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长春市儿童医院 吉林长春 130000)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些年来已成为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支原体肺炎病程隐匿,肺部体征轻,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延误病情治疗,导致多系统、多脏器等严重并发症,所以早期确诊病原菌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对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1]。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及血清IgM、IgG检测,确诊肺炎支原体,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5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男31例,女25例,年龄11个月~7岁,平均5.2岁,病程3周~2个月。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咳嗽、咳痰17例,头痛11例,呕吐8例,12例肺部可闻及啰音。同时与我院正常体检的儿童55例作为对照,2组进行血常规及血清IgM、IgG检测,比较2组的检查结果。2组小儿均肝、肾功能正常。
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1)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咳嗽、发热为主;(2)血冷凝集素≥1∶64和(或)肺炎支原体补体结合(补结)抗体≥1∶64或早晚期双份血清补结抗体≥4倍;(3)血MP-IgM抗体阳性(1∶40为临界值,滴度≥1∶80者为阳性)[2]。
2组小儿均进行血常规、血清IgM、IgG检测、胸片和尿常规检测。将2组血常规及血清IgM、IgG检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t检验。(1)血常规检测。患儿取坐位或卧位,取静脉血化验,抽取2mL,采用日本SYSNE-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自动分析。(2)支原体抗体检测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MP-IgM、MP-IgG抗体。
外周血象:感染组白细胞<4.0×109/L 3例,4.0~10.0×109/L 15例,>10.0×109/L38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抗MP-IgM抗体于病程4~10d出现,13~21d达高峰,滴度≤1∶40为正常,≥1∶80为阳性,提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
表1 感染组与健康组比较
由表1中看出,感染组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血清IgM检测感染组增高,正常组为阴性(P<0.01)。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起病缓慢,临床主要与咳嗽为主要症状,剧烈而持久,大部分患儿可由于肺部体征轻或没有,确诊较为困难,不及时治疗可延误病情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肺炎支原体感染侵入呼吸道后,产生的过氧化氢与菌膜毒性成分引起宿主细胞膜损伤,使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引起呼吸道及肺部感染。
早期的确诊和治疗极为重要,但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不能仅靠临床表现是远远不够的,采用实验室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等方法进行确诊。血常规和血清IgM、IgG检测对早期确诊肺炎支原体有重要意义。人体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大量的支原体进入小儿体内,使体内炎性介质不断增加,而且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IgM类抗体一般在感染后6~7d出现,2~4周达高峰,以后缓慢下降,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较长,患儿出现症状就诊时,IgM抗体已达到很高的水平,由于IgM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支原体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IgG相较于IgM出现晚,在发病第五周后才达到最高峰,也是晚期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靠指标。如明显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明显降低提示为感染后期[3~4]。所以,血常规及血清IgM、IgG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率,提高有效治疗的目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董林,李明,张元英.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因子测定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2002,15(1):1~2.
[2]黄绍光,陈巍.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医学临床研究,2003,20(4):256.
[3]刘喻,余春涛,董宗祈,等.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1999,17(2):86~87.
[4]徐桂芳,费德琼,李敏.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