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从语言文字在意识交流中的作用谈古典文献学习的重要性

2010-08-15 00:45郭洪卫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语词语言文字古典

郭洪卫

(和田师专汉教部 新疆和田 848000)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从语言文字在意识交流中的作用谈古典文献学习的重要性

郭洪卫

(和田师专汉教部 新疆和田 848000)

在漫长的历史之河中,人对自然及自身的认识逐渐形成概念,由一系列概念构成的具有认识事物和控制自身行为的观念形式即是意识。在意识的交流过程中,人们头脑中的概念逐渐被固定为一系列符号系统,即文字。文字再固定于一定的载体,即形成文献。我国目前已知文明史中流传至今的文献,可谓博大精深,优劣并存,但无论如何总能给我们以启迪。因此认真研究古典文献,从中汲取精华,并运用到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伟大现实事业之中,应成为每一个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符号;表达;积累;汲取;摒弃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同世界上其他优秀民族一样,很早就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全世界的文明进步、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所知我国最早、最成熟的文字当为甲骨文字,距今已至少3500年。这种古老的文字“当时为太卜一类的官所掌”,所用的载体多为龟壳(龟的腹甲)和兽骨(多为牛的肩胛骨),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献之一(“但由此不难推想当时史官所写的纪事较详的文献”)。当然,文字固定于某种载体所形成的文献是人的意识的承载物,因此,要更好地学习古典文献便不能不首先考察文字在意识交流中的作用。下面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语言文字是意识交流的媒介和工具

人们对语言文字通常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种是从形式上来理解,按照这种理解,语言文字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符号系统;另一种是从内容上来理解,在这种认识和理解中,语言文字又被看成是由各种符号构成的语词系统。对于一种语言文字,当人们还没有掌握它的时候(比如不认识这种字),往往倾向于把它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符号系统;而在掌握了它之后,就更容易从语词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它。因此从形式(外部特征)上说,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从内容(内部特征)上说则是概念系统(当然概念的表达是借助于语词的)。在这里,符号与语词的区别在于:符号是一种纯粹形式的东西,而语词却表达了人的意识。显然,作为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语言文字,必然是以语词系统的形式存在,但如果不是作为一种有具体含义的语词系统(或称概念系统),它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因此文字在人类意识活动中的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起到媒介和工具作用,正是借助于语言文字,人与人之间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才得以便利,不然的话,个人的经验就始终是个人的,所形成的知识也只能反映个人的认识水平,一个人很难将他的知识和经验传给他人,他也很难将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学过来——因为人不可能找到比语言文字更为有效的交流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二、意识交流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从上一问题的论述中我们认识到:语言文字在人的意识交流中起到媒介和工具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语言文字是如何起到这一作用的。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首先要解决意识交流中知识和经验的表达问题。人虽然可以运用身体的动作和行为来进行表达,但它所能表达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而有了语言文字后,就可以克服用身体直接表达的局限性,人就可以借助丰富的语言文字进行充分的表达。上文谈到的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献——甲骨卜辞中,虽然“主要是占卜问疑的记录,但也有一些并非‘卜辞’。例如表谱刻辞(干支表、祀谱等)和记事刻辞,几乎都与占卜无关。”这些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相当丰富的,是我们祖先知识和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发展到文字成熟时期的标志。比如天文历法知识中有关日食、月食的记载(例:“贞,日又食?于……酒……示。”“旬壬申夕月又食?”)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观测记录。其他有关农事、田猎、祭祀、征伐、刑罚等有关方面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一定程度地反映出商朝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些也反映了人与神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这些先民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仍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我们通过对这些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接受很多有益的信息,当然有些迷信、残暴、阶级压迫等内容的糟粕则应毫不留情地摒弃。这里也就谈及到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

2.要注意解决意识交流中知识和经验的接受理解问题。由于人的经历不同,一个人表达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并不一定能做出相同的理解,加之可能存在表达方式选择的不同,接受理解就更成为问题。解决交流中的接受理解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运用共同的语言文字。如果甲、乙二人都用同样的语言文字符号去建立同一个概念,在此情况下,当甲用某些语言文字符号向乙表达某个概念的时候,乙就可以接受这些语言符号并做出与甲相同的对该概念的理解。这样,甲、乙二人在交流上就不会有障碍了,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运用相同的语言文字来克服交流上的障碍。而且,随着生产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反映在语言文字上,则是上古时期人用当时通行的语言文字所记录的文献到了后代就不易被理解了。比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其中可靠为当时史官所记史料部分为“周书”,(“个别篇章如《洪范》可能是战国时人编造而加进去的”)文字“佶屈聱牙”,至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写《史记》,就对其中的文字做了不少的训诂工作,这说明经过几百年的辗转变化,当时文字所表达的概念到后代已有所变更,不容易为后人所理解接受了。如记载武王伐商的《牧誓》篇中“逖”、“勖”二字在《史记·周本纪》中分别改为“远”、“勉”二字,等等。经过这样的训释,后人就容易理解了。

语言文字为人们之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不仅提供了统一的表达和理解接受的形式,而且它也是人们相互学习(包括向古人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一个人不向他人学习,要获得长足进步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诚然可以通过他人手把手教学到一些技能,但能学到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而借助语言文字,一个人就可以直接与他人交流,在这种交流中,通过阅读、理解、接受再到消化、吸收,就可以把他人头脑中的经验和知识移植到自身之中,从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文字这种交流和学习的便利的媒介和工具,人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学到大量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自身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语言文字能被用来记载人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使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以不断积累,人类社会也才会有今天的进步和发展。

三、应充分认识古典文献学习的重要性

由上文的论证可知,语言文字在人的意识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文明要进步,世界要发展,除了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之外,就不能不谈到对古典文明的继承问题。现代文明不会是凭空产生的,没有继承也谈不上任何创新。因此,对古典文献的整理、编纂、学习、研究,便越来越受到中外学者的日益重视。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学习古典文献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古典文献可以“古为今用”。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文明若从欧洲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算起,也就是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就更晚一些——众所周知,国门是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的。后来我们国人才开始自觉地学习西学。而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我们古代的文明曾给世界其它的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他们向我们学习。即使现代的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也仍然在学习我们祖先所创造的古典文明,并逐渐兴起了世界范围的“汉学热”。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则更应该比外国人学得深、学得透,进而用得更好。这里重要的是“用”。拿儒家经典《论语》来说,该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为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概念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此外,孔子对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如何使社会更有秩序,如何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很多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言论和主张。两千多年来,该书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来该书流传到了西方,更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圣经》”。比如新加坡,这是一个很小的岛国,人口多为华裔,在该国的街头到处醒目地张贴着《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等。同时用汉、英两种语言文字书写。仅拿做学问来说,孔子的态度和方法就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如“学而”篇第一章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告诫人们学了知识要按时温习,知识才能记得牢固(或解“习”为“实习”,即学了要有所用);要和朋友多交流,共同研究,互相提高;做学问要实在,不要吹嘘张扬等。孔子也非常重视对前代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学习,如“八佾篇”第九章中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就是说做学问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如此等等。当然,除了儒家经典之外,其他方面的文献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各样不同的启迪和借鉴。

其次,学习古典文献要勇于“推陈出新”。还拿《论语》来说,孔子的仁爱、为政、为学等有益后人的思想我们一定要认真继承并运用到实践中,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毕竟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奴隶制时代末期,一些糟粕性的陈腐的东西应毫不留情地摒弃。如“乡党”篇中的某些繁文缛节即是。另外,对有些话的理解一定要富有新意,要有时代感而决不能墨守陈规。如“子路篇”第四章:“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过去有人认为孔子轻视农业生产劳动,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实孔子在这里只是强调“礼”、“义”、“信”的作用而已,并没有贬低稼穑的意思。因为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的话,他又怎么会轻视农业生产劳动呢?

再次,学习古典文献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因此学习古典文献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武装自己,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学习和研究工作。比如电子检索系统的研制、开发、应用,大大方便了文献的查阅和研究;又如对珍贵古籍善本的保护、整理、重新出版,对重点文献的重新注释、翻译等工作,都要与时俱进;另外还要注重我国优秀古典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更好地为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真正做到在古典文献的学习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不愧前人,无愧后人。

[1][2][6]孙钦善.中国文献学史[M].中华书局,1994.

[3]洪湛侯.文献学新编[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4]喻遂生.甲骨文选读[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罗庆云译注.尚书[M].远方出版社,2004.

[7]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8]程昌明译.论语[M].远方出版社,2004.

郭洪卫(1968-),男,山东冠县人,文学硕士研究生,和田师专汉教部教师,主要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

2010-04-11

猜你喜欢
语词语言文字古典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