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芳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南京 210042)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片名翻译
任 芳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南京 210042)
影片名的翻译是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以目的论来解释和指导片名翻译,更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能动性以及目的语的优势,以及采取多元化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从而增强电影宣传优势,促进电影商业价值的实现。
影片名;目的论;翻译策略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H.J.Vermeer)和诺德 (C.Nord)等创立。目的论大胆地摆脱等效论的束缚,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1]46。翻译目的论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对翻译实践——尤其是对于电影名翻译这种目的性较强的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目的论的首要原则是目的法则(Skopos rule,指译文交际目的)、连贯法则 (coherence rule,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目的语文化及其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和忠实法则 (fidelity rule,对原作及原作者的忠实)。忠实法则从属于连贯法则,但二者都必须服从“目的法则”[1]52。根据目的法则,决定翻译过程的不是源文本,而是由目的文本的预期功能或目的决定。在此基础上,诺德还提出“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主张译者既要对读者负责,又必须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这就克服了翻译的随意性,避免把翻译完全当做一种“目的语写作”的趋势[1]48。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源语地位的降低。传统翻译理论通常把源语文本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往往要求翻译要忠实于原文,而目的论认为“源语文本已不是译者的首要依据,只是译者在翻译前需获得的诸多信息的一种”[2]25,29。
影片名作为一种广告类型,强调信息的传递效果和读者效应,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受众行动、思考和感受,按文本预想的方式作出反应。陈宏薇认为,片名具备信息功能 (提供主要内容)、美感功能 (简短、新奇)和祈使功能 (吸引观众,促成观看)[3]。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地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美感功能就是用优美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观众去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片名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服务于祈使功能的,祈使功能通过片名感染观众情绪,吸引观众走进影院,从而实现片名的广告目的。
电影市场的高度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翻译的走向和目的。片名是影片的第一形象和识别标志,好的片名具有瞬间、强烈的广告宣传效果,能够吸引广大受众观看影片,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因此,片名的翻译是电影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片名的任务在于简洁概括影视片内容,凝练地揭示主题,尽最大可能吸引眼球,打动潜在的观众,促成其观赏行动。这是片名翻译的首要目的。以目的论来解释和指导影片名翻译,其优势在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片名翻译的目的性本质,明确片名翻译的意图,使译者能通过综合考虑各国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来完成影片名翻译的商业行为。
3.1 使片名译文效果更佳
传统上对片名进行翻译时,普遍都会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原文置于核心地位,反复考虑推敲,以便达到与原影片名最大程度的对等。目的论认为翻译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法则。这就使片名的翻译摆脱了“等效”的束缚,降低了原影片名在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与支配地位,更有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自身能动性,发挥目的语的优势,使译文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以片名“The Bridges ofMadison County”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翻译原则,则应译为“麦迪逊郡之桥”,这个中文译名毫无特色可言,无法激发中国观众的兴趣,因此很难保证电影商业价值目的的实现。但大家熟知的中译名“廊桥遗梦”却充分发挥了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该译名不仅提高了片名的概括性、艺术性等一般价值而且深入人心,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甚至还为电影本身增加了美感与色彩,可称为目前电影名的佳译之一,是片名信息、美感和祈使功能的完美结合。类似的佳译还有很多,例如魂断蓝桥 (W aterloo B ridge)、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人鬼情未了(Ghost)等。
3.2 使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多元化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其自身的目的,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方法策略。片名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在实现电影名一般价值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商业价值,所以,任何一种能达到此目的的翻译方法都可以被采纳,这就使得影片名的翻译方法趋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直译、意译等一般的翻译方法,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原电影名,根据受众的不同心理、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等等进行片名的再创造。
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应。
电影“Just married”,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之后闪电结婚,于是开始了蜜月旅行,结果在蜜月中双方逐渐了解,摩擦四起,但最终以喜剧结尾。影片妙趣横生,于搞笑之中道出婚姻的艰辛和甜蜜。原名“Justmarried”意为“刚刚结婚、新婚燕尔”,只表达影片故事发生的一个大体时间;而译名《新婚告急》把影片的大体趋势作了个引导,点拨了观众的兴趣。
电影“Face Off”曾获得了 1998年的奥斯卡奖,影片围绕正反两个人物通过手术变脸换成了对方的面容从而展开斗争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最后终是正义战胜了邪恶。“Face off”原意就是“变脸”。译名《夺面双雄》既用“夺面”二字表达了“变脸”的意思,又用“双雄”来点出影片中的英雄和枭雄,整个片名富有动感,很有气势。
影片“The Mask”的主演是以夸张的肢体及表情的表演方式出名的金·凯瑞,其极具个性化的表演加上高科技创意,使得这部卡通式喜剧电影令人百看不厌。人们仅从译名《变相怪杰》中就可以想见这位以面部表情富于变化见长的“无厘头”天才喜剧演员定会有一番精彩的表演。如果只将片名直译成《面具》则令人无法联想到金·凯瑞式的幽默和搞笑情节。
有一部美国校园生活片“Mr.Holland’s Opus”,讲述了一位平凡的音乐教师贺兰先生的故事。贺兰先生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了 30年,他“不富有,也不出名,但他的成就超过了名和利”,他所在学校的每个学生都受过他的影响,他就是交响乐团的指挥,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音符,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作品 (opus)。片名直译应该是《贺兰先生的作品》,最终译为《春风化雨》,译名比原名有更深刻的主题意义,展示了影片看似平凡实际上不平凡的故事,让观众去体会一个教师水滴石穿、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4]。“春风化雨”寓意深刻,常用于比喻良好的教育,看到这个译名,中国观众很容易联想起诗句“润物细无声”,还会联想到“园丁”,从而对影片中的老师肃然起敬,产生一睹为快之意。译者结合影片内容,对片名进行再创造,较好地体现了目的语文化的审美观,增强了影片的魅力。
上述影片译名充分发挥了片名的信息、美感和祈使功能,比原片名更有震撼力,与影片内容相辅相成,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影片的商业目的。
3.3 目的论指导下电影名的翻译趋势
作为商业文化的主要载体的外国电影的引进一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片名的翻译也已成为翻译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译名能使电影锦上添花,深入人心,提高票房,让观众品味良久;拙劣的译名则让人一头雾水,索然无味,更别说愿意去观赏一番了。
黄霑认为,广告翻译是一种因为实际目的需要而故意灌进原来没有的意义的一种传达方法,有别于文学翻译那种严守作者本意,力求神似的方法,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改写工作(adaption)[5]。因此,作为类似广告的影片名翻译就被改头换面来适应本土市场。例如,《末路狂花》的原片名“Thelma and Louise”就是用了片中两个女主角的名字。塞尔玛与路易斯旅行途中遭到一连串的性暴力和性骚扰,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人后逃跑。影片倡导女性也要做命运的主人,反映出妇女要求人身平等和安全的社会主题。很难想象中国观众会对一个名叫《赛尔玛和路易丝》的影片产生什么浓厚的兴趣。而译名《末路狂花》不仅点出了这是两个走上绝路的女人,而且自然勾起了广大观众的观看欲:如何会有这最后的疯狂,疯狂的结局又如何。此译名不仅与影片的主题和内容十分吻合,也没有受到英文的限制,具备商业广告类似的信息、美感和祈使功能,该片的广告目的得以实现。
对于目前电影名的翻译来说,我们应遵循目的论的指导,在实现其艺术价值等一般性价值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即在保留电影名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其广告宣传的作用,提高其市场营销的效率。片名翻译从目的论出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使整部电影的商业价值得到提升。这一点,从近年来中国对国外动画片的翻译中可见一斑。迪斯尼动画片“Toy Story”(《玩具总动员》)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电影本身在中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中文译名中的“总动员”三字也几乎成为动画电影名的标志。如海底总动员(Finding N imo)、超人总动员(Incredible)、汽车总动员(Cars)、奶牛总动员(Barnyard)、鲨鱼总动员(Shark Table)等等,译名都摆脱了对等的束缚,充分抓住了受众心理,具有极强的商业宣传优势,较好实现了片名的广告目的。
另外,虽然目的论强调目的法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但并不是说要抛弃原文本,即原电影内容而进行随意翻译。它还要受“忠诚原则”的限制。如:有人把片名“The Third Man”译为《第三者》,这显然是译者没有看影片,只是根据字面的凭空猜想。“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根据忠诚原则,恰当的译名应该是《第三个人》。
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须结合翻译的预期目的和译文的预期读者的特殊情况,以接受者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功能。影片名的翻译方法不仅要进行单纯的文字转换,还要紧扣影片内容,保留原名中的蕴涵信息和文化特色,同时也要体现译文的审美功能,更重要的是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和译文的预期读者所决定。电影译名的主要预期目的是吸引观众,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在实践中,译者可以在仔细分析原名及影片基础上,充分考虑译名的信息、美感和祈使功能,同时兼顾观众的期待视野和语言文化特征,创造性地使用那些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译名预期目标的翻译策略。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Nord,Christi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2 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02.
[4]蔡东东.英美电影鉴赏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104-105.
[5]黄霑.广告翻译,蓄意叛逆 [G]∥刘靖之.翻译论丛.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1986:62-69.
Abstract:W ith a strong commercial orientation,the translation ofmovie titl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movie transl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kopos theory,translators can take initiative to give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full play and adopt diversified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movie titles to achieve a better effect thus enhancingmovieπs publicizing advantage pro2 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movieπs commercial value.
Key words:movie titles;Skopos theory;translation strategies
(责任编辑:刘东旭)
On Translation ofM ovie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REN F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 tment,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Management,Nanjing 210042,China)
H059
A
1001-7836(2010)12-0151-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59
2010-06-17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科研项目:功能翻译理论与实践 (2008C23)
任芳 (1972-),女,江西德兴人,讲师,硕士,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