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碧 李家稳 郭建波
据相关资料记载,地铁思想的产生,并不是交通专家发明的,而是英国查理斯法官首先提出的。20世纪中期,伦敦开始出现车辆拥挤、交通混乱现象,久居城里的查理斯很关心此状况,经长期认真思考,他提出把交通引向地下,以减少地面的拥挤状况。他的想法很快得到英国政府支持,城市地铁建设的帷幕从此拉开了[1]。
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它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宝贵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此外,地铁还是发生战争等特大紧急情况最理想的庇护所,夏季还可避暑,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快速输送城市客流[2]。
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地铁(或者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3]:
1)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2)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3)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成本。4)地铁交通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各阶段,需多专业、多行业、多企业间相互配合。
旧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地铁建设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毛泽东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1953年 9月,北京市委向中央上报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明确提出“为了给城市居民提供最便利、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路的建设”[4]。
促成北京地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地铁的战备功用对我国领导人的启发。1941年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刚刚建成 6年的莫斯科地铁,不但成了莫斯科市民躲避战火的掩体,更成为苏军的战时指挥部。这样,地铁建设进入了我国的视野。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过程。20世纪 50年代:起步阶段。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建设,于 1969年 10月建成北京地铁 1号线,全长 23.6 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 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20世纪 80年代:发展阶段。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20世纪 90年代:政府调控阶段。进入 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地铁。由于项目多且造价高,1995年 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 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地铁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该阶段为政府通过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来指导地铁的规划和建设。1999年以后:建设高潮阶段。在这段时期,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全国已建有地铁的城市达 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 23个。该阶段地铁建设速度大大超过之前的 30年。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5]。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 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 10个城市,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 23个,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 89条,总建设里程为 2500 km,投资规模达 99373亿元。
在地铁交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引领其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快我国地铁交通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地铁行业实行倾斜政策[6]。
1)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地铁建设投资大,还款能力差,因此必须要有比其他项目投资更优惠的政策,才能保证投资者合理的回报。2)适当放开票价限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内因决定外因。允许地铁运营有适当利润,既可减少政府补贴,又能增强地铁行业自身活力。3)制订与地铁相关的税收政策。一条新建地铁的建成运营,必将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应通过税收方式征收该地区各产业增值部分用于地铁建设的投入。
目前,中国国内城市的地铁建设十分迅速。
1)从微观角度看,其发展趋势为:地下街的发展将日益完善,它将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包括多功能的、有交通、商业及其他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未来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将建设四通八达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步行道系统,它很好地解决了人、车分流的问题,缩短了地铁与公共汽车的换乘距离,同时把地铁车站与大型公共活动中心从地下道连接起来。未来地下空间的发展是高效地利用空间,将能源、物流、运输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进行处理,为城市的地上空间预留了一片新鲜的天地。我国地下城的发展还不够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完整高效的地下城将成为现实。2)从宏观角度看,其发展趋势为[7,8]:a.政策更加明晰。地铁交通在城市公交系统中作用越来越大,有条件的城市将把地铁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国家政策导向使地铁交通建设有较好的发展前景。b.技术更加先进。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高了地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地铁建设成本。c.经营模式市场化。地铁经营方式有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和市场化经营模式。把市场机制运用在地铁交通运营中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d.管理更加法制化。地铁交通管理的法制化起初并不完善。现在,很多地铁交通实行法制化管理以保障地铁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地铁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是地铁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e.建设运营安全化。地铁交通规模宏大,技术复杂,其建设和运营阶段安全因素影响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f.设备国产化和标准化。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国策的指引下,推进国产化和标准化建设。我们要不断加强组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标准化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g.公共交通网络化。以地铁为骨干,与公共电汽车等组成公共交通网。地铁与公共电汽车的首末站衔接,并设有供小汽车换乘地铁的停车场。这样,公共电汽车和小汽车就如同地铁的支线一样,通达地铁的未及之处,为地铁集结和分配客流。
地铁建设是前途无量的朝阳事业,它把阳光引向地下,也给现代城市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推动下,中国地铁正走向成熟、繁荣。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全国各大城市都将拥有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未来,地铁交通工程将与其他大型建筑物地下自然的延伸发展等相结合,将会更加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多功能性,建成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形成地下交通、地下商业、地下疏散干道的有机融合。
[1]孙 敏.中国地铁在崛起[J].NATIVE VOICE,1998(2):91-93.
[2]地铁概述[EB/OL].http://www.ditiez.com/h/48/n-248.html.
[3]马 骞.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现状和可持续发展调研[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RSCE),2009,6(4):38-39.
[4]陈晶晶.中国地铁进程[J].CITY&LIFE,2009(9):12-15.
[5]汤国荣.地铁在中国都市悄然兴起[DB/OL].维普数据库.
[6]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J].世界隧道,1996(1):1-6.
[7]施仲衡,冯爱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城市快速轨道交通,2004,17(4):22-24.
[8]陆化普,朱 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