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de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和西南地区。四川的花椒产地很广:汉源、西昌、冕宁等县盛产正路花椒(或叫“南路花椒”);汶川、金川、平武等地产“大红袍花椒”(又称“西路花椒”);此外还有“小路椒”、“金阳椒”、“高足椒”等等。人们栽植花椒,主要是取其果皮,利用其浓郁的麻香味作为调味料,花椒被誉为“八大调味品”之一。作为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的川菜,“麻”和“辣”是其最大特点;如果没有花椒,就不成其为川菜。将花椒的麻味利用在食物烹调上,被美食家们公认始于巴蜀。花椒除作调味剂之外,还可作害虫、霉菌防治剂(如用花椒挥发油防治玉米象、拟谷盗等仓储害虫及储粮曲霉和青霉)、洗浴剂(如用含油率高达25%~30%的花椒籽榨取椒油制作香皂、肥皂、沐浴露等)、工业油(用榨取的椒油制作油漆、润滑油等)和药用制剂等。
1.花椒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椒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生物碱、酰胺、木脂素、香豆素和黄酮等。挥发油中主要含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及环氧化合物类等80余种成分。花椒挥发油能抑制或杀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它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星形奴卡菌、白色念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和某些皮肤真菌。花椒挥发油中的香茅醇、枯茅醇对黄曲霉素、杂色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其毒素的产生。花椒挥发油中的β-水芹烯和里哪醇具有较好的杀虫作用。花椒果皮的醇提物具有抗癌活性,其水提物有降压作用,对痢疾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肠道致病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嗜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花椒中的生物碱包括茵芋碱、香草木宁、和帕洛平、青椒碱等,能抑制血小板凝集、细胞毒活性、DNA异构酶和选择性抑菌作用;花椒宁碱具有抗癌作用,对人类白血病有极强作用,并对病毒引起的几种癌症有效;花椒中的菌芋碱、青椒碱、香柑内酯等成分有散瘀活络,祛风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麻木、无名肿痛跌打损伤等症。花椒中的酰胺类物质有花椒素、异花椒素、双氢花椒素、四氢花椒素、α-山椒素、脱氢-γ-山椒素等,其中的α-山椒素(α-sanshool)对蛔虫有致命的毒性。花椒中的木脂素有抗癌、致泻、强壮、杀虫、毒鱼及肌肉松弛等作用。花椒的香豆素在动物体内有杀毒、抗菌、使平滑肌松弛、抗凝血等生理作用。花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3,5-diacetyltambulin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已证明,花椒籽中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
2.花椒的中药味性及应用花椒在中医处方中称为“蜀椒”或“川椒”。由此揣度,花椒入药,首推四川花椒。据《中国药典》,花椒性味辛、温;归脾经、胃经和肾经;有散寒、除湿、理气、止痛、消毒、杀菌之功能;内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等,外治湿疹瘙痒。
(1)花椒各部位的药用价值 在中药中,花椒果皮名“椒红”,作驱风、健胃药用。“椒红”有温中散寒、止痛止泻、消食驱虫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胃酸冷痛、呕吐、泻痢、风寒湿痹、疝痛、蛔虫、呃噫不止、阴虚久咳等症。花椒籽称“椒目”,主治水腹胀满、利小便、治肾虚、耳卒鸣聋、膀胱症、止气喘。花椒叶主治奔豚、伏梁气、内外肾钩、霍乱以及驱虫、治脚气、漆疮等。民间用椒叶煎水洗浴,治脚气和瘙痒。花椒根主治肾与膀胱虚冷,血淋色瘀者,煎汤细饮。
(2)花椒作药的临床价值 由于花椒具有散寒、健胃、除湿、理气、止痛、杀虫、消毒、杀菌、降压、止痒等功效,故在治疗人体疾病临床上,与其他药物配伍,可治老人衰弱、病后脾肾阳虚、腰冷脚弱、齿牙浮动、肋节风痹、关节肿病、肌肉瘦削、四肢不遂、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消化不良、胀闷、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的浮肿腹水、蛔虫腹病或胆道蛔虫、呕吐腹病、断奶回乳、寒凝气滞之痛经等体内疾病,也可治疗痔疮、膝盖痛、蛀牙、秃顶、湿疹、皮肤瘙痒、脂溢性脱发、未破皮冻疮、疥疮、神经性皮炎、外阴瘙痒(包括糖尿病外阴瘙痒,霉菌感染、阴道滴虫所致的外阴瘙痒)、肛门瘙痒、丘疹性荨麻疹、鹅掌风(手癣)、儿童蛲虫感染肛周外阴皮炎等若干体表疾病。
据报道,花椒在畜牧养殖上广泛用于治疗牛瘤胃臌气、家畜关节风湿病、猪感冒、猪坏死杆菌病、猪肺疫、家畜肾炎、鸡白痢、家畜外伤性关节炎、兔初期咳嗽、兔皮肤痒症、兔爪溃烂症、家畜尿闭、家畜蹄叉腐烂、家畜子宫脱出、家畜睾丸炎等若干病症。
1.土地准备应首先选择地势平坦、温暖向阳、排水良好、便于灌溉、pH值在6.5~8.0之间、土层厚度在60~80cm的沙壤土、中壤土和页岩土作为花椒的栽植地。向阳坡地、荒地、土埂路边、房前屋后亦可栽植。无人耕种之地因杂草丛生,应在栽种前铲除杂草或用草甘磷喷杀(但结果树提倡在花椒采收后用草甘磷)。视土块地势、肥力高低等具体情况,按行距2.5~3.0m、株距2.0~2.5m定位挖坑,坑径约100cm,深40cm。待来年再向外扩挖。荒地栽植应见缝插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播种育苗秋冬之时将种子放入碱水中(1 000g种子用碱25g,加水淹没种子即可)浸泡2天,搓洗种皮油脂,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播于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在苗高5~8cm时,撬起小苗,按20cm×12cm株行距假植。在苗木生长期,可于6~7月每亩分别施入人畜粪300~400kg,尿素 10~12.5kg。苗圃注意防涝。发现立枯病与根腐病,可用壮苗灵配合恶霉灵防治。
3.移栽定干4~5月移栽。取苗前1天浇透水。挖取花椒苗,轻放入坑。茎部略高于地面,根部覆土,用脚轻踩或锄头轻拍贴实。旱天适当灌浇定根水(雨后栽则免浇),“收汗”后覆土。适时去掉主干50cm以上部分,留主枝3~5个,基角约50°,每个主枝上留侧枝2~3个,结果枝与结果枝组均匀分布于主侧枝上。
4.重视管理
(1)排灌 花椒耐旱怕涝。适当浇灌有利高产,但切忌受涝,要保证排水通畅。
(2)除草 花椒除草特别重要,故有“花椒不除草,一年就衰老”之说。栽后1~6月人工除草,其后浅锄椒苗基部周围杂草。
(3)修剪 采收后应进行修剪,幼树、旺树秋剪;老树冬剪。栽后次年,疏密弱、留强壮,要留足结果枝,使树冠内枝组健壮均衡、通风透光。栽后第三年,冬前新梢停止生长后(一般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修剪。修剪时以疏为主,疏去病虫枝、交叉枝、细弱枝;短截营养枝,对生长中的营养枝先缓放,结果后短缩成结果枝组;对有空间生长的旺枝轻短,次年培养成结果枝组。
(4)施肥 成活后以尿素为主,配以清粪水,勤施。半年后在树冠滴水线外挖3~4个小坑,坑内放一汤匙尿素以催苗,全年2~3次。次年施尿素0.1~0.2kg/株,株型大者可施0.25kg/株,普钙0.5~1kg/株;分4~5次施下。栽后第3年开始,以磷肥和复合肥为主,少量施用尿素,每年每株施复合肥1.5~2.5kg,分 3~4次施用;在花椒采摘后施足以农家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的底肥,肥量占全年的40%~50%。施肥后在花椒树的根颈部用土高培。
5.防治病虫害虫主要有食叶类凤
蝶、大蓑蛾、黄刺蛾,刺吸类蚜虫、蚧壳虫、粉虱,枝干类蚱蝉、吉丁虫、天牛、蜗牛,地下类金龟子、地老虎、蝼蛄等;病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煤污病、枝梢病和立枯病等。
(1)害虫防治 对食叶类害虫,在幼虫发生期(5~8月)用40%乐果乳剂1 500倍液或80%的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喷杀;刺吸性类害虫用25%的唑蚜威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防治;枝干类害虫在花椒萌芽期或果实采收后用20%毒死蜱·辛和氧化乐果混合液涂抹树干,或在成虫期用20%毒死蜱·辛、2.5%高效氟氯氰菊酯、40%氧化乐果乳油1 200倍液或4.5%高宝乳油毒杀;蜗牛用10%多聚乙醛颗粒拌土防治;地下类害虫在发生期用90%晶体敌百虫、48%毒死蜱或20%毒死蜱·辛杀灭。据试验,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对蚜虫、天牛、凤蝶和蚂蚁等害虫,以“5%锐劲特1袋+70%艾美乐1袋+98%速乐硼10g”对水15kg,若有红蜘蛛则另加“24%螨危”5ml,防治一次即可,还可保花、保果、促进生长。
(2)病害防治 叶部病害锈病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防治;褐斑病用65%代森锌300倍液防治;黄叶病在发芽前或生长季节喷0.1%~0.2%的硫酸亚铁;枝枯病用石硫全剂防治;茎腐病和立枯病用60%百菌通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6.适时采收采收时,无论红花椒还是青花椒都要轻采,晾晒时都要轻放,尽量不要损坏椒果上的油泡。用修剪或剪刀采收。红花椒宜在果实变为鲜红色并现油光时采收。在椒果全部开裂后用小竹竿轻轻敲击果实,使果皮与种子分离,然后用筛子等工具去掉种子,留下果皮。青花椒应选择在6~7月的晴朗天气采收。摘下的青花椒应铺在石板、水泥坝或席子上曝晒,1天内晒干最好。收后密闭封装防潮。
(通联: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资中 6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