹泻。本文对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就诊的110例小儿腹泻患儿,分别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各组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2007年9月~2009年10月就诊的110例小儿腹泻患儿,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或腹泻。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5例,其中,男27例,女28例,年龄6个月~4.9岁,病程 1~28 d,其中,轻度脱水21例,中度脱水26例,重度脱水8例;治疗组55例,其中,男 29例,女 26例,年龄 7个月~5岁,病程 2~31 d,其中,轻度脱水23例,中度脱水25例,重度脱水7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基础治疗:两组患儿均禁食6~12 h,根据其脱水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每天3次,1岁以下者每次给予1 g,1~2 岁者每次给予 1~2 g,2 岁以上者每次给予 2~3 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采用健脾止泻汤进行加减,基本药方:薏苡仁 5~10 g,党参 4~8 g,莱菔子 4~8 g,扁豆衣 4~8 g,白术 4~8 g,木香 3~5 g,枳壳 3~5 g,厚朴 3~5 g。 若腹胀痛者加延胡索3~5 g,陈皮3~5 g;若湿热明显者加黄芩3~5 g,黄连 3~5 g,葛根 3~5 g;若呕吐者加半夏 3~5 g,竹茹 4~6 g;若伤食者加炒鸡内金3~5 g,焦山楂3~5 g。每天1剂,水煎服。
痊愈:大便次数与形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大便次数与形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次数与形状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8.9 d,平均疗程为57.6 h;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5.2 d,平均疗程为37.8 h;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疗程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其好发于秋末初春阶段,感染率较高。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是因病毒入侵肠道黏膜上皮细胞[2],使得肠道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或脱落,从而造成肠绒毛的破坏及水、钠的吸收能力降低,从而引起腹泻[3]。目前,尚未研发出具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采用西药治疗小儿腹泻患者,其临床疗效尚不理想。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属于“泻泄”范畴。中医认为泻泄是因小肠无法分清别浊[4],水湿注于肠道所致。小儿为稚阳稚阴之体,其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形气末充,不知调摄,又智识未开,易为外邪所侵。若保护不周或饮食失节,被风寒湿邪所袭,导致脾胃受伤,食反为滞及水反为湿而发为本病[5]。故在对小儿腹泻患者给予治疗时需以利尿化湿[6],健脾助运为主。
本组对55例小儿腹泻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其西药给予蒙脱石散,主要因蒙脱石散能使得消化道黏膜屏障加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得到调节并能缓解肠道上皮细胞的转变速度,使得肠细胞的吸收功能加强,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腹泻症状。而中药本文采用健脾止泻汤进行加减,方中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利湿健脾及舒筋除痹的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的作用。扁豆衣具有补脾化湿,止泻痢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木香具有调中宣滞,温中理气的作用,枳壳具有行气除胀的作用,厚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55例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2.7%,平均住院时间为5.2 d,平均疗程为37.8 h;而同时间段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的患儿其总有效率为85.5%,平均住院时间为8.9 d,平均疗程为57.6 h;两组各项指标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小儿腹泻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维持小儿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还能提高其疗效,且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故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90-1299.
[2]王万岭,于学洁.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9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23):3149-3150.
[3]单既利,郭术春,刘秀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8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6):84,87.
[4]徐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14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82.
[5]吴敏.止泻散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30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9):132,152.
[6]张乐玲,段春红,于春梅,等.黄连素-黄连液灌肠佐治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7(17):1256-1257.
R725.7
B
1674-4721(2010)09(a)-094-02
201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