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沛县 221600)
阿奇霉素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刘文华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儿科,江苏沛县 22160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52例患儿,并随机平均分为阿奇霉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和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阿奇霉素组短,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P<0.05)。结论:阿奇霉素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联合治疗;盐酸氨溴素;阿奇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的30%以上,发病一般比较急骤,临床上较难诊治[1]。该病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并发多脏器功能损害。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常年流行趋势[2],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病例逐渐增多。现将本院儿科病房2008年8月~2009年8月住院的5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诊治的5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确诊患儿,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6岁,平均2.5岁;就诊时病程3~7 d,平均4.6 d。均有剧烈干咳、发热(体温38.5~41.0℃)等症状。肺部有湿啰音者8例,有干啰音(含哮鸣音)者19例,呼吸音下降3例。将全组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阿奇霉素组26例(对照组)以及盐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26例,所有患儿入院时均查心肌酶谱和肝功能。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发病时间、谷丙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同工酶六项指标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本组选取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3],①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初干咳,后转为顽固性阵发性剧咳,常有黏稠痰液,发热,体温常达39℃;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少数仅闻痰鸣音,甚至全无。②X线胸片显示双肺纹理模糊,有点、片状或云絮状阴影。③双份血清检测(间隔2周)恢复期MP-IgM抗体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或持续>1∶160。
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止咳、平喘、雾化等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阿奇霉素组采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10 mg/(kg·d)静滴,每天1次;联合治疗组静滴盐酸氨溴索10~20 mg,每日2次,并予阿奇霉素 10 mg/(kg·d)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阿奇霉素均用4 d停3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每天观察两组患儿体温、咳嗽、肺部啰音等情况。
治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正常,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消失。有效:体温正常或临床症状、体征好转,X线胸片显示炎症大部分吸收。无效:体温正常或稍高或发热,咳嗽加重,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加重。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n)
在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指标上,联合用药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阿奇霉素组短,同时联合用药组住院时间短、所需住院费用较少,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比较(±s)
表2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比较(±s)
阿奇霉素组联合治疗组组别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6.4±2.2 3.5±2.1 14.0±4.9 8.8±4.5住院费用(元)1 403.6±60.0 1 109.7±43.0
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10%~33%,临床特征为病程长、热程长、表现多样、进展迅速,病理改变为毛细支气管炎及肺间质炎或大叶性肺炎[4]。本病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婴幼儿亦不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多为咳嗽、发热、初期以干咳为主、较剧烈。年长儿肺部体征少,大部分无肺部啰音;婴幼儿起病急,病情较重,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憋、喘鸣音较为突出,肺部啰音比年长儿多。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多为肺部大片实变影,常为单侧性,以右肺中下肺野多见,也可为间质性肺炎的改变,两肺呈弥漫性网状结节样阴影。确诊依据是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阳性。临床应该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以提高疗效。大环内酯类是首选药物,往常用红霉素,但红霉素对肝功能损害明显,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能坚持用药,所以逐渐被阿奇霉素所代替。本组患儿以2~3岁幼儿为主,口服药物难以接受,所以均采用静滴的方式,可单用阿奇霉素短时间内症状体征改变不佳,而盐酸氨溴索又具有调节浆液和黏液分泌,作用气道分泌细胞,使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加强纤毛摆动度和频率的作用,有利于痰液排出。盐酸氨溴索可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保持肺泡和气管通畅。有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小气道阻塞,在治疗中应该强调祛痰剂的应用[5]。本组使用盐酸氨溴索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96.1%)高于单独使用阿奇霉素(76.9%),且联合治疗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因此阿奇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促进肺部炎症吸收,以便黏液排出,迅速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
[1]王凌飞,靳秀红,王文洁.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3):494-495.
[2]陆权,袁壮.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8):561-57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下)[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223-227.
[4]袁壮,鲁继荣,盛锦云,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17(8):449.
[5]陈秋芳,余刚,张海邻,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及内镜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42-44.
R725.6
B
1674-4721(2010)09(b)-056-02
201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