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琴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研究
——基于对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的调查
陈晓琴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辅导员角色定位众说纷纭,有国家文件规定的“教师兼干部”型,也有社会人士所认为的“监护人、摆渡船”型。实证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的期待呈现出“期望值不高和以追求独立为角色期待的前提”两个特点。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七种期待角色类型是:搭桥者、知心朋友、管理者、不干涉内政者、规制的灵活变通者、引路人、社会信息的传播者。
大学生;辅导员;角色期待
每一位上过大学的人对自己的辅导员可以说是终身难忘,因为大学是一个人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时期,此时辅导员是第一个出现的校方人员,在四年甚至五年的大学生涯中,授课教师不断变化,有的甚至来去匆匆,只有辅导员自始至终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陪伴着同学们度过整个大学时光。可见,在大学这个人生的最关键时期,一个好的辅导员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好辅导员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是如何期待的,这应该是一个合格辅导员首先弄清的问题。“2006年9月国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即辅导员既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又是管理队伍中的一员。”[1]这是官方文件对辅导员角色的定位,在现实中,辅导员始终是个有争议的角色,有监护人型,有“摆渡船”型等等。但是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如果把辅导员工作做到实处,必须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要求。
现实中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扮演是如何期待的呢?围绕这一问题,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随机抽取20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高等本科院校,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综合大学,办校历史 81年,在校本科生22 481名,因此,以该校的本科学生为样本点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各占50名,男生和女生各占一半,其中 200名同学中独生子女占 41%,问卷回收178份,回收率 89%,属于有效问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了当今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值不高。如今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理性,自主能力也很强,对辅导员的依赖性不是太强,对辅导员的期望值也不是太高,本次调查显示,有80%的同学认为,一个班级要想进步,起主要作用的是班委而不是辅导员;有 70%的同学表示平时不希望见到辅导员;有 78%的同学表示预感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会向辅导员求助;有 64%的同学表示有入党的想法时,不会找辅导员去院里帮忙。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倾向性选择反映了在如今的年代,大学生不再把辅导员当做自己的监护人与守护神了。
第二,大学生把“追求独立”作为定位辅导员角色的前提。本次调查中,有 90%的同学表示,缝被子、装蚊帐遇到麻烦时,不会找辅导员帮忙;有 86%的同学表示,和同学出现矛盾时不会找辅导员评理;有 74%的同学表示,不希望辅导员经常到他们寝室;有 83%的同学表示,在自己过生日时不希望辅导员出现;有88%的同学认为辅导员是“管理者”而不是“监护人”。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特别强,对辅导员的角色认定是以自身的独立性为前提的。
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后,可以得知大学生对辅导员有以下几种角色设计,这也是大学生对心目中辅导员角色类型的期待。
第一,辅导员是大学生生活及学习的搭桥者。大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当他们在校园生活、学习中遇到非常大的困难时,他们最希望出现的救兵是辅导员。本次调查中,有 75%的同学表示,当在校园中有许多事处理不顺时,希望辅导员伸出援助之手;有60%的同学希望辅导员经常为同学们组织课外活动;有 70%的同学希望辅导员为同学们组织学习互动小组;有75%的同学希望辅导员经常邀请学者为同学们进行学术讲座。这些说明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应该充当“搭桥者”,辅导员在关键时搭搭桥,剩下的时间做一个观众对同学们静观和远观,这实为辅导员的明智之举。
第二,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大学生虽然有时对辅导员采取回避态度,但是,他们毕竟处在二十岁左右的青年阶段,有的人生观还不成熟,有的心理还未脱离独立阶段,他们大部分刚刚脱离父母,一时间感到迷茫,因此,非常渴望一个成熟的哥哥姐姐型的角色出现,这个最佳人选应该就是辅导员,在调查中,当问到“你是否希望辅导员成为你的知心朋友?”这个问题时,有81%的同学表示希望;当问到“班级组织活动时,你是否希望辅导员参加?”时,有 75%的同学表示希望;当问到“在你心目中,辅导员是哪些角色”时,有65%的同学同时选择了“是益友”;当问到“你是否愿意和辅导员谈心?”时,有 80%的同学表示愿意,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谈心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最佳选择,谈心意味着面对面的交流,这不仅容易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还能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教育和帮助,但是辅导员与学生谈心时要一视同仁,不能倾向于处于优势的学生或处于劣势的学生,而忽视另外的一部分学生[2]。辅导员如果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去防范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会想着法子去防范辅导员了,辅导员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开展得顺利,就必须首先消除双方的门槛,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来相处。
第三,辅导员是管理者。虽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提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大多数大学生还是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在“管理者”层面,例如调查问及“在你心目中,辅导员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时,有 75%的同学回答是“管理者”;对“在你心目中,辅导员是哪些角色系列”进行选择时,有50%的同学兼选了“管理者”,而只有 10%的同学选择了“良师”的角色。因此辅导员应该侧重从管理学角度在班级开展工作,管理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大多数辅导员没有系统接触过管理学,这就要求辅导员多学点管理学知识。另外,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不同于企业意义上的管理者角色,辅导员的工作单位是学校和班级,工作对象是学生,而班级是学校落实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和交往的基本单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班级管理工作的结果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把自己定位成管理者是非常必要的[3]。
第四,辅导员是“不干涉内政者”。辅导员到底对大学生管多少?多大程度?这个问题很灵活,没有固定模式,但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多嘴与多管的辅导员,例如当问及“你是否希望辅导员对你们的学习活动进行纪律检查?”时,有 70%的同学表示不希望;有 71%的同学表示不希望辅导员与家长经常联络;有 74%的同学不希望辅导员到自己的寝室。这些说明:一方面,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力求挣脱过去被班主任和家长管理的那种中学模式,他们强烈需要别人把他们当做成人对待,然而实际上,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在各方面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阶段,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总是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徘徊;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与生活学习的搭桥人,但是这一阶段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而心理上仍处于断乳期,因此他们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逆反心理很强。这两个方面的现实给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处,管紧了、管松了都不合适,这就要求辅导员把学生这个风筝的线放得长长的,给他们一片自由飞翔又不至于跌落的天空,做一个类似于“不干涉内政者”。
第五,辅导员是规制的灵活变通者。本次调查显示,有70%的同学表示不希望辅导员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纪律检查;仅有 13%的同学表示赞同处处依照规章制度办事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问题:学校的规章制度需要同学们严格遵守,但是在执行中却遇到很多学生的软抵抗,一边是制度,一边是学生,怎样把握尺度呢?如果辅导员铁面无私,会导致学生对他疏远、回避,甚至于对着干,如果辅导员管得太松会导致学生在关键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甚至有的会犯下“一失足致千古恨”的大错。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弹性管理,辅导员一方面要坚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也要在规章制度下学会变通。在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时要把关、控制;但是在小的方面,可以不拘小节,不必管得太死。这就好比任由风筝翻转,只要放风筝的线远远地被辅导员牵引着,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第六,辅导员是引路人。经过十二载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进自己心目中的大学,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而一旦梦想得以实现,很多同学就像本来绷得很紧的弓突然被放松似的,一下子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再加上刚刚迈进大学之门,要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竟不知所措。许多同学出现彷徨的心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何去何从。在这时,非常需要一个引路人,一盏指路灯,帮助大学生擦亮眼睛,找回人生目标,这个角色非辅导员莫属。经调查,有69%的大学生认为班委进行每项活动时应该事先请教辅导员;有 81%的同学表示在进行人生道路选择时,希望辅导员给予引导。但是,在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真正的舵手是大学生,辅导员只起辅助作用,引导但不是包办代替决定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第七,辅导员是社会信息的传播者。虽然如今是网络时代,很多学生能从网上获得大量的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有的不真实,有的经过炒作,有的给大学生进行正确的鉴别带来困难,所以这些信息不如现实中的信息鲜活,如果辅导员能及时提供信息同大学生共享,那么,一下子就会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给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经调查,大学生对辅导员确实也存在着信息传播的期望,例如对“你更喜欢与辅导员谈哪些话题?”的回答,有 80%的同学同时选择社会与人生,只有 20%的同学选择人生的同时选择学习;在问及“你希望辅导员向你们传递更多的学校信息还是社会信息时?”只有12%的同学选择学校的信息,而 88%的同学选择社会信息,这表明大学生渴望辅导员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社会信息,渴望辅导员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个信息通道。辅导员在工作中充当的不是授课教师的角色,不必要唯学习而谈,唯规章而宣,学生非常想多了解社会,这并不是坏事,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他们的脑袋总想探出校园的围墙,好奇地琢磨着社会,辅导员应该做好“社会信息的传播者”,为学生服务。
辅导员工作本身是一项辛苦难做且报酬很低的工作,有不少辅导员因此发牢骚,工作中经常出现迷茫,进而产生倦怠。通过对当今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待的特点以及类型分析,希望能给担任大学辅导员工作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以一定的启示,辅导员只有正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才能把辅导员工作做好、做活,才能具有令大学生终身难忘的人格魅力。
[1]石一.对大学辅导员角色的再认识[J].管理观察,2009, (1):130-131.
[2]董晓刚.辅导员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新生工作[J].科技信息,2009,(5):152.
[3]杨欣雨.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扮演[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2):169-170.
A Probe into the Undergraduates'Expectation for the Role of the Councellors——From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Undergraduates in Anhui Nomal Un iversity
CHEN Xiao-qi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AnhuiNomal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re are some whys to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universities'counselor.The universities'counselors are described instructors oroffical staff,described guardiansor ferries.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undergraduates'expectation for their councellors are featured by less expection and the pursuit dependence.The undergraduationswish the counselors should have seven tole types that they are the bridge,friend,supervisor,non-interferer,administrator on the flexible rules,pathfinder,communicator of socialmessage.
undergraduates;universities'counselors;role expectations
G641
A
1001-7836(2010)04-0038-03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09-12-23
陈晓琴 (1973-),女,安徽庐江人,2008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