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倩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浅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刘 倩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尽管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者对于 “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体现了中国人热爱于探索自然规律,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共同点。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天人合一”思想仍然对于中国当代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形成;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学者都倡导“天人合一”,我们所提到的荀子的“天人相分”思想实质上也是“天人合一”思想而非天人分离,但是不同的学者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实际上就是围绕天人关系和如何实现“天人合一”而形成的争论;先秦时的诸子百家与汉代的儒、道及宋代的程朱理学等所阐述的思相,多数也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天人合一”的内涵进行了解释。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并且对于现代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启示。笔者认为,只有在正确认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实质、形成、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对其所带来的现代意义做出更为深入的认识。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报”,即祭祀上天的意思,北宋张载在《正蒙》中第一次提出“天人合一”一词。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古人对“天”有着不同的理解。孔子、孟子把“天”理解为冥冥之中注定人生命运的神秘主宰;墨子、董仲舒把“天”看作赏善罚恶的人格化的帝君;老子认为“天”奉守自然之“道”,它无欲、无为;荀子、王充认为“天”代表整个自然界及其运动变化;程朱理学认为“天”即“理”;道教的葛洪认为“天”是为人类提供生存场所和空间的客观存在。[1]根据对“天人合一”中“天”的不同理解,我们可以将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以《周易》为代表的人顺从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说;道家无道德意义的“道”与人合而为一,即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儒家有道德意义的义理之天与人合而为一说,可分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和孟子、宋儒的“天人相通”说。[2]
古代对“人”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并且与现代“人”的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现代科学对人的定义是指人类生命体,即有思维、有意识、有自制力,创造了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高级智慧的生命体。而古代对“人”的理解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指人类生命;二是泛指地球生命;三是特指人类的社会结构。古代“三才”是指天、地、人,这里的“人”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即所有动植物。[1]
笔者认为,“天人合一”的“人”是指人事、社会,主要指相对于自然界的人类。“天”的原义指人头,后引申为头上的空间,泛指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是与人类相对应的概念。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只要通过自我修养,把内心中固有的“善性”扩而充之,人就可以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3]
(二 )“天人合一 ”的内涵
对于“天人合一”,尽管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大多认为其基本涵义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从这一基本涵义出发,可以将“天人合一”的内涵概括为以下三层:
1.“天人合一”的第一层内涵是强调从人与自然界的大关系的现实展开和表现中来观察和理解人。
2.“天人合一”的第二层内涵是“天人合一”的最基本的内涵,即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同自然界的关系是自然界本身的一种联系,人关于自然界的对象意识,是自然界的自我意识。
3.“天人合一”的第三层内涵是指在考察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时,强调把自然界确定为“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而不是“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绝对纯粹的客观实体;强调必须从人在自觉自为的活动中所展开的人与自然界的为人的关系中来观察和理解自然界。[4]
笔者认为,对于“天人合一”思想实质的认识,应该多方面地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将“天人合一”放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思考,其实质是要求人类遵从自然法则,自觉维护大自然的动态平衡。我国古人通过长期对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观察体验,概括出了天地自然运转的基本法则与运转周期及周期节律;归纳了人体生命与世间万物在天地运转周期节律影响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灭法则、运转变化法则和动态平衡的趋向与潜在约束;进而要求人体生命与人类社会的行为都要自觉遵循天地运转的自然法则,适应天地运转的周期节律,维护大自然有机结合的动态平衡。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实质。[1]
其次,将“天人合一”放在人与社会关系的关系中思考,其实质是指一种妙合于“道”的生存境界。要求“人在自己的本真生存状态中感悟到他融身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无限性、整体性、和谐性与丰富性,并在这种与天地世界的交融共在中达乎其本质的实现”。[5]
“天人合一”自然观作为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思想来源,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思想进行重新审视,在今天有着极为重要和普遍的现代意义。在时间上,它对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对中国当今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空间上,它不论是对中国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对整个世界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张岱年认为,从“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形成过程来看,其积极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人必须服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第三,人生的理想就是追求天人和谐。[6]
(一)“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于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现代意义
“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古代中国人一种古老的生活智慧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它所反映的生态思想可以为处于生态危机严重困扰之中的现代人提供重要的价值支持资源。”[7]“天人合一”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对于唤醒和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作用。
自从人类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掠夺性开发,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类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具体表现为酸雨、沙尘暴、赤潮、黑雪等。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的思想。如孟子在《梁惠王上》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林,材木不可胜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主张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使人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来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8]“天人合一”自然观有利于唤醒和培养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何怀宏认为,“天人合一”精神内核这一特质彰显着对人“终极信仰”和“根本精神”的强调,对人行为“基本动机”和“内在基础”的强调,对人“整个一生和所有生命的根本意义的精神信仰”的强调。[9]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敬畏自然,认识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及对自然的敬畏,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人自身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
(二)“天人合一”自然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启示
在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人需要从自然界摄取物质、信息和能量;另一方面,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和计划改造自然。当人类意识到自身面临着环境危机时,便会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即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科学指南,它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发挥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在人类发展问题上的积极运用。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其唯一指标;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并将经济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剧烈变化的今天,文化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成为倍受瞩目的焦点。“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钱穆曾认为“天人合一”自然观“是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归宿处”。[10]我们有必要从“天人合一”中找到作为文化再创造的基本源泉,经过创造性地转换,以应对全球背景下的文化危机和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地位。
笔者认为,“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天人合一”,要求人们去观人、察天地,研究天与人的关系,“格物致知”,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中心内容,使中国古人用“天人合一”去指导探索宇宙、社会、自然和人生等。同时,“天人合一”成为“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的最高精神境界,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文化综合思维模式的最崇高最完整的体现”。[11]
第二,“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中国古代科学也有着积极的价值影响。中国古代的医学、农学、天文学的科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天人合一”自然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医学而言,作为中医学的理论奠基的《黄帝内经》中,就特别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农学而言,中国古代的农业就十分讲究因天之时,分地之利,认为“人事作乎下,天象之乎上”(《王祯农书》);就天文学而言,由于受“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影响,人们热衷于创制和改进天文观测仪器以观察天象,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自中国古代以来,天文观测一直是政府特定部门的重要职责,这些负责天文观测的部门的名称历代不一,如“太史局 ”、“司天监 ”、“钦天监 ”、“灵台 ”等。中国在设立天文台持续二千年的过程之中,通过对天文现象进行观测和详细地记录,有着最早、最完整的关于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和其它世界上稀有罕见的天文资料,如我国有着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即公元八世纪的一张有着 1300颗星的星图,而世界上其它国家在十七世纪望远镜发明之前没有一幅星图超过 1100颗星。[2]
(四)“天人合一”自然观对人们的生活启示
何怀宏认为,“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和随宇宙和自身认识的凝结”。[9]它作为中国哲学的传统主题,对人们有着许多的生活启示,并且有着积极的现代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作为一种宇宙观,对人们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天人合一”追求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有序。
第二,“天人合一”作为一种道德观,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独特的现代价值。“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和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强调“自省”、“修身”、“慎独”,要求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完善自我人格和升华人生价值,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
第三,“天人合一”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为人们走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误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天人合一”自然观要求人们在对世间的肯定中要有其超越的形而上的追求。要求人们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特别要有信仰信念上的终极承担意识,从而保证人的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乐观精神。
第四,“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还对人们具有一定的精神安慰作用。“天人合一”自然观认为“天”是人的来源,人死后又回归于天,这就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中国人在面对死亡问题时看得比较超脱,也就主要归因于“天人合一”自然观。
总之,“天人合一”自然观作为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推敲研究,并从中找到有助于解决当代某些问题的思想火花。虽然“天人合一”自然观不能给当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文化危机等问题提供具体的直接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一自然观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探索,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1] 马保平,赵继宁 .释析“天人合一”[J].社科纵横,2007,9:132—133.
[2] 张永丽 .“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 [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4:154—157.
[3] 天津师范学院·资料室著 .中国哲学史名词试解[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34.
[4] 郑文杰 .“合一”乎?“相分”乎?——世纪之交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1996,3:8—12.
[5] 唐劭廉,吕锡琛 .老庄之“道”——对人类生存的形上沉思 [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3:224—228.
[6] 张岱年著 .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61—62.
[7] 沈铭贤 .天人合一:意义与争论——地震灾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1:48—53,85.
[8] 李英粉 .“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5,4:136.
[9] 何怀宏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36—38.
[10] 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J].中国文化,1991,4:24—28.
[11] 杨益群 .“天人合一”在经济全球化中重建中国文化的价值 [J].广州大学学报 (综合版),2000,6:28—33.
TheM ean ing and M odern Sign ificance of Na ture“Heaven”in Anc ien tCh ina
L IU Q ian
(SouthwestUniversity SchoolofM arxism,Chongqing 400715)
“Heaven”thought is the basic attitude thatpeop le tre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man and nature in ancientChina.A lthough at different times,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meaning about“Heaven”,but it has one thing in common,that is,every Chinese peop le love to exp lore the law sof nature,emphasis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man and nature.W ith the imp rovementof the p roductivity,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oday,“Heaven”thought still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
heaven;formation;modern significance
D 64
A
1671-5004(2010)06-0062-03
2010-10-25
刘 倩 (1988—),女,重庆秀山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