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世界理念

2010-08-15 00:44孙淑凤邓如坡
关键词:和平人类理念

孙淑凤,邓如坡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东营 257091)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和谐世界理念

孙淑凤,邓如坡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山东东营 257091)

和谐世界有其理论渊源,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和谐世界的理念借鉴吸收了西方历史上有益的文明成果。人类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世界在不断进步,这既为和谐世界提出了客观要求,又展现了未来和谐世界的现实可能性。和谐世界既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潮流,又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就是和平与发展,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和谐世界的理念,必定会对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

一、和谐世界的理论渊源

首先,和谐世界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蕴聚了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源泉。“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精神,其中兼容并包、平等相处是思想的内核。“和合”思想在承认事物差异性的同时,主张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在承认事物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主张不同事物应当相互依存,共同存在。体现在国家关系上,“和合”文化哲学主张“和为贵”(《论语·学而篇》),“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反对恃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倡导“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的平等和谐的国家关系。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对于认识当前纷繁复杂、问题丛生的世界及解决途径的寻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谐世界的理念正是中国领导人在吸收、开拓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合”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和合”思想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蕴聚了深厚的思想源泉。

其次,和谐世界的理念借鉴吸收了西方历史上有益的文明成果。和谐思想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到赫拉克利特提出“对立和谐观”;从柏拉图提出“公正即和谐”到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和谐制度”;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新和谐”实验到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提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等,和谐思想真可谓源远流长。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的和谐社会的设想:“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是人类最理想、最高层次的和谐世界。马克思曾经预言: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对于其他的一定体系来说,不再是一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哲学”。[1]121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样一种世界哲学,它是世界历史的产物。这里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世界历史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可以经验到的事实了,但它却形成于19世纪。马克思以其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这一历史趋势,并明确指出资产阶级“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他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2]114世界历史的形成使以往那种各自封闭自给自足的状态,被各个民族各方面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所代替,民族的片面性、局限性不断被消除。

二、和谐世界提出的现实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机遇,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胡锦涛指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联结在一起,共同的挑战需要我们团结在一起。”[3]因此,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影响各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霸权主义妨碍国际关系民主化。个别国家在先发制人战略指导下的单边主义行为,冲击着集体安全机制,构成了对多边主义的严重挑战。二是恐怖主义和极端思维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三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南北关系的和谐。四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引发的地区矛盾,给世界和平埋下了诸多隐患。五是全球化使世界进入矛盾高发期,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能源紧缺、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制约着世界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当今世界尽管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但总体看,人类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世界在不断进步,这既为和谐世界提出了客观要求,又展现了未来和谐世界的现实可能性;既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潮流,又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

三、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

关于“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这只能从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完整概念中寻求答案。我们看到,在“和谐世界”前面有两个修饰语,即“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这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两大目标,也是对和谐世界内涵的明确规定。由此我们可以把“和谐世界”界定为: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永久繁荣,具有不同价值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世界各国依据各自的时空,既可对和谐世界目标进行阶段性分解,又便于实践检验,更易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从以上界定看,和谐世界的基本内涵就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内涵主要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政治上来说,就是各国主权平等、求同存异,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实现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同生共存;从经济上来说,就是各国友好合作,反对欺诈盘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从安全上来说,就是各国相互信任,通过对话消除分歧,反对运用武力,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从文化上来讲,就是各国相互尊重,反对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强加于人,实现人类多种文明的共同繁荣;从环境上讲,就是各国相互协调,协力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确保地球这个人类家园的优美和平安。

综上所述,和谐世界理念的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其中贯穿这一理念的主线就是“和平”与“发展”。

四、和谐世界提出的意义

胡锦涛关于和谐世界理念的科学论断的提出,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一,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一方面,和谐世界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的伟大构想,同时更理性,更容易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理想的和谐社会的设想:“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自由人联合体”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是人类最理想、最高层次的和谐世界。中国提出的建设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反映了人类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个更具普世意义的主张,更容易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各国人民所接受。另一方面,和谐世界思想根植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扬。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向往和谐的民族,历来崇尚“讲信修睦”、“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的美好信念。“和”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理论中,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今天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主张,“创造性地继承、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理论精华,彰显了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新的世界发展观,也为未来的国际关系与交往提示了一个祥和美好的范式”。[4]

第二,从文化层面看,和谐世界所倡导的“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具有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得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处,实现多元共生的和谐局面。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议题,文化越来越凸现出一种“全球意识”和“全人类关怀”。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种文化如何处理好与其它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能否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世界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将对未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势必对国际社会有很强大的吸引力。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酷爱和平。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因此可以认为,追求人类社会的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目标,它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创新,具有普世性的进步作用。它弥补了我们以前在文化与和平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不足,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寻求人类和平与和谐。

第三,从政治价值观层面看,和谐世界所包含的政治价值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共同的价值诉求,具有广泛的国际认可度。人类社会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以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为主旨,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目标,顺应了时代潮流,理应对国际社会产生强大影响力。和谐世界理念包含有天下主义的情怀,是承认差异,强调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发展程度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可以和谐相处的和平。这样的和平思想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一统天下、惟我独尊,而是相互包容、相互尊重。这种主张理所当然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好感和支持,也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第四,从外交政策层面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软实力建设和提升有多重作用。首先,和谐世界理念和政策主张有利于缓解“中国威胁论”。这对于当前处于和平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和谐世界理念下的政策主张有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最后,和谐世界理念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以权力、利益和文化为核心的国际关系话语体系,从而为我们争取国际关系的话语权,为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比较富有吸引力的理念和文化支持。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胡锦涛.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5-02-04.

[4]孟晓驷.“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N].光明日报, 2005-12-09.

(责任编辑 刘迎秋)

B506

A

1672-0040(2010)03-0031-03

2010-03-10

孙淑凤(1956—),女,山东龙口人,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教系副教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和平人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博弈·和平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期盼和平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