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研究

2010-08-15 00:52:47韩照波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韩照波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271100)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研究

韩照波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莱芜271100)

本文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现社团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全面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加强社团科学化管理,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化,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组织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它的存在为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提供了多层次的手段和方式。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愿、自发组织的学会、协会、研究会和以开展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文体娱乐等活动为目的学生团体。其特点是:

1.兴趣当先,类型多样。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以兴趣为主线,涵盖了文化生活、网络技术、科技实践、体育艺术等诸多方面,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丰富多彩,标新立异。这种活动的广泛性、趣味性正是社团的生命力所在。

2.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在数量和规模上迅猛发展,许多大学生自愿参加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以期望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增强和培养自身综合能力。

3.心理协调,归属感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社团组织的前提,社团成员互相信赖,彼此信任,感情融洽,思想协调,行动一致,有强烈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实现社团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1.学生社团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学生在参与社团丰富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将思想道德观念进行了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和综合科学文化素质的良好效果。学生社团通过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从而增强了思想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社团活动成为学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真实的重要窗口,学校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调整工作思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社团对促进并形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在社团活动中,大学生们充分自由沟通,广泛交流,拓宽了交往的渠道,对形成良性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在社团组织内部舆论和公约的约束下,社团成员之间以义务为纽带的人际关系模式减少了学生之间的摩擦,增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减少了学生间冲突事件的发生。

三、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在,一些高校对社团的管理是靠经验,没有基本的管理制度,社团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运作不规范,管理效果不理想。社团内部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社团干部选拔不规范、会员流动性过大、社团对会员缺乏足够约束力以及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

2.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教师指导,文化品位不高

由于兼职指导老师对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不够,社团建设理论沉淀、文化沉淀太少,还有一些学生社团单纯追求扩大社团的影响面,把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变成了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需求,一些社团活动过分追求趣味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由于单纯注重经济效益,部分社团成为企业在校内推销产品和进行营利性活动的附属组织机构,导致过多的商业氛围进入校园,浊化了校园相对纯净的学习氛围。

3.学生社团活动单一,未形成规模化效应

由于内部活动品种单一、内容单调,社团之间缺乏交流的平台,缺少紧密合作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导致社团活动停留于小范围内部人员“自娱自乐”的状态,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影响力有限,不能够真正达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4.学生社团建设经费不充裕,社团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社团得到学校的资助经费非常有限,学校提供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不足,社团资源整合不够到位,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社团发展,影响了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此外,部分社团定位不科学,无长期规划;社团主要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社团活动缺乏连贯性和深度,缺乏创新。

四、加强社团科学化管理,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要真正地、全面地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建设符合完全学分制模式要求的学生社团,要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1.内修素质,提升社团品位

第一,重视社团干部队伍和骨干队伍的建设,确定有效的骨干培养选拔制度。人的因素是根本的作用因素,要有一支政治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社团干部队伍,能够让社团保持较高的思想斗志,形成共同的理念,促进社团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开设专门的理论知识培训班,进行持续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从管理能力、领导素质、组织能力、干事效率、个人魅力等多方面培养社团骨干。社团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能起到典型导向的作用,运用典型导向来规范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行为,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树立精品意识,提高社团活动的含金量。活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能否产生很好的联动效应,在于是否具有品味又具有专业特色。要使社团建设有深刻的内涵,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基础,以高尚的文化底蕴去感召富有思想的大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滋润、感化每个社团成员,在潜移默化中聚合社团的每一份力量。由此可见,社团文化建设是强化社团内部机制,树立品牌社团的重要途径。

第三,找准闪光点,增强社团的凝聚力。社团是一个既松散又严密的组织,组织是否具有凝聚力,会员是否热爱社团,将决定社团是否办得成功。而社团本身的精品和特色是社团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社团组织者要努力寻找闪光点,加强会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会员热爱社团的感情,加深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以此留住社团成员的人和心,而不是靠社团的管理制度来限制人。

第四,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重视社团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在竞争机制下,才能使社团独立性得到最好发挥。在学生社团内部管理过程中,要努力创造适合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从把好成员入口关开始,时时处处培育“人才土壤”,时时处处注意发现、培养人才,注重传帮带和经验的传递,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保证社团的持续性和继承性。

2.外塑形象,加强交流指导

第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要结合各系专业特点,创立特色,定位明晰,方向正确,不断地在实践中强调定位和坚定发展方向。社团应该在有影响力的活动上多下功夫,更加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更加注重活动的求知性、朴实性和内部管理的实效性。

第二,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社团交流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要积极主动地与兄弟社团进行交流,形成内部交流机制,虚心学习其它社团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努力做到为我所用。

第三,注重成果展示,努力塑造良好的社团形象。要持续不断地增加社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应注意社团成果的适当展示。这就需要社团内部管理者(社团负责人)树立厚积薄发的管理意识,适时、适当的进行成果展示。在展示、汇报中展现社团工作成果,塑造良好的社团形象。

第四,做好“向外走”的准备。积极同社会企事业单位广泛联系、结合起来,开展共建活动,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这样,一方面弥补了社团管理、维护的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极大地扩大了社团的影响面,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3.高校要对学生社团进行“硬扶持”、“软指导”,以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

第一,“硬扶持”指的是要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这是社团发挥效用的基础。学校要增加经费投入,在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学生社团开绿灯,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保障。要支持学生社团为筹措经费广辟渠道。要规范学生社团寻求社会赞助行为,加强对学生社团经费使用的指导与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场所,或者根据社团的专业性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所。而对于一些文体类的社团来说,还要尽量提供一些必要的器械设施。

第二,“软指导”指的是对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内化的指导,以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丰富其活动内涵,提高社团活动影响力。要选配热爱学生工作、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也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辅导学生社团工作、参与学生社团活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开放式管理。由于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因而学校对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都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其行为,保证社团健康有序发展。要逐步完善社团管理规章制度。社团的设立、活动要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约束下进行。学校要构建一支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社团建设的长效机制,掌握学生社团工作的动态信息,总结和把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第三,学校应尊重学生社团的自主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在社团的发展类型、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加强合理引导、有效监督和适度控制。对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启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有益于展现个性、提高素质的社团文化都要大力支持。要通过开展贴近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尝试社团党团组织建设等措施,引导学生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

总之,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学生社团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社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完善,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和校园软环境建设。高校管理者应与时俱进,把握规律,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真正走出一条科学、健康的学生社团发展之路,为学校育人活动拓宽新的领域,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book=4,ebook=78

G645

A

1008—3340(2010)04—0028—03

2010-06-30

韩照波(1971-),男,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8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