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娟
(大连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
分析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
姜 娟
(大连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
为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耐药状况,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5月1日1 042例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收集2006年1月1日-2008年 5月1日我院发生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例共1 042例.从血、尿、粪、痰、体液及穿刺液中进行真菌镜检、培养阳性,出院时确诊为真菌感染,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物病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9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真菌培养用沙保弱氏培养基,菌株鉴定采用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采用Fungus药敏试验盒,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按NCCLS标准判断。
2.1 各类真菌捡出率 见表1,真菌感染种类多,特别是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百分率相对增加。
表1 各类真菌检出率
2.2 医院各科室真菌感染情况 见表2。
表2 真菌在各科室分布
2.3 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药敏率(%) 见表3。
表3 药敏结果
在分离的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最大有609株,占58.4%。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人体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本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群。其他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球拟酵母菌26.6%,热带假丝酵母菌10.2%,克柔假丝酵母菌2.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所含比例偏多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有研究认为,氟康唑的广泛应用导致了白色假丝酵母菌向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变迁,使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相对上升[1,2]。
从真菌感染的分布来看,ICU分布最多,这与ICU病种复杂,多是重症患者,而且大多患者都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有创操作有关,这是ICU组真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内科中呼吸内科和血液内科检出率较高,与其科室特性相符,其他科室的患者多是老年人或长期住院的病人,肿瘤科患者主要是因为肿瘤化疗和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儿科的5例患者都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导致,通过以上结果表明这些病房患者长期患病,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力极度低下,长期反复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定期放疗化疗等,破坏了机体自身保护屏障,导致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造成菌群失调,使真菌大量繁殖引起感染。除此之外,在外科上,临床创伤性诊疗手段的开展,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各种留置管的建立等人为因素消弱了机体正常防御功能,为自然界中真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由此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以控制和减少机会性致病真菌的感染[3,4,5]。
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两性霉素、5一氟胞嘧啶敏感率都>90.0%,可作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国外资料报道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性感染患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但在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从药敏试验结果看,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耐药率只有3.6%。两性霉素B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因其副作用大而受到限制。另外发现体外药敏试验5一氟胞嘧啶敏感率较高,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这与有关报道较一致。可能与其可诱导耐药作用有关。尽管氟康唑耐药率达17.2%,但因其抗菌谱广,副作用小而成为早期经验性抗真菌的首选药物,但必须对其耐药性进行跟踪监测,防止耐药性进一步扩大化[6,7]。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肿瘤患者、免疫受损或抑制患者、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文献报道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第四位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血行感染病原菌,假丝酵母菌血症死亡率高达45%-75%。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深部真菌防范力度,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降低因真菌感染的死亡率。
[1]解晓珍,等.225例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81.
[2]余 呈,俞康龙,林兆奋,等.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Il(1):7.
[3]刘永碧,马厚勋,曾凡荣,等.深部念珠菌感染280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31.
[4]栗 芳,王清涛,杜小玲,等.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445.
[5]徐英春,王 澎,原 英,等.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酵母菌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5):277.
[6]Dean D A,Burchard K W.Surgical perspective on invasive Candida in.fections[J].Word J surg,1998,22:127.
[7]李若瑜,王端礼.密切结合临床提高真菌学检测水平[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521.
1007-4287(2010)06-0938-02
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