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2010-08-15 00:48:47张丽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语文

张丽梅

(绥化市重点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黑龙江绥化 152053)

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张丽梅

(绥化市重点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黑龙江绥化 15205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带来了学习方法和教学改革的重大变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做法是坚持语文教学民主化;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建立合理的学业评价体系。

语文教学;主体意识;培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四大理念”为支撑,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加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了学习方法和教学改革的重大变化。这一理念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欲求。具体地讲,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逐步地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逐步地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自信、自尊、自强、富于创新的性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比较注重主体意识的培养,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语文教学民主化,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我国自古以来讲求“尊师重道”[1],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2],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对老师往往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就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埋没。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粲然的闪耀。它要求教师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不是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也不仅仅是接受启蒙、开凿混沌的教育对象,而是视为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题,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语文课实施民主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得以实现。

1.设法在教室里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教室是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这里的感性氛围对置身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在的内化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张贴一些条幅。诸如“先做教师的论敌,再做他的朋友”,“教亦是学,学亦是教”。讲台和学生的课桌距离贴近,老师甚至就在学生位置上授课。另外,教师可以在适当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缺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

2.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尤其教文学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极易产生见仁见智的不同理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即是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放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请学生平等地参与评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这是漠视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尤其是当学生的自觉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内在的进取热情已得到激发,整个身心已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师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审慎地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权交给他们,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被激活。

4.请学生平等地参与评教。“教学相长”,学生对教师的教法,最有评估权。教师把评教的权利下放给学生,接受反馈,及时调控。由于发挥了学生作为接受主体的能动作用,主体意识更加强烈,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

二、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但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的优劣主要看他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记不牢,掌握不住,对一个问题或一篇课文反反复复地进行讲解、分析,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提示了又提示,总担心学生会不按照某个特点或是教师的思路来思考。毫无疑问,这样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的刺激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的性格特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传统教学中的陈规旧法,学习和实践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比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3]对我们极富启迪性。“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是促进学生个体“自我实现”的一种教学思想策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可接受的心理氛围。它彻底摆脱了“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的负极面。语文教师还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仅有声、像,还有动画效果,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生动形象的东西,从而可达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灵活运用好的教学手段和教法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举足轻重。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方面。这是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的过程,是教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地体现在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规律、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成为“会学习的人”,这才是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诸如精读课和略读课的不同学习任务及步骤、古诗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捕捉文章中心的方法、审题的方法、分段的方法等读书知识和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学习工具,使学生遇到不同文体的文章,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独立地阅读学习,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学业评价体系,目标分层,肯定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马斯洛(1954)认为,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爱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凸显,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学生都有生存和安全需要,只有对他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上进心,发挥能动作用。建立一种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对待。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会成为学生进步的一种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可以是具体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肯定的重点要逐步地转移到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调控上,鼓励学生把眼前的学习与远大理想联系起来,主动地向别人学习,永不自满。对学习差的学生更应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他,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培养起来。

[1]孟令涛.师道与尊严[J].师道,2002,(10):31.

[2]朱子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云云 [J].雨花,2006, (3):43-44.

[3]吴梅作.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浅析和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7,(1):34-35.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subject position in Chines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re are man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eachingmethods and reforms in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of students.The methods include democratization in teaching,reform in teachingways,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ilities of students and establishment of a reasonable academic assessment system.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consciousness of subject;cultivate

(责任编辑:侯秀梅)

On Cultivating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Subject in Chinese Teaching

ZHANGLi-mei

(Suihua Key Spare-time Sports School for Children,Suihua 152053,China)

G424

A

1001-7836(2010)09-0073-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9.029

2010-04-15

张丽梅 (1971-),女,黑龙江绥化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语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 03:42:30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