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国晶
(漳州师范学院 艺术系,福建 漳州363000)
对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康国晶
(漳州师范学院 艺术系,福建 漳州363000)
传统声乐教学的优势明显,但其教学效率却有限,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高师院校声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而声乐集体课教学恰好能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缺陷,为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必要性。为有效提高高师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一要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师范性、实用性;二要更加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高师院校;声乐教学;集体课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着日益增多的生源,众多不同声音条件和素质的学生,声乐主干课依旧沿袭专业音乐院校课程设置的一对一授课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高师院校声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授课模式需要,逐渐成为声乐教育界师生们的共识。这就为高师院校的声乐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开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和必要性。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是声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优势和局限性,传统“一对一”的声乐教学也不例外,它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突出其个性化教学。这种几乎把学生当成专业演员来培养,只注重演唱技术的教学形式,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忽视了师范院校“师范性”的特点,究其有限的教学效率,存在着教学资源的浪费,如:同一理论须对学生逐一讲解,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且容易造成教师教学上的疲惫、松懈,同时,随着近年来音乐教育专业的不断扩招,造成学生人数剧增,但师资力量却不一定成正比增长的现象,致使传统声乐课分配给每位学生的时间大约只有10多分钟,甚至更少,造成声乐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少。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声乐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声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需要,声乐集体课教学刚好能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这些缺陷,为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高师声乐必修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歌唱家,而是使其具备过硬的歌唱教学能力和对声音准确的分辨力。因此,教学形式的选择应与培养目标和要求有关。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形式对高师学生综合音乐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更为有利。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多能的音乐教师,所以,在师范生入学之初,有必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系统的发声理论知识框架,增加教唱等综合知识的学习,而这些内容在传统声乐课教学中几乎是没办法实现的,所以,对于声乐集体课的开设是有必要的。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声乐集体课并非单指集体授课一种形式,它是传统意义上集体课、小组课以及“一对一”的个别课的有机结合,它是在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增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声乐作品的分析和处理”以及“声乐教学法”等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且突显其音乐教育专业“师范性”特点的授课模式,更是走向创新《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如何具体实践这一声乐教学形式,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
(一)转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师范性、实用性
声乐集体课作为一种新的授课形式应运而生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怀疑的态度,因此,在第一堂课中应使学生明白高师声乐集体课学习的目的,强调集体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学生在集体课上学不到技术的顾虑,为接下来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在集体课中建立起一种学习氛围,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愿意当着其他同学的面积极挖掘他们声乐方面的潜在能力,而不是为了混学分,打着“60分万岁”的想法来含糊对待这门课,甚至于在课上集体练声时以“对口型”的态度浑水摸鱼结束这堂课。所以端正学生对集体课的态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集体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生的灵魂,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在以往“一对一”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面对一个学生,解决的问题相对比较单一,只需考虑一个人的问题来解决。而在声乐集体课上,教师面对的是多名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演唱水平和专业的舞台实践功底,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更加严谨和复杂。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和掌握集体教学的规律、学生人数及学生声乐水平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所达到的内容,如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曲、歌曲、演唱方式、方法等;另一方面,教师备课时要设想集体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采用的应变措施,以及怎样使教学具有连贯性、知识性、趣味性,怎样在授课中将声乐小课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灵活地运用到集体课之中,怎样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问题,给集体课营造一个精彩的课堂氛围,这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个别课也讲究科学性、系统性,但要把那些老生常谈的基础性概念和要领给每个学生系统讲述一遍甚至多遍,教师常常会感到无趣和乏味,而在集体课上,面对一组学生,教师讲授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容易提升,因此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与技能。这些问题对于长期适应“一对一”声乐教学的教师也相应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鉴于集体课自身的特点,对于授课地点也可有更好的选择。传统个别课教学通常是在教师琴房授课的,而集体课由于人数的增多,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已不太适合在琴房授课,教学地点最好安排在配有钢琴和多媒体的教室授课,这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化、生动化,同时也可以利用电脑的伴奏功能和录像功能,在声乐集体课上给每个学生创造小舞台的演出机会,增强集体课的师范性、实用性。
(二)更加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1.基础理论知识
近年来,高师声乐教育力求摆脱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在授课内容或方式上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由于没有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明确的划分,仍然以培养声乐独唱演员的形式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把集体课上成“小个别课”,使得这项改革流于形式,师生都没有受益,反受其累。集体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对声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际运用,尤其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理论部分,如: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和歌唱发声时的机能状态,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基础,教师们经常通过“找感觉”、“找位置”的训练方法致使学生产生使用上的差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声音的支点在胸口”、“声音的支点在小腹”、“声音的支点在后腰”、“声音位置在眉心”、“声音位置在面罩”等,把感觉当作结果来练习,颠倒了感觉与机能的正确关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而理论教学就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生理学、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发声机能变得更具体,更有效。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实物标本、生理解剖图、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空洞的感觉部分,使它们变得明朗化。
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传授歌唱的正确姿势,歌唱的呼吸法,歌唱中打开喉咙、摆好喉头的正确位置,以及如何掌握歌唱中共鸣腔的运用,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等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歌唱发声过程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树立起一种正确的歌唱理念,为日后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讲解欣赏
声乐是声音和听觉的艺术。因此,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尤为重要,除了在上课时教师示范、纠正学生错误的声音,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练习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音像资料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时期的中外著名歌唱家演唱的录音录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同样,声乐也是一个道理,课上学生欣赏各种音像资料,在欣赏中,教师适当地讲解欣赏的方法和如何鉴别声音的好与坏。久而久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慢慢建立起一种正确的声音概念,当他们课下练习时,就会以此为向导,不至于乱练、错练,少走很多弯路,这就相当于航海中给了他们一个好的舵手,再怎么也不会跑出这个航道。
3.声音的训练
美妙的歌声,不仅来自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需要良好深厚的基础发声技能作基石,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声乐基础整体水平都较低,这个阶段的声乐基础练习一般以中声区为主,采用比较简单的音阶进行训练,用a、o或u等空间比较大而圆润的元音发声等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喉头紧的问题,课中再进行个别检查也可先从个体入手,就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学生的声乐技术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提高,声乐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视不同学生的发展进程,在不同的阶段,对课程配置和个别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可将学生按性别、声部、唱法、程度等特点进行分组授课,每组人数要适中,通常以8-12人左右为宜。人数太多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太少了集体课教学的优越性又体现不出来。理想的情况是开始人数较多,随着学生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以保证进步较快的学生的发展进程,也可在集体课中选择声乐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现场教学示范,让其他学生便于对各种声音、发态进行比较借鉴,同时也给声乐水平较差的学生起一种示范作用。然后确定适合这组学生能共同完成的练习曲,这样有利于同步练习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也可以适当让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进入高师声乐课堂,但反对“不必演唱一些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涉及或较少涉及的内容”。因为中小学声乐内容和高师声乐内容有各自的目标指向和功能,不可以简单地替代,而且高师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如果仅仅只有一杯水是永远不够的。在曲目上教师可以适当删减一些表演性强、技巧难度大的曲目,增加一些小合唱、小组唱等多声部形式设计的教学内容。
到了三年级,可以通过考核选出有这方面才能的学生,这些学生通常以小组课或个别课的形式给他们充足的上课和训练时间,按照专业标准对这类学生进行声音训练,使他们进步得更快。所以声乐集体课训练通常针对高师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师范生比较有效。
4.课后作业
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分为技能作业和理论作业,由于集体课自身的特殊性,技能作业包括必唱曲目和抽唱曲目,抽唱曲目要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分别布置,鼓励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嗓音特点,具有个性色彩的演唱风格。为了使课程有统一的进度,教师还须布置共同的作业即必唱曲目,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达到集体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对于那些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给予事先的提醒和指导,对重点和难点做出清楚的解析,让学生知道如何练习以及练习应达到的预期效果。声乐理论作业需要学生去查找关于歌唱曲目的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作者介绍等,为很好地理解和演唱作品做好必要的积累。
5.观摩、汇报课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1]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登台表演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编排演出的能力,而传统的声乐教学,往往只重视声乐的课堂训练,忽视了学生的艺术实践。如:学生自己在琴房可以唱出优美的歌声,但一旦上台表演或比赛时,就会出现心情特别紧张,表情呆板等现象,而集体课教学教师可定期举行小组的观摩、汇报课作为检查作业,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为学生提供一个表演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艺术实践的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生理和心理的怯场。
汇报课可以以演唱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安排表演内容或形式,如:独唱、合唱、小组唱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录像功能,录下汇报的全过程作为学生学习进度效果的依据,并适时让学生欣赏自己演唱时的录像,使学生由演唱者变为鉴赏者、评论者,更好地纠正自己错误的声音概念和演唱毛病,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审美意识,并且把学期汇报课的每一次成绩记录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声乐期末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在汇报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举手投足、演唱好坏都在大家眼中,但不要急于评价,要注重汇报过程的完整性,待汇报完毕,教师可以先把学生推到教师的位置,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对台上的演唱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给予评价、指正。在使用评价用语时,师生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少用习惯用语,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汇报是声乐集体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基础之上的理论与技能的体现。
因此,声乐集体课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学生唱歌,更应该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学习、声乐演唱技巧训练以及各种观摩、汇报课等。把这几项内容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会收到不错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充实丰富了学生的乐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众所周知,歌唱本身的独唱性很强,因而,在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声乐集体课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这种互相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没有任何一位学生是完全靠老师教会的,大部分有效的学习都是学生自己的体会和学生间相互的影响。对不少学生来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比老师来教更容易,合作学习更具成效,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声音观念的形成。
总之,无论声乐集体课还是个别课,在教学中各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基础,相互之间是不能取代的。我们认为,教师在声乐集体课中应该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善于利用优势,弥补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形成一种扬长避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方式,逐步使高师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形成以集体课为基础兼有小组课、个别课这样一种灵活有效具有浓厚师范特色,又有助于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符合声乐教学规律的全新教学模式,以应对高师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和授课量的大量增加。
[1]徐冬燕.高师音乐系教学体制改革刍议 [J].人民音乐,1998(9).
责任编校 刘正花
G642
A
1003-2134(2010)06-0184-04
2010-11-12
康国晶(1979-),女,甘肃兰州人,漳州师范学院艺术系声乐教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