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2010-08-15 00:44张爱东
山西林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成林大苗保存率

张爱东

(山西省屯留县林业局, 山西 屯留 046100)

所谓容器育苗,就是在育苗容器中装入配制好的营养土进行育苗。容器育苗的主要特点是苗木育成后带有完整的土团,便于运输,且栽植后可以避免缓苗,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初期生长速度。容器育苗在山西主要适用树种有樟子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和经济、珍贵绿化造林树种。容器育苗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我国的樟子松,主要分布于北纬48°以北、东经 118°~128°之间的大兴安岭林区,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草原区有分布,但面积不大。在樟子松林比较集中分布的大兴安岭地区,也不过占有林面积的1%。樟子松在营林事业中特别是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原因:一是樟子松干形通直,生长迅速,成材期短;二是材质轻、木材优良,可供建筑和造纸用材,经济价值高;三是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与草类共生良好等诸多特性,为石质山地和草原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四是华北地区普遍引种成功;五是在通道绿化、村庄绿化中可以作为常绿树种应用。

为了大量发展樟子松,改进樟子松传统造林工艺,推广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中存在着方法不尽科学,与树种特性和造林立地条件不相适应的缺点,造成造林成活率不稳、保存率低、生长率不高。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是春季裸根小苗密植造林,两年培土防护,多次间伐,直到主伐利用。由于春季风大干旱、裸根形成部位局限性大,只是其须根上很快形成新根,苗根纤细;裸根栽植,一旦风吹日晒就失去了新根的再生能力;掘苗使有效根系损失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苗木生理平衡,育苗地与造林地生态条件往往差异很大,加之小苗抗逆性差,很难适应造林地恶劣的生态环境。这些不利因素的综合结果,降低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苗木缓生期;干旱的荒山荒坡、沙地,春季用小苗造林,栽植很浅,不浇水很难成活,而荒山造林根本做不到栽后浇水;传统造林工艺造林密度一般过大,不间伐影响林木生长,间伐的小径只能作为烧柴,利用价值低,给经营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传统造林工艺繁琐,群众不愿造林,影响了樟子松造林的发展。樟子松容器育苗,经屯留县宜神岭林场、国营苗圃实践,出合格苗木率达到85%。

1 容器苗木抗旱造林的优点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截至目前,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一改春季一季造林为以雨季造林为主季造林。在造林季节上是个突破,突破了樟子松只在春季造林的季节性限制,从而延长了造林时间,缓解了农林用工矛盾。二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这是革新樟子松传统造林技术的成功尝试,是提高造林质量和缩短成林周期的物质基础。三改浅栽为深栽造林。这是抗旱造林的关键所在,容器大苗造林为深栽提供了前提。四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为复合农林业建设和立体开发、多层次利用创造了条件。

坚持做到“五不”: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中耕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的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造林保存率和成林率。

“四提高”: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了造林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了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 a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 a~10 a;提高了成林率。如果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到100%。

2 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

2.1 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 a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 m,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 000株。如果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 000株。造林按一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 m×5 m或5 m×5 m,每公顷需苗6 000株~7 500株,也就是说,每公顷集中育大苗可移植造林18hm2~22.50hm2。

用于移植造林的移植桶是用1 mm~1.20 mm厚的镀锌铁皮卷成的,规格应视苗木大小而定。一般圆桶直径为苗木直径的10倍~12倍,高40 cm~50 cm,闭合处的两边分别制成铁鼻,用粗0.50 cm左右的铁线穿插固定成桶状。与其配套的还有比桶径稍大的圆形铁片,铁片两侧带有铁环,有利于抓握。移植的方法是,选用移植桶将苗木围上,然后将铁纤插入两边合起的铁鼻内,再用锹沿桶边挖土。挖到一锹深后,用双手沿垂直地面方向用力向下按铁桶,边挖边按。当铁桶上沿与地面齐平时,清理好铁桶周围碎土,用脚将桶及苗木压倒向一侧,将圆型铁片插入桶底,手提铁环将桶抬出。

3 容器大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

3.1 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 m,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了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 cm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0 mm,袋高35 cm、直径18 cm~20 cm。每平方米可培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

容器苗装袋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1/3基质,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就是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木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技术要点:为确保育苗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1)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剔除弱苗、无顶芽苗。

2)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4对~5对。小孔直径1 cm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息死亡。

3)容器袋之间的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锄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4)育苗前两年,由于苗木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木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时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不要损伤顶芽。

3.2 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木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7月上旬~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且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木高度30 cm~50 cm,过小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栽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木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窝根。为了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工序中应当掌握好以下技术环节:

1)装、运、卸苗木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2)植苗回填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3)容器大苗木移栽造林,应适当深栽并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 cm,以增强抗旱能力。

猜你喜欢
成林大苗保存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传承
力争上游
天高云淡
更正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不同因素对林下参保存率的影响
期盼
母亲“送礼”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