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峰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张兰峰
(安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英语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磨练学生的意志,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的。
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动机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不断地扩招,大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远不如以前。特别是高职高专类的学生,有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期对英语的学习就已经失去了兴趣,或者说完全放弃了。他们的英语学习普遍基础不扎实、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信心不足、恒心与毅力不够。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畏难心理和无用心理等。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更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既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非智力活动构成的动力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由于智力因素的形成多源于先天,非智力因素与后天的环境等因素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达到愿意学、乐于学、善于学。
英语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积极参与。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中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决定作用。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源泉,它决定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根据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兴趣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性格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学生性格差异与学业成绩差异和智力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好胜性因素和沉稳性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两个主要性格因素。性格对提高学习成绩和促进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由于性格的差异,形成了学生独特的个性。从心理学角度而言,人的个性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的学生,表现比较谨慎,不事先想好一句完整而准确的话是不会贸然说出来的。他们的不善言辞阻碍了他们在听说方面的发展,但在写作上则笔墨流畅、语法准确。外向型的学生在课堂上比较活跃,发言积极,从反应能力到思维的活跃都相对较强,一般口语较好,但他们不注意语法的准确性,表达时语言流利而不精确,在写作和翻译上,语法错误较多。由此可见,学习者的性格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动机与态度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它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和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是个体行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是支配行为的直接原因,英语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者所做出的努力、学习态度和感情状态,是造成英语学习个体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学习的动机与态度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动力就大;反之,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么在学习中就会敷衍了事,缺乏动力。
(四)情感、意志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情感是指学习者对英语的态度。情感对学习有动力或阻力作用。基本的情感可分为: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等;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学生产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会妨碍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取语言输入和使用语言的机会以及对已输入语言进行有效吸收和消化,妨碍语言活动的质量。
意志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自觉地确定学习的目的,并根据学习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学习的心理过程。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要想学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种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一)情感与兴趣的培养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情感教学的作用。人们常说:“爱屋及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英语,不妨先让学生爱上老师。特别是第一堂课,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经验获取学生的好感。一个精彩的开场白、灵活的教学方法、幽默的话语、渊博的知识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赢得学生的尊敬。同时教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信任和尊敬老师。课间休息的时候可以和学生聊聊天,谈一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就有了和谐的课堂气氛。
2.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的关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背景知识,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问要有针对性,难易要适中。太难太易的问题都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学生才有干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角色表演、师生对话、现场采访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英语的机会,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日、英语技能比赛等。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挥所长,展现个人风采,找到自信。
(二)抓住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只有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才有可能愿意重新接纳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去感染学生,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道德、信仰、意志品质等内在因素的教育,培养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分槽喂养法”。让学生“能飞就飞,能走就走,能爬就爬”。
(三)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是建立在他们认为英语与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多大关系上,也就是说主要是由其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决定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对外交流的扩大,掌握英语将是学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共同需要。计算机网络已走进家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只有学好英语,人们才能更快、更多地利用网络接触并跟踪当代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英语已逐渐成为我们与外界交流的最重要的桥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并稳定而持久地坚持下去。只要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就会有用之不竭的动力。
(四)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们常说“教学相长”,教一遍胜于学三遍。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角色,让成绩好的学生上课,老师在下面听。学生讲的不对的或不全面的,由老师待学生讲完后进行纠正和补充。为了保证质量,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通过上课,不仅更加透彻地了解和掌握了教材内容,而且也学会了怎么学习。这样才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成功的教学应首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学生说记不住单词,老师可以帮助他们采用联想、对比、归类和强化等方法进行识记,并有计划地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加强记忆效果。养成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
我们强调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就不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可根据英语教育教学的特有优势,把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同步发展。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远大的理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和独立的性格,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能够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为国家的各项建设做出突出的贡献。
[1] 陈录生,马剑侠.新编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燕国材,马加乐1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 贾冠杰1外语教育心理学[M]1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
责任编辑:九 林
G421
A
167128275(2010)0520039202
2010205220
张兰峰(19632),男,皖濉溪县人,安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8级英语课程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