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研究综述

2010-08-15 00:55:15吴定伟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朱彝尊黄宗羲宋诗

吴定伟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浙派研究综述

吴定伟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浙派的研究情况,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及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三个方面,总结至今在浙派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浙派;界定;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诗人与派系

浙派①本文的浙派只指诗歌研究方面的“浙派”。自清初黄宗羲创始,历经康、雍、乾三朝,前后百有余年,对清中叶桐城诗派、晚清同光体或宋诗派影响极为深远。无论在清代诗坛上还是在中国诗史上,它都可以说是最大的诗歌流派之一。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关涉有清一代诗史流程的诗派,近百年来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在许多方面亦无深入,诸如对于浙派的定义、内涵、风格、文化观照等皆未形成定论。很多有关论述都是散见于诸如文学史、诗歌总论、宋诗派等的阐述之中,并未单独成为一个系统。笔者将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等方面对目前浙派研究进行一个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浙派的界定

对“浙派”名称的演变过程作了大致探讨的是张仲谋先生的两部著作:《清代文化与浙派诗》[1]与《清代宋诗师承论》[2]。这里我们只取其中关于“浙派”名称的由来稍作论述。“浙派”因为以宗宋为基本诗学倾向,最初曾被称为“宋派”。后乾隆初年,全祖望《初白查先生墓表》论查慎行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怀清堂集”条论汤右曾诗,皆有“浙中诗派”之目,然并不是严格的流派概念,而是用此概括浙省诗人;稍后在袁枚《随园诗话》及其诗文中出现了“浙派”之称。盖自此而后,“浙派”即成定指之专名。

关于“浙派”的定义,现今有广义与狭义之说,狭义几成定论,广义则有些许差别,其界定大约有以下几类:

1.以地域角度,不囿于“宗宋”的诗歌主张,重在变通地阐述源流演变来界定浙派

钱仲联先生是研究清诗的开创人物,对“浙派”的研究相对全面系统,并且首次发表了一篇专论浙派的文章《浙派诗论》[3]。其他相关的论文有《清代江浙诗派概论》[4]、《三百年浙江的古典诗歌》[5]。这些论述都很有开创性的意义,并且见解深刻,论述精深。他具体阐述了整个清代在浙江地域的诗歌的发展流变及其风格,并且对每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都作了详细探讨。如将清中叶浙派分为四大派别,就很有独到的眼光。他不囿于浙派一定要宗宋,常把一些别具风格的诗人作为浙派新变的外例,从更广泛的文学、历史文化层面上对整个浙派作了开拓性研究。

朱则杰先生对“浙派”的研究大体与钱仲联先生一致,略微融括些。专著《清诗史》[6]和论文《黄宗羲与浙派诗》[7]都对“浙派”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浙派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浙派,专指当时厉鹗、杭世骏、昊颖芳、金农一派而言,旁及钱载诸家。广义的浙派,则包括其他与之风气相近的清代浙江诗人在内。清初黄宗羲提倡宋诗,开辟了浙派诗宗宋一路。后朱彝尊、查慎行各领一宗,继而派生出厉鹗、钱载、胡天游、袁枚四支,嗣后王昙、龚自珍、陈文述、李慈铭诸人迭相递续,至晚清则有袁昶、沈曾植垫后。浙派诗人共同的创作倾向,大抵是宜学问、宗宋诗、主空灵、善写景、真正融“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炉。

2.以地域、群体角度兼“宗宋”诗歌倾向界定浙派

“浙派”的定义早在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里就隐约可见。其采取诗话形式,偶感零札,旁见侧出,实可互见综合,贯之为一体。如谓国初三遗老之中,独黄宗羲好宋诗而欲另辟途径,殊为豪杰之上;“助孟举钞宋诗之吕晚村、吴自牧,皆与梨洲渊源极深”;“查初白出入苏、陆,沿蹊折径,已非南雷家法”;“全谢山传黄氏之学,其诗亦粗硬作江西体,虽与樊榭唱和,而所师法之宋诗则大不同”;“浙派西泠诗家多南宋江湖体,惟秀州诸作者知取法西江大家,上续梨洲坠绪”,且以乾隆时期的秀水派为浙派之终结[8]。用语简括,彼此顾盼,不论是浙派渊源、内涵、特征还是其中演变的过程、显示出的差异都已粲然可见。

张仲谋吸收了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在其基础上加以整合归纳,其专著《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中就尝试提出了浙派的“一祖三宗”与发展四阶段说。所谓“一祖三宗”即以清初黄宗羲为浙派初祖,以康熙朝之查慎行、乾隆时期之厉鹗与纵跨乾隆一朝的钱载为“三宗”,各人领起一个群体和一个阶段。其发展时期分为创始期、衍化期、繁荣期与终结期[9]。在他接下来的著作《清代宋诗师承论》中又再次申述了广义的浙派,应划分为四个或五个发展阶段。他对广义浙派这样界定的原因是:“一是从地域、群体角度来说。浙派中人大都为浙省诗人;二是从诗学倾向来说,这个绵延300年的诗派,不管历经几代诗人,几次自我调整,仍有其前后一以贯之的诗学倾向,那就是‘宗宋’,‘祧唐祢宋’。”[2]176

3.以“宋调”的内在特质这一文化心态角度界定浙派

严迪昌先生在其专著《清诗史》中则是以心态文化角度的“宋调”特质来界定“浙派”,以期使“浙派”自具特征而轮廓分明地确立于诗史上。他指出:清代诗有“浙派”之说,究其实乃是清代前期“宗宋诗派”这一模糊复合概念的别称。“宗宋”风气肇始固由浙人,鼓荡张扬亦多浙人,且此种风尚在两浙绵延相承,代有推进,几与爱新觉罗氏王朝相始终。大致是吴之振、吕留良等编《宋诗钞》,使此风益盛。而宋风之所以与浙人紧紧相联起来,又和一代大家查慎行的出现分不开,其《敬业堂诗集》在众多的流派竞争中坚实地强化了“宋调”的艺术魅力。不仅如此,吴之振《宋诗钞》的刊刻,也是“宋诗学”史的一件大事。在《宋诗钞序》中,吴氏说:他们选宋诗是“尽宋人之长,使各极其致,故门户甚博,不以一说蔽古人,非尊宋于唐也,欲天下黜宋者得见宋之为宋如此”[10]596。至清代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便由此兴盛。他们与宋诗心魂交游,探究宋诗本事的稗官史乘,使“浙派”形象和特质发展至成熟。浙派诗到此终结。其观点类似的还有张兵、王小恒《厉鹗与浙派诗学思想体系的重建》[11]。

除了上述已经引用的几篇著作和论文对“浙派”有着鲜明倾向的界定外,大体其他关于“浙派”的论文,要么是研究狭义的以厉鹗为首的浙派,要么即是研究最广泛意义上的浙派,如钱仲联先生所倾向的地域性流派,也就是最广泛意义上的宗宋流派。

二、浙派的相关论争

近人学者对浙派研究存在着一些论争,比较集中于以下三点:

1.朱彝尊是否属于“浙派”以及“浙派”诗的鼻祖之争

从清中叶以来,一般学者都认为朱彝尊为浙派鼻祖,钱仲联先生仍持此说,如其论浙派源流,则承朱庭珍之说,以“西泠十子”为滥觞,以朱彝尊为初祖。

朱则杰先生不反对朱彝尊属于浙派,但认为黄宗羲是浙派鼻祖;其在《黄宗羲与浙派诗》中是这样论述的:浙派诗的鼻祖,一般都认为是朱彝尊。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也不无一定道理。但根据上文分析,浙派诗人重学问,宗宋诗,主空灵,善写景,“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而为一的基本特点,早在黄宗羲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就已经形成并有了相当充分的体现。黄宗羲的朋友吕留良、吴之振、昊尔尧篆《宋诗钞》,学生陈汗辑《宋十五家诗选》,对浙派诗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而浙派诗初期大家之一查慎行又出于黄宗羲之门,传其衣钵,所以浙派诗的开山祖师这个宝座,理当让与黄宗羲。朱曙辉《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12]一文以狭义上的浙派为前提,探讨其诗歌理论渊源并非源于黄宗羲与査慎行,而是朱彝尊。

钱钟书、张仲谋认为朱彝尊不属于浙派,黄宗羲为鼻祖,且否定了“西泠十子”为浙派发端之说,这在张仲谋的《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中有明确的阐述:一种观点是以朱彝尊为浙派创始人。第二种观点是把清初的“西泠十子”视为浙派之发端。朱彝尊一生力反宋诗,“西泠十子”取径明代“七子”和“云间派”,与浙派宗宋的诗学倾向正向抵牾,因此,这两种观点皆不足为据[1]。且张先生在其书中专开一节“被误作浙派创始人的朱彝尊”[1]深入探讨。蒋寅先生《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13]亦否定朱彝尊是浙派的开创者,且从清初黄宗羲独具一格的诗史理论的影响角度再证了浙江诗学浓厚的史学倾向的渊源,认为从此角度将黄宗羲推为浙派鼻祖是有说服力的。

严迪昌亦认为朱彝尊实非“浙派”,其在《清诗史》论述更为犀利:“宗宋”与“学人诗”更不应复合为含混的名称,宋调既不全重“学”,学人之诗也非尽趋好宋诗。因朱彝尊是浙西嘉禾籍,又博学以资诗材,就归类以“浙派”,是简单化的论断,试比较其与黄宗羲等的诗论,何尝有多少相通之处?[10]

2.“浙派”是浙籍人诗还是另一种特殊的有着诗学宗旨的流派的论争

很多人认为钱仲联先生对“浙派”的界定是以地域分的。如其《浙派诗论》张仲谋就曾说过:钱先生在对浙派源流及其阵容的总体把握上,似有偏差。如其论浙派源流,则承朱庭珍之说,以“西泠十子”为滥觞,以朱彝尊为初祖,向下则把袁枚、龚自珍等几乎所有浙省名诗人,全部纳入浙派范畴,如此只重地域,不顾诗学倾向,则只是“浙江诗史”,而非“浙派诗论”。

严迪昌认为“浙派”诗与浙籍人诗不是平行以至等同的概念。“浙派”诗是清初肇始的以宗宋诗风为基核的流派[10]。从黄宗羲宗扬宋诗肇始,吴之振、吕留良等编《宋诗钞》,使风气更盛。再到大家查慎行,其理论与实践之著《敬业堂诗集》在众多的流派争竞中坚实地强化了“宋调”的艺术魅力起,宋诗和浙派的联系就愈加紧密了。后吴之振《宋诗钞》的刊刻,使得自明以来尊唐一统的格局被真正打破,宋风与唐音并存并举。至清代中叶,以厉鹗为代表的“浙派”渐趋兴盛,至此“浙派”的宋调特质发展成熟。

3.“浙派”是否包括“同光体”

大多数学人均认为“浙派”是包括“同光体”的,大体原因是“浙派”宗宋风,且为浙人,而“同光体”亦是继承他们乡辈而来,且也学宋。张仲谋在其两本专著中都述及了这个问题,一再指出,以晚清袁昶、沈曾植、金蓉镜等人为代表的浙派的后劲属于近代人,应单独放于“同光体”或近代宋诗派的大范畴下考察更为合适。虽然他们与浙派有一定渊源关系,或可视为旁流余响,却不宜视为嫡派法嗣。

严迪昌认为“浙派”不包括“同光体”的原因是这些宗宋诗群从神情气魄的特质而言与之前的宗宋风格已不是一回事了。这里有假借躯壳,改造自用与师古为尚,技巧为重的区别,故不应混淆。

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研究

从文化视角研究文学,或者说将文学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加以探讨,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大趋势,也是经过多年的探讨之后,为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研究方法。

严迪昌《清诗史》以宋调特质来研究“浙派”,是以文化意义为观照的。他认为“浙派”其初始构成时期从文化渊源上就是与“浙东史学”一脉相承的,且从诗文化审美而言,瘦硬苦涩、冷峻寒怆、悲凉孤峭、仓荒野逸等等宋代诗人特别是南宋各类诗派诗群的体格风神,均是他们心境的载体与共鸣。到了清代中叶,曾经布满伤痕的历史渐已淡化,但这种历史文化的沉淀却使得此时“浙派”的基本色调依旧未变。“人,是清代‘盛世’的人;心,是收缩紧裹之心”;“诗情迁变而诗意追求未变。”[10]他们更多地沉于自然景观与诗学史料中。同时,严先生还论述了浙派的另一文化内在意蕴。在中国封建文化史上,“朝”、“野”文化的意蕴原与“达”、“穷”以及“兼济天下”、“独善其身”等进退出处的德行规范相关并受其制约。庙堂文化和山林文化就其总体而言,是“互补”的两面,此乃“正”则,否则就是“变”道[10]。而浙派不管从其心灵而言还是从其诗作倾向来说,正是这样“野”文化的代表。严先生据此涉猎了很多现象和浙派诗人,使其能有全新的解释。如论述赵执信树异帜与王士禛相抗衡时,指出这正是赵欲以在野诗风对抗以名公卿为领袖的台阁清贵诗风。他还阐述了乾嘉时期“秀水派”与自査慎行到厉鹗称典型的“浙派”已趋变异之实。从宗风上一个正好强化“江西”诗风,一则非“江西”,不专崇“江西”倾向,比较趋近“江湖”、“四灵”一路;且从朝野文化的气和趣上分辨出这种变异:“更重要的一点是‘秀水派’阵营的馆阁气、翰苑气严重浸入诗心,与‘浙派’的野逸情趣有着重大差异”[10],并着重剖析宗主钱载的心态结构来辨认“秀水派”,可谓独具匠心。

张仲谋的《清代文化与浙派诗》一书,明显体现出著者从特定历史时空入手,透视浙派诗学文化内涵的方法论意识。他在绪论中提出了“浙派文化性格”,一是浙派诗人的政治疏离心态与诗歌的“野逸情调”;二是一种与统治者对立的“异端特质”。同时论述了这种文化性格的产生原因不仅仅是地域文化性格使然,而且和文字狱的政治氛围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浙派诗人形成了他们独特的文化性格。接下来他在第一章《历史文化的综合考察》中深入阐述了浙派的形成与发展,论述了浙人对宋代的特殊情感与其他种种文化因素。全书以清代文化作为大的背景对浙派诗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考察,对于浙派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机制与各期代表诗人的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都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论述。尤其关于浙派诗的发展脉络、浙派诗的文化内涵,以及清人“祧唐宗宋”的心态旨趣,论断精审,多发人所未发,体现出学科间的横向结合,具有宏观研究意识,揭示出在清代的文化趋向中,作家与士人的生活情趣与心理境界,从而探索出浙派诗人群体的特有审美体验与艺术心态。

其他的还有《浙派诗文化活动诠真——以厉鹗为中心》[14]一文,从个案来研究浙派文化。文章论述了以厉鹗为领袖的浙派通过韩江雅集、湖南诗社、焦山纪游等诗歌唱和活动,一方面完成了其以诗歌创作活动为中心的诗派成员的凝聚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得浙派诸人的心志得以显现,这些实皆是浙派诗文化活动的真义所在。

这些从清代文化视角来研究浙派的著作和论文都别具特色,颇有创新特质,然此方面的研究依旧显得凤毛麟角,很多浙派诗人的文化内蕴也有待挖掘。

四、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

除了上述一些专著对浙派作以全面的研究外,目前,大量有关浙派研究的论文都倾向于对诗人诗作①这里只指主旨与“浙派”相关的诗人诗作研究,并不包含单纯的个人研究,如《论查慎行的诗歌创作》、《胡天游诗歌研究》等。与派系进行研究。

1.厉鹗和以厉鹗为首的狭义浙派的研究

代表的论文有《厉鹗与浙派》[15]、《论浙派诗人厉鹗》[16]、《厉鹗与浙派诗学思想体系的重建》、《清代浙派研究》[17]、《浙派诗文化活动诠真——以厉鹗为中心》、朱曙辉《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这些论文大体是对厉鹗及狭义浙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文化渊源及时代影响等所做的相关研究。

2.钱载及秀水一派的研究

乾嘉时期以钱载为宗主的秀水一派可谓盛极一时,除了历代文人学者的零星点评和上述专著的相关论述外,目前尚有贺国强、魏中林《论秀水派》[18]一文,其从秀水诗人文化心态、自觉的创新意识等方面体认了形成秀水派创作内容与诗艺追求特点的内在原因,有所开拓。

3.广义上的宋诗派的研究

由于浙派以宗宋为特征,故这些广义上的宋诗派研究则不可避免地要论述到浙派,有些论述也相当深刻。如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张湘君《清代宋诗派及宋诗学的生成与发展》[19]。

4.对于黄宗羲与浙派的研究

主要有《黄宗羲与浙派诗》、《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等。这些文章除了对黄宗羲诗文予以研究外,还对其作为浙派鼻祖和对当时浙派形成的影响方面做了探讨。

5.同光体及其代表诗人研究

盖因观点不同,这一部分本不涉及,但还是稍带一笔,以作全面考察。这方面的相关论文较多,如《论“同光体”》[20]、《“同光体”研究综述》[21]、《“同光体”论析三题》[22]、《同光体诗人的诗学观与创作实践》[23]、《陈衍〈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24]、《论晚清浙派诗人袁昶》[25]、《“渐西朝隐 浙派巨子”——论同光体诗人袁昶》[26]等。

6.其他研究

这亦包括其他浙派诗人研究。如《袁枚批评浙派》[27]、《“浙派”名家黄宗会诗论》[28]等论文。

由此可见,目前浙派研究的焦点多在一些大家、严格意义上的派别研究上,且出的成果并不是很丰硕,主要集中在厉鹗、狭义浙派、黄宗羲、宋诗派、同光体研究等方面,至于其他的诗人诗作研究均不深入,甚至还未涉及。

纵观“浙派”研究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该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可以深入和开拓的领域尚有不少。首先,对于浙派的总体性研究还不够深入。至今唯有钱仲联的《浙派诗论》、《三百年来浙江的古典诗歌》和张仲谋的《清代文化与浙派诗》。其他关于浙派整体性特征的论文几乎一篇没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倾向于从文化方面来考察,相信这样的研究方法也会越来越成熟;其次,纯文本研究需加大力度。由于清代诗歌卷帙浩繁,动辄数十卷,因而想得出新的见解必须从最原始的这些浙派诗人的著作中去考察。只有这样,浙派的研究才会愈来愈兴盛。最后,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浙派。可以以小见大,从一些名气不大但有建树的作家入手,亦可从文化层面去关照,并将其扩展到地理、历史、美学、心理学等领域去探讨,以期得到新的成果。我们相信,随着学术观念、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浙派研究必能更全面和深入。

[1]张仲谋.清代文化与浙派诗[M].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7.

[2]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大学,1997.

[3]钱仲联.浙派诗论[J].学术世界,1935(1):4.

[4]钱仲联.清代江浙诗派概论[J].无锡国专年刊,1931 (1).

[5]钱仲联.三百年浙江的古典诗歌[J].文学遗产,1984 (2).

[6]朱则杰.清诗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7]朱则杰.黄宗羲与浙派诗[J].浙江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1983(2).

[8]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44-147.

[9]陈伯海.评《清代文化与浙派诗》[J].江海学刊,1999 (1):189-190.

[10]严迪昌.清诗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1]张 兵,王小恒.厉鹗与浙派诗学思想体系的重建[J].文学遗产,2007(1).

[12]朱曙辉.浙派诗歌理论及其渊源考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9.

[13]蒋 寅.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J].江海学刊, 2008(5):220-226.

[14]王小恒.浙派诗文化活动诠真——以厉鹗为中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29-31.

[15]刘世南.厉鹗与浙派[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16]赵杏根.论浙派诗人厉鹗[J].文学遗产,2000(3).

[17]朱曙辉.清代浙派研究[D].苏州大学,2007.

[18]贺国强,魏中林.论秀水派[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9):95-103.

[19]张湘君.清代宋诗派及宋诗学的生成与发展[D].苏州大学,2005.

[20]蒋 寅.黄宗羲与浙派诗学的史学倾向[J].江海学刊, 2008(5).

[21]钱仲联.论“同光体”[J].文学评论,1981:1-24.

[22]涂小马.“同光体”研究综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23]贺国强,魏中林.“同光体”论析三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24]关爱和.同光体诗人的诗学观与创作实践[J].文艺研究,2008(1).

[25]林东源.陈衍《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J].闽江学院学报,2006(4).

[26]马卫中,张修龄.论晚清浙派诗人袁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27]贺国强.“渐西朝隐浙派句子”——论同光体诗人袁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

[28]王英志.袁枚批评浙派[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2(5).

[29]张如安.“浙派”名家黄宗会诗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

Research of Poetry Genre in Zhejiang Province

WU Ding-wei
(School of literatur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f poetry genre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history,and sums up the achievements that had been achieved up to now in the genre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i.e.,the definition of this genre and the relevant debat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re and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the poets and genre research,and then tries to deepen research in this area.

poetry genre in Zhejiang province;defined;debate;poetry genre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poets and genre

book=60,ebook=128

I206.5

A

1008-4738(2010)04-0060-05

2010-04-30

吴定伟(1986-),女,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诗文。

猜你喜欢
朱彝尊黄宗羲宋诗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宋诗新解
中华诗词(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黄宗羲一生勤奋
朱彝尊年谱新考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25
I Like Drawing
黄宗羲与柳馨远改革思想之比较
东疆学刊(2016年1期)2016-12-15 01:15:26
近二十年朱彝尊研究综述
叫你不告诉我秘方
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研究
天一阁文丛(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