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导入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

2010-08-15 00:46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清教徒研究生英语教学

王 瑾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一、引言

著名的语言学家古德·诺夫 (H.Good enough)在他的著作《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曾说过:“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学习英语语言仅仅学习语言知识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学习的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顺利地实施跨文化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相关的英美等文化知识渗透进去,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外语的兴趣”[1]。可见,语言学习是一个包含文化融入的过程。

当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跨国界和跨文化交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跨国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也必须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物质外壳,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又受着文化的制约,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有其共性和特性,语言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外语习得应该包含文化习得。语言与文化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很难想像一个不具备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与该群体的成员顺利进行语言交际。[2](P13)因此,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导入一些文化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交际能力。

从词源和语义上考察,文化一词是从拉丁语cultura转化来的,主要指人的创造行为。到了中世纪,文化已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区别,但在当时比较重视精神文化的宗教。《中国大百科全书 哲学卷》把文化概述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结果。”[3](P4)它还明确指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全部产品。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意识形态”[3](P4)。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因素的弊端。英语教学大多是围绕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展开,对文化背景知识涉及极少。进入到研究生英语学习阶段,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很多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他们都系统地学习了很多语法知识,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短语,但如何应用所学的语言去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得体的交际却显得非常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中国学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忙于考试,不厌其烦地钻研语法结构、死记硬背单词、拼命做模拟试题,缺乏对英语文化和文化差异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语言点,忽视文化点,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因此,一到跨文化交际场合,不少学生就会出现因背景知识或语用知识缺乏造成的文化干扰现象,甚至引起对方的误解或不快,从而导致文化交际的失败。

高校英语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他们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即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高校英语教学大纲特别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除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4](P240)。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加强相关文化知识的导入。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在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5],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根据上述原则,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阅读教学中文化导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词语文化导入

词语是最基本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词语包括单个的词和词组,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各种文化特征都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们的印记。了解词语文化上的差异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英汉词、词组的对应性及不同的文化内涵;英汉语言中意义相同的词语在东西方文化上有时意义不同;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等;源自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圣经》其他文学名著、历史事件和风俗习惯的词语。

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目前使用的教材为苏州大学出版的《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这套教材分上、下两册,阅读部分共分二十个专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文学、宗教、体育与健康、计算机网络、生态环境、娱乐和旅游、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阅读材料选自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大型媒体,如Times,Science,内容丰富、有趣,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但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注重语法,句法的讲解,而忽略向学生传递一些相关的文化因素,势必会影响整体的阅读效果,因为该教材中随处可见一些带有特定文化信息的词汇。

例1:(上册)Unit 2中出现“workaholic”,这个词在普通词典上是查不到的,它是根据alcoholic这个词衍生出来的。Alcoholic是指饮酒上瘾的人,当然workaholic就是指对工作上瘾的人。有些人在工作上喜欢花很多时间,他干工作的时间比别人长。他一开口就谈工作,不谈别的什么,好像对工作有瘾一样。几十年前美国有一位教会辅导员,名叫维恩奥茨,他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成了典型的工作狂。他工作时连家人都不能见到他。后来维恩奥茨写了本名为《一个工作狂的忏悔录》的书,该书中第一次使用workaholic这个词,意思是指那些只知道工作,不顾家庭,没有正常生活的人。例如:People call Mr.Green workaholic.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in the office,pays no attention to his wife and kids,and never goes on vacation with them.(人们管格林先生叫工作狂。他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办公室里,不注意他的妻子和孩子,从不和他们去度假)。

例 2:(上册)Unit 3 Life and Family,“We will provide some food for thought from the financial side of the equation.”有些学生对其中的“food for thought”感到费解。其实, “food for thought”是美国口语中常用的习语,指“引人深思的事情”。

例3:(下册)Unit 6 History中有句话“Also I did not want to make friends and relatives,who put their noses to the grindstone in more commercial pursuits,fell bad.”这里“T o put or keep one's nose to the grindstone”的意思为“to be in a state of strenuous hard work”。19世纪中叶 ,“keep/put one's nose to the grindstone”这个习语就有了“辛苦工作”的意思,特别指枯燥乏味的工作。

例4: (下册)Unit 8 Psychology and Biology,文中有句话“We remember our embarrassments,our failures,our fender benders.”很多学生不明白“fender benders”具体指什么。“fender bender”实际上来自美国俚语,其汉语意思为“轻微的事故”,用英文解释为“A minor car accident,where there is slight damage to the body of the car but no serious injuries.”如:Herbert got into a fender bender while he was looking for a parking place.(赫伯特找车位的时候,出了一点轻微事故。)如果仅查两个词的字面意思,“fender”为汽车轮胎上的挡泥板,“bender”为弯板机。显然,如果仅仅把这两个意思叠加,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能否掌握常用词语的文化内涵直接关系到语言理解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有意识地灌输词语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词汇负载文化的敏感性。

(二)话语文化导入

话语文化包含着话题的选择、话语的组织和采用的方式等因素。话题的选择,要尽量选择安全的“话题”,可以谈天气、城市状况等,尽量避免涉及年龄、工资、婚姻、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话题;话语的组织,英语篇章主要呈直线型,所谓直线型即段首往往有一个主题句,然后再按一条直线展开,对主体分点说明,最后点出中心意思。我校现使用的这套阅读教材题材广泛、新颖,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社会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要注意适时引导学生理解各话题所发生的社会环境,学生不仅要理解语言材料,更要懂得它们所处的文化背景。

如 (上册)Unit 5 Entertainment and Travel其中 Text A The Beatles'Milestone Rock Album主要讲述了摇滚乐队“甲壳虫”对的发展和兴衰的过程。很多学生对“甲壳虫”乐队方面知之甚少。教师在正式讲解课文前很有必要简单介绍下摇滚乐队在西方的产生及发展情况。作者还在文章中重点评论了几首歌曲,如“Help”,“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如果能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先看着歌词欣赏下音乐,然后再一起参与文中作者的评论,这样势必会更加具体、有趣。否则,就像文学欣赏,不读文本直接读评论,会显得索然无味。

又如,Unit 2 Workaholics,Work Ethic and Materiallism,文中涉及很多与美国文化有关的知识,如Puritanism(清教徒主义)God's“chosen” (上帝的选民)。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清教徒并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它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清教徒是美国创业精神的代言人。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成为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样三种拼命精神,是清教徒精神的思想精华。美国精神,尤其是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渊源就是清教徒精神。“上帝的选民”与圣经文化密切相关。从圣经角度讲,以色列人为上帝的选民,但有趣得是,很多美国人,他们认为只有兢兢业业去奋斗,创作社会财富的人,才有资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帝的选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对这些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导入,既有助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又能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

四、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策略

(一)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文化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需要对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现象给予补充讲解,还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活动来避免填鸭式的文化教学,对于一些热点话题,如 (上册)Unit3 Life and Family中提到的DINK家庭问题,很多研究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诸如这样的话题可以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2分钟演讲、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如 (下册)Unit2 Literature摘选的文章为美国小说家托马斯沃尔夫 (Thomas Wolfe)的著名短篇“The Far and the Near”。因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忙于应付考试,侧重在词汇方面的学习和掌握,很少花时间去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所以,在具体分析文章之前,教师最好对作者的创作流派、创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做简单的导入,否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而另有些内容,如上面提到的Unit 5 Entertainmet and Travel中有很多关于摇滚乐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邀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为我们做系列专题讲解,让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提高了他们使用语言的积极性。

另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录像、电影等把文化知识形象化,直观展示英语国家文化的各个层面,并能寓教于乐,一举多得。如:“Indian sitar”(印度锡踏琴),可以通过图片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每单元都配有与阅读材料主题相关的话题讨论练习,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布置学生课前借助网络查找相关的文化知识,课堂上腾出相应的时间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语篇,还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交际规则,提高口头语言应用能力。

(二)与课外指导相结合

课堂文化教学主要给学生起示范引路作用,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是不够的。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英文故事、戏剧,多观看英文原版的录像和电影,主动地与外籍留学生、教师交谈,多参加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巨大资源,以增加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鼓励他们广泛阅读,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外籍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除了必修课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丰富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如“电影欣赏”“美国历史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英国美概况”等课程。相信通过这些跨文化课程的学习,会大大提高研究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五、结语

文化导入的目的在于消除外语学习中影响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碍。外语教学以讲授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对有碍于理解和交际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从文化的角度尽可能地导入必要的有关文化的知识,不可为讲文化而讲文化。所以,阅读教学的导入过程中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其重点是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能本末倒置,把英语课等同于文化课,要明白文化教育始终为语言教学服务。

总之,文化导入是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确处理语言教学和文化导入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一门语言,成为真正合格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复合型人才。

[1]施瑞兰.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3):2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3]畅广元.文学文化学[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4]吴江梅.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胡蓉.英语教学中文化导人的内容和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66.

注释:

文中所涉及文化导入的例子均选自作者现使用的研究生阅读教材:李莉,张红岩.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2008.

猜你喜欢
清教徒研究生英语教学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醉酒史
北美殖民地时期清教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清教徒》中理查·福思咏叹调《我永远的失去了她》的音乐分析及演唱处理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