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兆宾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钳工是切削加工、机械装配和修理作业中的手工作业,因常在钳工台上用虎钳夹持工件操作而得名。一些采用机械方法不适宜或不能解决的加工,制造和修理各种工具,都可由钳工来完成。现在各大院校都开设了钳工实习课,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钳工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然而钳工实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钳工技能,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通过对钳工实操项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实操教学进行了改革,让学生从消极对待变成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意愿。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有的零件图的图形也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带学生到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参观,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指导教师应对实操项目进行大胆改变,增加趣味性,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钳工训练的快乐。在钳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口诀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用简明的字词组成一些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学生运用这些简明的口诀,在进行钳工技能实训时一边默默吟颂,一边对照巩固,很快就能抓住主要特征。例如:锯削是指人工操作锯弓对原材料进行直线除层的加工方法,是钳工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其操作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锯削质量,在讲锯削操作时可归纳为“一夹、二安、三起锯”。这样寓教于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顺利进行不仅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重视他们的共同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好实习操作的技能技巧,都能得到了展。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才能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方面在实习教学中非常重要。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激励每一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人提高,个个发展。甚至在实习中对技能掌握好的同学,还可以增加实习件的难度,适当改变实习课的内容,也就是在完成本课题学习内容外增加实习件的难度,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新的飞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积极性和操作技能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搞好分层次教学,必须完善教学手段,改革旧的考核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进行横向比较,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通过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操作训练的主动性,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习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就用直观手段,进行操作示范,讲解中不允许丢掉任何一个必要的内容。示范操作时要有针对性的讲解语言,要注意讲解与示范操作的结合。演示讲解时一定要做到讲和做一致,讲清动作的特点,关键是对操作中的一些基本要求一定要严格规范,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于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所出现的不正确动作,教师应及时指出,分析原因,耐心帮助学生纠正。由于学生的基本条件和素质的不同,对钳工操作的认识理解也不相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进度不相同,动作操作起来有偏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动作不规范应及时纠正,确保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必要时还应手把手的指导。例如:讲锯割练习时,要求学生用钢锯在一定厚度的钢板上锯出一条较直的锯缝,但学生的动作往往不合规范,容易出错,锯缝不直。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指出错误并纠正,直至动作规范。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若发现为共性问题。可以集中讲解,若发现为个别问题,则分别指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在钳工实习教学中作用。
俗话说,完事开头难。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很难掌握。通过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纠正,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再逐渐地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基本操作中的锯割和锉削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有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有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所以实操时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出总评。不仅老师要总评,学生也要参与进来,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做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老师应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的表现给出合理公平的实习成绩。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工件根据加工工艺的难易、加工时间的长短来合理分配分数比重,给出公平的成绩。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上采用以上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对钳工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钳工不仅只是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高级劳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钳工实习课由过去是学生的负担变成学生向往的课堂,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校如何在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技能教学改革的研究,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稳固提高。
[1]姜波.钳工工艺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麻燕.钳工技能与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08.
[4]卢之章,杨廷金,程荣安.生产实习教学法[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
[5]陈刚.钳工[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