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璟霖 汪浩
美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特征及启示
□文/张璟霖 汪浩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货币信用发展的一种表现。银行卡最早起源于美国,其目的在于发展信用消费业务。对美国银行卡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固定成本巨大而边际成本很小。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银行卡产业而言,随着业务规模的日趋增大,银行卡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新进入者投入大量的固定资产来建立交易及账务处理系统、客户服务中心之后,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客户,将面临长期的亏损直到被其他同业竞争者兼并收购。而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由于规模效应尚未明显,整个产业经营成本较高,发卡机构、网络服务商和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规模较小,市场进入“门槛”反而较低,意味着新兴银行卡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将远大于成熟市场,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产业集中化是经营规模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达到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提高效率,各发卡公司均把壮大发卡规模、扩大市场份额作为重中之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结果,使市场份额绝大部分落入前十几家大银行卡公司手中,从而形成了当前美国银行卡产业的集中化。美国前10名的银行卡公司总贷款余额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高度集中。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保证社会征信体系客观、公正、健康发展的制度基础。越是社会征信、保障体系健全的国家,信用消费需求越是旺盛,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相对越小,产业利润越是稳定。反之,信用体系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国家,对银行卡消费信贷的供求就相对疲软。借款人担心失业、养老等财务风险,发卡银行担心坏账率上升风险。
由于美国银行卡市场监管规则的因素,以及银行卡发卡机构的资信要求使得美国银行卡行业的竞争一般处于理性状态,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都不会为了增加市场份额而轻易使用价格竞争手段。同时,随着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大多不会继续盲目增加客户量,而是理性地选择客户,留住优质客户,同时把风险比较大的劣质客户淘汰掉。控制风险是发卡机构业务扩张的首要前提。对于发卡机构而言,成熟市场的客户一般拥有不止一张银行卡,持卡人选择用哪一种卡进行交易,和支付卡的广泛接受性、方便程度、积分奖励等整个服务体系密切相关,而且是很容易变化的随机偏好。对于收单机构而言,以“交易量”为标志的市场份额的“高流动性”导致经营者一般不会用倾销的手段来猎取持卡人和商户,而是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刺激交易增长。发卡、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商通常是在促进利润增长的前提下拓展市场。客户偏好的流动性造成美国银行卡产业竞争以理性竞争为主要特征。正是由于这种理性竞争,使得美国整个银行卡市场的风险控管机制、客户服务体系、信用分析市场都随着业务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产业的利润也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风险损失率的下降而逐渐增长。
21世纪以来,美国银行卡产业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即专业分工的发展与专业化服务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兴起,收单市场逐渐形成了专业化、细致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一些收单机构为了剔除不具有规模效益的业务,保持其在收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将很多业务进行外包,如将POS布放及维护外包给POS专业化服务公司、商户拓展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商户拓展机构、收单交易处理业务外包给专业化收单处理商,等等。
收单业务被细分成若干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相应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运作,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收单市场运作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市场运作的成本。美国收单市场高度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收单业务的运营效率,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受理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收单机构专著于核心业务,还会起到优化重组银行卡产业价值链、进而提高银行卡产业整体效率的作用。各个参与主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不再“求全”而是从事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收单业务的各个环节都进行高度专业化的协作经营,共同形成了一股推动美国收单市场发展的巨大合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发达银行卡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美国银行卡产业所展现出来的经营规模化、产业集中化、专业分工化、受理渠道多样化等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完善的法制、征信环境和风险控制等相关发展基础,这些都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