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燕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 750021)
从答非所问的语用现象中探索交际的语用策略
刘 燕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 750021)
各种类型的答非所问的话语应答方式比比皆是,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答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却能够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和语用效果。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各种答非所问的语用现象将有助于推导出了一些安全、有效、机智的语用策略,从而使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言语交际;答非所问;语用现象;语用策略
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对语言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同一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也可以那样回答。怎样才能既保证成功的交际又不令说话人限于尴尬的境地,反而显示出说话人机智幽默的一面?采取答非所问的应答方式便可达到这一目的。这种语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值得研究与探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各种答非所问的语用现象及其相应的语用效果,并得出要达到这种效果可以借助的语用策略,从而增强语言学习者在言语交际中话语应答的机智感和幽默感,并提高其对语言材料中弦外之音的理解。
由 Sperber和W 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人对话语的理解,因其对言语交际活动的合理解释而成为最受关注的理论[1]。关联理论指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部分,人类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关联的现象;在言语表达中,有关联的现象才易于进行话语处理[2]160。关联与语境是互为联系的。当我们说一个言语是关联的,是指它跟语境或情景有关联。日常会话中所谓的关联就是指语境关联[3]。人们在理解言语时总是期待被理解的言语与我们对其所做的假设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一种语境效果。如果某信息在某种语境下能产生语境效果,那么它就是关联的[4]135。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从明示到推理的认知过程,在进行语言交际时,我们不但要获得有关联的信息,而且要得到最相关的信息,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即在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根据关联原则,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传递着最佳关联性的假定和期待[5]。同时,关联又离不开听话人的推理。推理是在假设明示刺激具备最佳关联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推导,推理实际上就是听话人在语境中再现话语关联性的过程[6]。
所谓的答非所问是指回答者故意不给出直接回答,而是将其隐含在字里行间,由听话人根据语境和答语推断其含义。以下例证将说明不同类型的答非所问及其产生的语用效果。例如:
(1)Tom:What’s your stepmother like?
Bob:Well,she’s a woman and she married my father[7]835.
Bob的答语符合语境,但对问题的回答含糊不清,他是想将某种意图传递给 Tom。根据省力原则,Tom将选择与命题最相关也最省力的解释,即Bob看似中立的态度实则流露出其对继母的不满之意。
(2)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小时候,人家知道他分辨不清笼中关的獐和鹿,故意考他说:“哪是獐,哪是鹿?”元泽想了想,回答说:“獐旁边是鹿,鹿旁边是獐。”[8]
王元泽的回答毫无意义,却产生了他所期待的语境效果,即“你们大人是难不倒我的”。
(3)A:你家的鹦鹉怎么死啦?
B:它和我太太比赛说话,累死了![9]
依据关联原则,A将假设B的谎话传递了最佳关联信息,并推导出B想吹嘘自家的鹦鹉能说会道,同时又想挽回自己的颜面,使A无法嘲笑他不会照顾宠物。
(4)郭德纲曾在一则相声中说道:我们街坊有一孩子,会七八国外国话,什么英语、日语、韩语、南斯拉夫语、北斯拉夫语、西斯拉夫语……反正跟八国联军坐一块儿对着骂街骂半钟头不带重样的[10]。
这则相声通过夸大其辞地罗列孩子会讲的外语,使观众用最小的努力便可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即有一些听似外语实则不存在的语言竟然也被编造出来夸夸其谈,令观众恍然大悟,啼笑皆非。
(5)A:Where isBill?
B:There is a yellow VW outside Sue’s house.[11]
B的回答表面上不关联,但他是有意设置的,即 B故意的不关联是有某种意图要传递。A必须在自己的问题与B的回答之间建立联系,并作出推断,即Bill有一辆黄色的VW车,此车正是 Sue家门外停的那部车子。看似B答非所问,却使A很容易联想到Bill的行踪。
(6)Husband:If you don’t have dinner ready in ten minutes,I’m going out to eat in a restaurant.(yelled angrily)
Wife:You just have to wait five minutes.
Husband:Will it be ready then?
Wife:No,but I’ll be ready to go out to dinnerwith you.[4]136
由于在认知资源,个人敏锐度和偏爱方面的不同[2]161使得夫妇二人获得了不同的语境,他们对五分钟后的期待截然相反,丈夫想当然地以为妻子能在五分钟后准备好晚饭,而妻子却要在五分钟后打扮一新,与其一同出去吃饭,可以想象丈夫在期待落空后的感受。妻子的回答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她的所答非所问使话语内容出现不协调性,从而显示出答话者的幽默感。
(7)“Now madam”,said the salesman after showing his company products,“What do you need at home?”
“Money.”She said.[12]
顾客避免了生硬地拒绝,用委婉的方式简洁明快地传达出否定的意图。而售货员应当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和双方各自的立场,作出合理的推断,知趣地结束自己的推销,以减轻问答双方的尴尬。
(8)A customer sat down at a table in a smart restaurant and tied a napkin around his neck.The scandalized manager called a waiter and instructed him,“Try to make him understand as tactfully as possible that that’s not done.”
The thoughtfulwaiter said to the customer:“Pardon me,sir.Shave or haircut,sir?”[7]836
聪明的侍者明知客人把餐巾错系在脖子上,却将真实的含义隐含在话语中,将错就错地问其“是刮脸还是剪发”,言外之意丰富。而顾客经过分析、判断,领会了问话人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真实信息,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举止与所处环境不和谐,挽回了自己的颜面。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影响会话的继续。
以上各例均使用了答非所问的应答方式,并产生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语用效果,或幽默风趣为自己或他人轻松解围,或机智得体,避免了正面冲突,取得了最佳的交际效果。
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答非所问的应答方式时,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语用策略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成功地实现各自的交际目的。
1.模棱两可
对一些不便直接回答的问题可用语义不明确,变通性较强,模棱两可的措辞,给对方以非实质性的回答。如例(1)中Bob与例(2)中王元泽的答话闪烁其辞,纯属“废话”,但他们运用了弹性语言,给自己留有余地。
2.言过其实
为了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用夸大的言辞来形容事物,让听者对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故意言过其实可使对方惊叹于夸张效果和事实的巨大差异而产生愉悦感。如例 (3)中 B的答话和例(4)中的相声在事实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了夸张的技巧,既增强了幽默语言的感染力,又启发了听话人的想象力,令听者忍俊不禁。
3.顾左右而言他
答话者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做出看似不相关的回答,顾左右而言他,回避对问题的正面回答。如例(5)中B的回答与A的思路相悖,而两种思路的矛盾交叉点使得A领会了B的真实含义。例(6)中妻子不自觉地把丈夫提出的问题巧妙地引向迥然不同的方向,而丈夫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不和谐因素的碰撞和情节的冲突,幽默效果明显。
4.话中有话
在交际双方感到尴尬或不知所措时,如果使用直言不讳的语言必然出现僵局,使双方产生矛盾。但暗示或拐弯抹角的说法却能让对方体会到话里含有别的意思。如例(7)中顾客的话中有话不仅有效地阻止了推销员的喋喋不休,还表现出对推销员应有的尊重。而例(8)中侍者简短的作答传达出的弦外之音更是风趣幽默,令顾客哭笑不得。
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会话双方因身份角色不同,因语境场合不同,因交谈目的和交谈内容各不相同,同样的一句话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含义,答话人应当灵活应对,随机应变。
在日常交往中,会话者要善于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答非所问的应答方式来传达言外之意。采用模棱两可,言过其实,顾左右而言他,话中有话等语用策略进行答非所问的应答,能够使紧张严肃的气氛得到缓解,使窘迫的场面在机智和幽默中得到化解,使矛盾的双方消除误解,摆脱困境,以达到相互理解,成功交际的目的。
这为语言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又找到了一条捷径,并且使他们在理解语言材料的话外音时,有章可循。因此,研究答非所问的语用现象具有实用性,对真实的语言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陈春华.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21-24.
[2]Sperber,D.&W 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UK:BasilBlackwell,1986.
[3]王文斌,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 [J].外国语,2003,(4):32-38.
[4]孟凡娜.关联理论与英语会话幽默 [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4):135-137.
[5]蒋冰清.电视情景剧《老友记》之会话幽默的语用解读[J].电影文学,2008,(10):77-78.
[6]李海辉.关联:制约言语交际的杠杆[J].山东外语教学, 1999,(2):16-21.
[7]喻侯林.从语用学角度看幽默效果的产生[J].法制与社会,2007,(8).
[8]章新传,朱小阳,谢水华.“零信息”答话传达言外之意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5):85-88.
[9]胡吉成.试论会话含义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EB/OL].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博网.
[10]张新祥,曹雨婕.从郭德纲相声看中国相声幽默对语用原则的偏离[J].读与写杂志,2009,(2):75-76.
[11]方志英.浅谈英语幽默与会话含义 [J].黑河学刊, 2004,(9):85-87.
[12]叶青.英、汉幽默语用机制探究 [J].巢湖学院学报, 2005,(6):138-142.
Abstract:Many utterances have no correlation to questions,but those seemingly irrelevant answers could create unexpected atmosphere and pragmatic effect in certain context.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some effective and tactfulpragmatic strategies are derived so that English learner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language communication;irrelevant answers;pragmatic phenomena;pragmatic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刘东旭)
From Irrelevant Answers to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Language Commun ication
L IU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H315
A
1001-7836(2010)10-0155-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0.061
2010-04-22
宁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从答非所问的语用现象中探索语言交际的语用策略资助”
刘燕 (1974-),女,陕西合阳人,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