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县(废用名)因有三股泉水在此相会而设置三会县。北魏初年设置,太平真君七年(446)并入肆卢县。故治在今忻州西北,或说在今忻州西三交镇。《魏书·明元帝纪》:泰常八年(423)“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诏皇太子率百官以从之。”又,《地形志》:“肆卢,治新会城,真君七年并三会属焉。”《清一统志》忻州:“三会废县在州西北。”《太平寰宇记》定襄县:“三会水,《水经》云,‘三会水出九原县西岭,流入滹水’,经定襄县。”明洪武《太原志》:“三泉水,在(定襄)县南二十五里丛蒙山下出源。其泉有三,谓之三会水。又云,始为三源通合一川,北合牧马河。”雍正《山西通志》山川:“三会泉,在丛蒙山麓,一龙液泉,一吕布池,一娘娘池,并出合流,四时不涸,灌溉稻田,为太原晋水之亚。”
大阳县(废用名)因在黄河之阳,而设置大阳县,即今平陆。西汉时设置,属河东郡。新莽时改名为勤田县,东汉又恢复为大阳县。故治在今平陆县北15 km处的古城村。《读史方舆纪要》解州平陆县:“大阳城,在县东五十里。应邵曰,吴山在其西是也。汉置县,以在大河之阳而名。”《魏书·地形志》陕州河北郡:“大阳,二汉、晋属河东”。《括地志》:“河北县,本汉大阳县也。”《太平寰宇记》陕州:平陆县,“本汉大阳县地,属河东郡……周武帝天和二年省大阳县,仍自故魏城移河北县于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