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孙灵梅,班存芳
肺炎支原体 (myoplasmas pneumonia,MP)是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也能引起广泛的肺外表现,特别是并发脑炎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及低年龄化趋势。目前,随着对MP认识的提高,肺外感染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现将我院近两年诊治的 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患儿 15例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5例患儿中男 10例,女 5例,年龄 18个月~11岁。均以发热、头痛、困倦无力、恶心、呕吐、咳嗽就诊,病程 5~9d,就诊前在院外皆有反复治疗经过,但未按MP感染正规治疗。所有患儿均来自农村。症状与体征:14例有发热、咳嗽,其中 13例有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症状;1例有幻觉症状;1例有失语、抽搐症状。体格检查:15例均有热性病容,咽部充血;9例烦躁与嗜睡交替;2例抽搐;1例浅昏迷;6例呼吸急促现象;8例颈部抵抗。听诊 6例肺部有散在痰鸣音;5例右下肺野呼吸音减低;4例肺部无明显体征。心脏检查有 3例心音低钝,余均正常;腹部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双巴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5.0~10.0)×109/L,5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正常,10例淋巴细胞比例偏高;MP抗体 IGM:10例阳性,5例弱阳性。胸部 X线检查:正常 1例,双肺纹理增粗 8例,右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 3例,双肺斑片状阴影 3例。脑电图检查:10例广泛性轻度异常,3例广泛性中度异常,2例广泛性重度异常。脑脊液检查:10例脑脊液正常,余均有压力增高,细胞数为 (20~62)×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除两例蛋白稍高外,糖、氯化物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病原学未确定前,先给于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病毒制剂、甘露醇减轻脑细胞水肿及其他对症治疗,病原学确定为 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后,立即选用红霉素治疗,3~5d症状减轻后,停用红霉素,改为阿奇霉素治疗,头痛消失后,停用甘露醇,加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同时给与维生素 C、醒脑及对症治疗,病情较重者加用激素治疗。连续治疗两周后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减药或延长治疗,总疗程 2~3周。
经治疗后发热、头痛、咳嗽均逐渐减轻,精神及一般情况逐步好转。3周后复查:不适之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消失,认为临床治愈。3个月后随访,仅 2例有复发迹象,复查 MP-IGM弱阳性,2次给与阿奇霉素 (连续口服 3d,停 4d,再口服3d)共治疗 10d,复查 MP-IGM阴性。
MP是 80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重要呼吸道病原体,是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MP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存的一种微生物,无细胞壁。仅有蛋白质和脂质三层结构组成的细胞膜构成。由于其生物学特征决定了治疗药物的局限性,因此对阻碍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对支原体无效[1]。因此,治疗 MP感染,应选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等。此外,尚有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及磺胺类等可供选用。
MP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较多。约每隔 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持续时间长,可达一年。MP在成人中,呼吸道感染以支气管炎多见,部分可引起肺炎,也可引起多器官损害,最多见的为支原体脑炎[2],儿童 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者愈来愈多。大量资料证实其发病率占 MP感染的 0.1%,占 MP住院病例的7.0%,占非细菌性脑膜炎的 5.0%。免疫低下者易并发,无季节性。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 10d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1.0%的患者呼吸道症状缺如,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可能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免疫抑制可能起主导作用。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肝、肾、脑和平滑肌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并具有特异性 B细胞作用点,干扰宿主对侵入病原识别,产生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此时 MP引起肺外损害的主要原因。部分为免疫复合物引起的 III型变态反应。
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从发病到确诊并发脑膜脑炎的时间最短 5d,最长 21d,平均 9.6d,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MP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与病毒性脑炎有相似之处,易于混淆,两者之区别是呼吸道症状,体征重于神经系统。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系统症状,体征重,多于呼吸系统,MP-IGM阴性。MP感染并发脑膜脑炎治疗较顺利,预后病死率通常低于 0.1%。
由此可见,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且临床表现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为困难。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不能完全解释者,应想到 MP感染的可能,可拍胸部 X线片以发现肺内感染灶,同时做病原学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一般认为 MP感染是自限性疾病。但使用抗生素后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头孢抗生素合用,或利福霉素合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已得到了国内外医生的认同,其中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的红霉素,该药使用广泛,疗效肯定。对消除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明显,但消除 MP效果不理想,不能消除 MP的寄居。所以先用红霉素控制症状和体征,待好转后改用阿奇霉素 (抗菌作用强、穿透组织能力强,能渗入细胞内,t1/2长)。近年来,在日本采用白霉素治疗本病效果较好,该药无明显不良反应,比较安全。有大量证据表明:MP感染后免疫力并不牢固,有时仍可重复感染[4],应引起医患双方重视。
1 陈灏珠,丁训杰,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5:359-360.
2 施毅,宋勇,王节,等.现代肺部感染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392-398.
3 马秋红.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进展 [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9):571.
4 宗时春,高嵩.罗红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 33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4,33(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