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外包思考

2010-08-15 00:50吴亚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外包内审会计师

□文/吴亚琳

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委托外部机构代理经营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内部审计外包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内部审计外包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一)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通过外包业务,外部审计主体根据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直接接受所有者领导,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也随之提高。从形式上看,审计主体摆脱了经营者的领导,他们属于平等的主体,审计范围也可能涉及到管理高层的经营决策。从实质上看,外部审计主体除了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收取合理的审计费用外,不再从被审计单位获得其他任何经济利益,其作为外来机构,与各被审计部门人员也没有情感方面的联系,保证了实质上的独立性。

(二)降低成本,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内审外部化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为企业节省成本:

1、节余招募、培训费用。寻求外部审计资源,可以回避为内审人员知识的扩充和后续教育而发生的培训费用以及支付专业人员的高额薪金。

2、节余软件开发和更新费用。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但是,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先进技术的使用费用较高,利用外部审计力量,他们可以把高额服务成本分摊给大量客户。总之,内审外部化可以将企业的开支缩减在一定范围内,同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较强,经验丰富,使企业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利益,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和注册登记制度已较为完善。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这样就保证了注册会计师的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以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准执行审计业务。其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法律的约束,还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并承担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为了维护和提高自己的信誉,注册会计师会站在用户的立场确保审计质量的稳定,尽量避免由于失败所要承担的审计风险。

(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随着会计职业界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必将得到极大的发展。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业务的拓展使得一大批各方面的专家聚集于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人员的知识结构远比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这是十分难得的社会资源。企业完全可以将内部审计的相关业务交给专业的服务公司去做,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又能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从而起到优化社会资源培植的作用。同时,外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和不同的审计业务指定预算,安排人员,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又由于种种原因,对内部审计外包引发的思考建议得不到落实,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内部审计外包可以使企业在当地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等专家履行内部审计职能,从而使企业免于内部审计跟不上企业经营部门的发展步伐的弊端,获得及时的内审服务。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外部审计机构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将部分内审工作交给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更进一步地发展。

二、发挥内部审计外包优势的方法

(一)设置内部审计负责机构。国外越来越多的内审部门转为直接向总裁或董事会(或其所属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跨国公司如福特、百事可乐、波音等甚至设立了副总裁级的总审计师或首席审计官专门领导内审工作。纽约证交所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由它领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是根据美国《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规定,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全部是独立董事,充分保证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或隶属于财务部门,或与纪检、监察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常规部门,受主管财务的副总领导;仅有极少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隶属于审计委员会。这种内部审计设置模式实际上使内部审计需要同时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同的“双向领导”,其结果是把内部审计推向了两难的境地,导致多数内部审计最终还是偏向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参照国外成功模式,我国大中型企业及上市公司都应设立专门负责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如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负责监督内部审计工作。

(二)企业应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后遗症。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三)加强内部审计知识培训。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仅将其定位于“查错防弊”,因此习惯于从财务人员中挑选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特别是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知识极为欠缺。这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长期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即使现在企业要开展内部审计外包,也不能置之不顾。外部审计人员有效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有效配合,而这也需要具备很强的知识能力。所以,我国企业要重视对员工进行内部审计知识培训。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作技巧,而且外部审计师在长期的审计过程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企业在外包内部审计时,建议与外部审计师共同联合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内部审计知识培训,这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十分重要。

(四)对外包内部审计服务带给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内部审计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那么外包内部审计到底有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呢?企业就需要对外包服务进行评价。这种评估可以通过跟踪内部审计过程,观察外部审计师的新发现和新建议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变化来实现。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关指标来进行评估,如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更加有效、审计计划的完成情况、审计报告的公布天数、审计发现和建议被采纳的比例等。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相比西方是有差距的,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西方成功外包模型也是有差异的。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外包内部审计可能会达到增加价值、完善组织运营的目标,有些企业可能达不到,甚至会带来反面影响。从我国目前来看,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外包模式,因此,建议企业在外包内部审计时,一定要对外包效果进行详细评价。

(五)对外包进行风险分析控制。企业外包内部审计是有风险的。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的有效与否对企业的经营十分重要,而且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各个方面,内容琐碎繁杂,广泛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者时,必须考虑其职业信誉、职业经验和专长,进行风险控制。对外部审计师就内审服务的业务交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范围、保密义务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企业外包的风险,更有保障地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做好。

三、结语

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意味着企业自身丧失审计职能,也不意味着企业管理者不用再操心内部审计问题,相反,它仍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资源。外包最终要走出一条“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演化路径,努力将外部优势资源内部化,进而提升整个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控制能力。

[1]周为利.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启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5.

[2]赵亚娟、林涛.浅析我国内部审计外包业务.财会月刊,2002.9.

[3]王妍玲.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有关问题探析.商业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外包内审会计师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