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祥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传染病医院 辽宁大连 116100)
肝硬化患者发生电解质紊乱,它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101例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肝硬化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101例患者为住院病人,病例选择无重复,男,76例,女,25例,年龄11~75岁,按照肝硬化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将101例患者分为3组,其中A级27例,B级46例,C级28例,肝炎后肝硬化99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合并腹水67例,腹膜感染2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肝性胸水1例,肝性脑病4例,死亡2例。
所有病例在住院期间同时检测功、PT、K+、Na+、Cl-,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评定,child-pugh级别,肝功能和电解质均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以上表看出,3种离子紊乱顺序依次为低Na+>低Cl->低K+。
在本组101例肝硬化患者中Na+的紊乱最多见,占38.61%,未见一例高Na+与赵春华等报告肝硬化低Na+情况偏低,可能由于病例有限所致。肝硬化患者由于体内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心钠素,前列腺素等体液神经因素紊乱,影响水钠代谢,促进低Na+的发生,另外由于肝功能衰竭引起高能磷酸键减少,Na+-K+-ATP酶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也是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之一[2]。Cl-的紊乱均为降低,占21.78%,可能由于继发醛固酮增多或利尿剂,导致尿氯排出增多,呕吐也可致低氯原因之一。本组病例中也同时存在低Na+、低Cl-占10.89%,可见也有相关性。高K+占2.97%本组病例中发现1例合并肝肾综合征。
表1 101例肝硬化K+、Na+、Cl-紊乱分布情况
表2 肝功能分级与电解质紊乱模式及病例数
对肝硬化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观察K+、Na+、Cl-变化尚不多见。本文研究将肝硬化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为3级与血电解质紊乱中发现显著相关。即命名肝功能状况最好的A级也常发生电解质紊乱,但随着肝功能状况的恶化,机体贮备调节功能降低,电解质紊乱更加常见和严重,所以在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要注意离子紊乱情况,尤其是child-pugh的B、C级应格外注意。
由于肝功能与电解质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在临床治疗中要全面注重综合治疗,不要盲目限制盐的摄入,滥用利尿剂,要防治吐泻,避免大量放腹水,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改善肝功能,否则发生电解质紊乱,甚至顽固性电解质紊乱,就难以纠正,且导致并发症出出至病人死亡。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2]赵春华,杨道锋,田德英.肝硬变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与电解紊乱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