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古田银耳价格一路攀升,从2010年初的每千克38元涨到现在的60元多元。虽然银耳价格上去了,但菇农们却高兴不起来。
据当地的银耳生产专业户分析,银耳价格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往年银耳价格不稳定,利润不高,使得今年种植量下滑;二是生产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栽培银耳的棉籽壳价格每吨从2 000元升到3 000元,从事银耳生产的人员日工资也从几十元涨到一百多元,因此虽然银耳价格大幅抬升,菇农纯收入却没有增加多少。
一位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地说,古田银耳价格的尴尬局面,间接反映出古田食用菌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于食用菌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的优势,全国有条件的地方都出台政策鼓励农民种植,因此菇农数量日益增多。2009年全国食用菌产量已达2 020.6万吨,并出现了南菇北移的趋势。在全国食用菌产业大发展,技术大突破,工厂化设施化栽培大推进,专业化经营与集团化扩张的大环境下,作为 “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古田,如果不改变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式,必将被竞争对手所超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古田的食用菌产业虽然创造过众多的辉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相对缺乏;二是龙头企业少,生产格局分散,深加工能力弱;三是科研滞后,在原料使用上没有新发展。棉籽壳引用后,其他原辅材料的使用、培养料的配方却没有大的改变,导致菇类的生物转化率和单产无法提高;四是栽培模式发展滞后,精深加工始终迈不开步伐。古田食用菌传统生产模式约占总量的2/3,工厂化生产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的产品中,往往以原始产品、初级产品为主。
对此,古田县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捷认为,食用菌高速发展到今天,技术进步很快,再创新的难度比较大,且因科技投入不足,产业技术支撑脆弱。近年来,古田县食用菌技术人员流失,食用菌科研力量有所削弱。古田县虽然把食用菌上升到了新兴产业的高度来认识,但在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上,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