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文化探源

2010-08-15 00:48王显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礼治权力距离

王显云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文化探源

王显云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中、美文化常被视为中西文化的代表,中美权力距离一高一低,差异明显。从四个维度分析此差异的原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官文化与平民文化、礼治与法治以及儒家伦理与基督新教伦理,以期对相关的跨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中美文化;权力距离;差异分析

引言

荷兰社会学家G.Hofstede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对受雇于大型跨国公司IBM的来自50个国家和三个地区的10万余名雇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调查,以研究不同文化的文化尺度与企业组织内的价值观念的关联性。他们指出了四种文化价值观,即个人/集体主义、权力距离、女性∕男性主义及不确定性规避。尽管受到一些非议,Hofstede的这一研究成果已被文化研究、管理学、社会学等许多领域广为借鉴。

权力距离是相关研究中常被论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程度的量度”[1]21。任何国家或社会组织内都存在权势及不平等现象。本文试图从多角度深层次探讨中、美两国在权力距离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及其原因,以期为中、美间跨文化相关研究提供些许理论借鉴。

一、权力距离及其在中美间的差异

Hofstede是这样定义权力距离的: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机构内拥有较少权力的社会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均的可接受程度[1]28。这里的“社会群体”是指诸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基本社会单位;组织机构多指人们的工作的场所。如同其他三个文化取向一样,权力距离的大小是通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相互比较、排序而取得的一个相对值。

在高权力距离(high power distance)文化中,人们的地位高低区分明显,权力分配不均被视为理所当然,人们习惯于接受上司、领导的意见、要求、决策或命令,并且期望他们比自己更具智慧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而在低权力距离文化中,人们认为群体和组织内的不公平现象应该降至最低,上司和下属间应有平等的权力。

Hofstede的最初的研究未包括中国大陆在内,在权力距离这一项,属于中华文化圈的香港、台湾在53个国家或地区中分列第15位和第29位,而美国位列第40位[1]26。2001年以来Hofstede的后续研究与其前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跨文化管理咨询公司ITIM的网站(ITIM是Hofstede利用其本人的研究成果并享有部分版权,为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员提供国际管理及文化咨询的跨文化管理研究权威组织,网址为http://www.geert-hofstede.com/index.shtml)也有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权力距离这一指标上,中国(即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得分分别是80和40(全世界的平均分是55),分别位列56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有些国家并为一个地区,如阿拉伯地区包括埃及、科威特、伊拉克、沙特等七个国家)的第5位和第40位。足见在权力距离上,中国与美国差异明显。

二、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原因分析

下文将从四个维度来分析中、美权力距离差异的原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官文化与平民文化、礼治与法治以及儒家伦理与基督新教伦理。

1.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

以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见长的钱穆先生把世界文化分为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和农耕文化,而实质上游牧文化与商业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他推导出中西文化之分主要是大陆农业文化和城市商业文化之别,而且中华文明是典型的农业文明[2],而中国农业文明的最显著特征即是其宗法性。所谓宗法即以崇拜祖先,以家族体系组成的社会。宗法制度虽已崩溃瓦解,宗法文化却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农耕文化,使得中国的农耕文化表现出安稳保守、安而不强、足而不富、和合内倾的特点[2]。该农耕文化反映在国家政治文化上,人们靠宗法的力量维持一定的统治秩序,在此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国”既是“家”的扩大化,天子是这个大“家”的家长,集政治、经济权力于一身。在这种文化里,人们相信权力的分配理应按照一定的“天理”来进行,少有求公平的愿望,表现在权力距离上自然是高的。

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欧文化具有较为先进的商业文明。正如钱穆所言:“西方自始即是一商业社会,个人之交接,以及群体之团结,皆赖财富。”[3]260而美国文化是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正如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所说:“最能振奋美国人激情的是商业激情,而非政治激情。”[4]330美国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包括其农业在内的一切产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高度商业化了。

美国的这一商业社会实质上是契约性社会。契约社会中人与上帝,人与人之间是“法定”的关系,即以契约为依据而不是以血缘为依据、以神的恩典为源泉,而不是以君与父的养育为生存条件。美国的这种契约主义传统使得在契约思想为基础的美国商业社会里,人们把商业交易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带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人际间的平等,因为民主、平等观念只能是产生于商品经济主导的商业社会中。

以宗法文化为指导思想的农业文化和以契约思想为基础的商业文化,此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讲求有序,等级分明,一个提倡平等自由;一个接受“人分十等”的不平等的“天命”,一个深信人人皆为上帝子民而追求众生平等。这反映在权力距离上也必然是一高一低,对比鲜明。

2.官文化与平民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反映集权官僚意识的官文化[5]。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的官文化根深蒂固,体系庞杂。正统的中国史书,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都是官史。传统中国的官文化之发达令人瞠目,皓首穷经就为当官的士大夫们深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官文化的体系内,“官”是“权”的代名词,做官即为掌权,从此意义上讲,官文化就是权文化。在此文化里,官与民地位悬殊,前者贵为“父母官”,后者贱为“子民”。在此“官至尚”的官文化里,人们通过获得权力来提高社会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社会资源,该文化必然导向权力分配的不均和权力距离的加大。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早期欧洲移民怀抱着“美国梦”迁往北美大陆,他们把没有强权压制和贵族剥削带到北美这一“希望之乡”,自由主义思想也逐步在这块大陆上成为了美国社会具有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主张包括政治自由平等、有限政府、保护私有财产、机会均等等内容,美国“这种以个人自由主义为核心内容发展而成的社会文化,其基本形态就是表现为一种平民文化”[6]。美国的平民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反对特权和不平等,呼唤个性解放、独立、自由和平等;美国平民文化还体现在种类繁多且影响巨大的利益集团上。“美国文化是一利益集团的文化,利益集团文化是美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形象”[7]321。涵盖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集团、工会组织、慈善宗教组织等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们在促进社会平等,保障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再者,美国的平民文化也反映在它有别于中国的官权崇拜的权力观上。在政治权力方面,美国人有一种“天然本能在使人民排斥卓越人物当选”,于是“在被统治者中间真正人才荟萃,而统治者中却少有名流”[4]225-232。可见,美国人把政府官员看做是执行公共权力的国家公民的仆人,并非高人一等的权贵。这种权力观也有助于缩小人们之间的权力距离。

简单说来,官文化与平民文化,一个崇尚权力,一个崇尚平等,权力距离便自有高低之分。

3.礼制治与法治

钱穆在对比中西的政治文化时谈道:“中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3]255

为了明晰起见,必先对“礼”及“礼治”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有所了解。作为“礼”之始的周公礼制,即“周礼”,实为一种维护等级制、分封制、世袭制的专制统治工具;后来孔子提出“复礼”,也即复周之“礼”,并倡导把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与“礼”相结合;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因而主张礼法并重,至此“人治”、“德治”、“法治”思想完成了交汇与融合,即完成了“礼法合流”,礼治的思想也就走向了成熟。虽“礼法合流”,但“法”总处在从属于地位。传统中国社会并没有真正将“法”置于王权之上,正如钱穆所言:“贵族尚礼不尚法。”[3]151正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可见,礼本质上是一套以亲亲、尊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标准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礼治必然导致人际间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却被披上了合法而神圣的外衣。

法治就是围绕法律至上的信念,以个人本位上的自由权利为价值追求,通过宪政,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的一种政治文化。法治的第一要义始终是排斥专制,它是以自由、平等作为其形式价值。

美国是法治社会。早期的美国社会为法治真正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有助于法治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施行。首先,在到达北美大陆的早期移民及其后裔们中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和等级观念;其次,美国未经封建社会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和讲求等级森严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联系很少;再者,美国早期就开始发展的商品经济与法治具有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商品经济愈发达,人们对法治需求也就愈强,也只有法治需求的增强和法治真正实施,才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纵观礼治、法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一曰礼,一曰法,虽均为规范,但有着本质的不同,礼治尚专制、法治行民主,礼治重等级,法治求平等;礼治行人治、法治施宪政。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礼治导致高权利距离,而法治导致低权力距离的结论。

4.儒家理论与基督新教伦理

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儒家伦理的核心“仁”是以血缘为基础因而具有很大的狭隘性,仁爱是以血缘秩序为内在尺度的,难以施及他人,因为“仁之实,乃亲是也”(《孟子·离娄》)。儒家虽然谈“仁者爱人”,也谈“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但实际上仁爱所及的对象多为父母和家庭成员,就像“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结果必然是血缘之外,以至无情[8];再如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忠”和“孝”,忠,通常指忠于君主、政权;孝,通常以“孝亲”为起点,因家、国一体,所以也包括孝君。《孝经》有言:“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以忠君与孝亲是内在统一的,本质上都是造就忠臣与顺民的奴性教育的思想工具。可见,儒家道德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它要求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次序和等级,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以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它是对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关系的伦理概括。

美国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基督宗教信仰是美国文化的主流[7]77。“根据统计数字,87%的美国人是基督徒……。在这些基督徒中,59%是新教徒……”[9]。在新教教义里,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信念直接与上帝联系,主张人人可“因信称义”,个人的信念变成了拯救自己的唯一途径,从而使美国人从思想意识上动摇了父权家长制,促使美国人以个人为中心的独立发展,并形成独立、自由、平等的家庭价值观。基督教虽也宣扬孝敬父母,但绝非儒家所强调的“亲亲之杀”。正如谭嗣同早年著书称“中国有五伦,西方只有朋友一伦”[3]222,儒家“五伦”强调次序和等级,西方的朋友一伦强调彼此平等。从另一方面看,基督教提出的“泛爱主义”本身就是提倡平等、反对等级分化的,如主张“爱邻人如同你自己”(《新约·马太福音》5:22),“要爱你们的仇敌”(《新约·马太福音》5:44)。

儒家与基督伦理相比较,儒家伦理宣扬忠孝,基督新教强调“无差别的爱”,前者是维护等级之差,后者要求人人平等。

结论

中、美两种文化对不平等现象和权力及其分配方式的看法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能容忍权力分配的不公,更习惯于接受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本文从多个角度洞悉了其深层原因,对该原因的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对相关跨文化研究会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1]Hofstede,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1.

[2]钱穆.中华文化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前言.

[3]钱穆.晚学盲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刘永佶.中国官文化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20.

[6]戴木才.美国政治文明的政治和社会基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0.

[7]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25.

[9]Enmin Wang.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345-346.

Cultural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Power Dista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WANG Xian-yun
(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are often respectively regarded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This can be manifested in terms of power distance.China is a high power distance country and the USA a low power distance one.This paper aims at a cultural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power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four dimensions,namely agrarian culture versus commercial culture,mandarin culture versus commoners'culture,rule by rituals versus rule by laws,Confucians ethnics versus Protestant ethnics.The present paper is expected to be of som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in relevant intercultural studies.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power distance;analysis of differences

H05

A

1001-7836(2010)02-0125-03

(责任编辑:孙大力)

2009-12-10

王显云(1974-),男,湖北十堰人,讲师,硕士,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礼治权力距离
重法治,融礼治,构建和谐社会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算距离
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乡村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转型:由礼治“嵌入”法治
中西传统法律文化差异性探寻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