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慧元
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发展
□文/焦慧元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由海南省提出的关系到海南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在阐述国际旅游岛和生态旅游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对策,阐明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国际旅游岛;生态旅游;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将启动仪式安排在海南三亚,这是继海南省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决定后的又一大事,这有利于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生态旅游满足国际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也是推广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经营方式、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重大举措,更是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国内旅游消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行动。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研究海南生态旅游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海南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是为了使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胜地。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开放之岛、欢乐阳光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和谐之岛、服务文明之岛”。
(二)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高级旅游形态,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产物。作为一种发展理念,生态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动全过程及旅游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均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突出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生态体验的服务和要素组合;作为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态价值的地区,用生态友好的方式,体验生态之美的行为。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资源是海南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方面,海南拥有海岸带景、山岳、热带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大河、瀑布、水库风光、火山、溶洞、温泉、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等;人文生态资源方面,海南拥有许多著名古迹名胜、民族风情,还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明生态村等。
截至2008年底,海南共有6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23个,市县级37个。陆地自然保护区56个,占全省陆地面积约8.1%;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12个。目前,海南省已拥有三亚南山、兴隆热带花园、亚龙湾、博鳌等一批以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弘扬生态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建设了一批5A级旅游景区。全省旅游接待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增至2009年的1,5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比1998年的66.96亿元增长了86.6%。
(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海南是全国第一生态省。截至2008年底,海南森林面积达到2,9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比1998年增加了6.98个百分点。
2000年以来,海南立足省情,围绕加快农村发展,正式启动了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8年多来,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已经成为琼州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目前,文明生态村总数已发展到9,186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39.5%。
另外,海南还积极推行“绿色饭店”创建活动,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在全岛推广,形成了绿色旅游管理体系;突出热带海岛蓝色生态和绿色生态旅游的特色,开发热带雨林度假游、海岛温泉康复度假游、高尔夫度假游和海洋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的生态文明旅游教育,提倡生态旅游消费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旅游产业。
(三)研究能力较弱,成果不显著。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研究能力较弱。中科院发布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海南的环境支持系统排序全国第二,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智力支持系统的排序仅排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28位。海南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2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4%,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现有专业人才中,高级技术人才仅占专业人才总数的3.65%,低于全国5.5%的水平。全省专业人才80%分布在大专院校、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仅20%的人才在企业单位服务,与全国平均40%、发达国家70%的比例差距较大。就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以中国知网为例),以“海南”为作者单位和“生态旅游”为主题词的搜索结果仅为110篇(从1995年至今)。
(四)居民生态意识淡薄。在海南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近期经济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比如,有的大面积毁坏自然林从事经济活动,造成局部地区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有的过度发展海水养殖,又不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造成近海生态环境退化,部分近海海域的海藻已不再生长;有的为了烧石灰不惜毁坏珍贵的珊瑚礁;有的破坏生态公益林,滥杀滥捕野生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丧失,等等。当然,居民的生态意识是居于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
(五)教育宣传不深入。海南生态立省已经十年,并于去年全面着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在教育方面,生态教育、国际旅游岛的教育还没有深入大学课堂,没有深入居民,大学生和当地居民不了解海南的生态旅游资源状况,不了解海南生态旅游发展的进程。在宣传方面,目前海南偏重于对外宣传,但就当地居民特别是乡镇居民来说,生态旅游、国际旅游岛等概念还很模糊,发展前景不清晰。
(一)树立“三大”观念。“三大”观念,即大旅游、大生态、大市场观念。“大旅游”即海南生态旅游不能仅仅局限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特殊旅游区域或产品,还要扩展应用到旅游产业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的生态友好程度;“大生态”即不能把生态旅游对象仅仅框定为原生态或单纯自然环境,还要拓展到与自然生态共生的人文生态,进一步也可以将生态恶化区域作为生态旅游的体验对象,以更加充分地发挥生态旅游的教育、警示和督促作用;“大市场”即不能把生态旅游仅仅限定为少数人、少数区域的旅游,体验生态、享受生态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只有面向大众、服务大众、教育大众,才能真正使环境安全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就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大平台、大视野。生态旅游是海南旅游的特色,也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最大资本。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要迎合这样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二)强化居民参与机制。旅游业的发展总会给当地的环境及社会文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倘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厌恶情绪。这就要求在发展旅游业时,充分考虑旅游地居民的利益,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从旅游业中获得利益。居民的参与机制包括生态旅游开发的补偿机制、经济利益分配机制、规划参与机制和成果共享机制等。
(三)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建设、发展的关系,因此需要加强对生态旅游管理者、从业人员、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增强环保意识,推行文明、科学、健康的旅游行为。
加强生态旅游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旅游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具备生态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对旅游从业人员加强生态理论的培训教育,编写培训教材、修订导游词、制定服务规范、操作手册等,增加旅游生态内容成为必备课程,使从业者成为旅游生态化自觉的引导者和执行者。
对社区原住民在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引导改变不符合生态保护的陋习。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和居民利益密切相关,只有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证其获得适当的利益,成为产业链中的一环,社区和原住民才会积极自觉参与本地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把加强旅游者文明素质教育作为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工作,引导旅游者文明旅游,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倡导者和实践者。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对旅游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避免游客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旅行手册、行前教育、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旅游者树立生态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模式。
(四)加大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对海南生态旅游发展有指导作用。高等院校应成为生态旅游科研的主要基地,政府部门应加大科研的投入,设立专项研究基金,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国际旅游岛研究及生态旅游研究,从数量到质量全面提高科研成果的研究和应用。
(五)加强综合协调,实现系统优化。生态旅游的发展,广泛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诸多领域,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只有综合考虑,妥善地处理旅游业发展的局部与总体、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游客、居民、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通过综合协调,实现系统优化,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
(一)开创了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国际旅游岛的建立就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新模式,是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二)有利于强化居民的生态意识。海南生态旅游发展有利居民经济利益,有利于当地居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海南农村开发新起点。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发展生态旅游是海南农村经济的重要起点,也是海南农村发展的新起点。
海南省独特的行政与区位优势,使其有条件将旅游服务业与国际接轨,开展国际旅游业合作。同时,生态旅游今后将成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海南只有不断解决完善发展道路、创新机制等问题,才能在创新中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具有先天优势的省份,更应该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走“生态旅游”的道路,努力将海南打造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知名的生态旅游海岛。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1]世界旅游组织(W T O)等.关于旅游业的2 1世纪议程[M].旅游研究与信息,1997.
[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3]徐嵩龄.论环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1999.5.
[4]张广瑞.旅游生态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
[5]马莉.ISO14000推动中国旅游业绿色商潮[J].中国商界,2001.10.
[6]牛亚菲.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
[7]关于生态旅游的魁北克宣言[N].旅游时报,2001.10.24.
[8]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北京: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1-2007.
[10]洪剑明,冉东亚.生态旅游规划[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F5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