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晓芳
我国小额贷款若干问题探析
□文/林晓芳
近年来,我国在小额贷款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它在我国的持续性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利于其健康规范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作用。
小额贷款;信用缺失;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模式可以追溯到孟加拉国的“乡村银行”,简称“GB模式”。“GB模式”是20世纪六十年代由孟加拉吉港大学教授穆罕默德·尤努斯提出的一种信贷资金支持模式,其旨在消除孟加拉农村绝对贫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孟加拉小额贷款GB模式引入我国,开始了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的试点主要受到孟加拉国GB模式的影响,这些项目主要由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利用国外资金进行小范围试验,大多数是依靠补贴维持的。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小额贷款,由扶贫转向为以政府和指定银行操作,使用国内扶贫资金为主。2000年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开始试行并推广小额贷款。最近几年,随着国家鼓励个人投资创业的政策导向日益明显,小额贷款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民间商业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发展迅速,被视为对民间融资制度创新的有益探索,对农村的金融体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备,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开展小额贷款可以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多层次格局,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可借助小额贷款为突破口,把民间资本引导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合法的开展农村的金融活动,从而深化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同时可以填补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支持的缺口,刺激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民间融资的活跃性。但当前在我国小额贷款的发展中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就推动我国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我国小额贷款开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国际捐助、政府补贴支持到商业化运作的过程。尽管我国小额贷款的产生比较早,但是在小额贷款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本国特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环境问题。由于政府部门的教育宣传、引导不足,以及农民自身诚信意识不够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对小额贷款的认识存在误差,认为小额贷款就是扶贫款、救济款,人人有份。看到别人能贷款,自己有“不贷白不贷”的心理,有的人还认为这种贷款可以不还、不用支付利息。较差的信用环境给小额贷款经营形成了很大的风险,逃废、骗取等恶意行为时有发生。
2、小额贷款缺少风险补偿机制。小额贷款的借款者一般是创业者,且多为资金匮乏者,较难评价其诚信及债务偿还能力。这个社会群体经济实力差、缺乏偿债能力。如果创业成功,借款者愿意归还贷款,可是如果创业失败,资金损失,贷款者的利益就难以保障。
3、小额贷款运作成本过高。小额贷款是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持续信贷服务,属于零售贷款。同样是1个亿的贷款,如果贷款给大企业,只需要一个客户经理就可以办理,而办理小额贷款可能要几千笔业务量,仅客户经理就需要十几个。一个信贷员营销一二百笔贷款,金额仅仅是几百万,这和批发贷款的规模效应是无法比的,相对的成本也高。由于小额贷款的管理成本高于较大额贷款的成本,所以商业性小额贷款是以高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来维持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利息收入覆盖运营成本。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小额贷款是既能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又不需要国家太多投入的最佳选择,是可以大规模开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农村金融形式。要扩大农村小额贷款的规模,必须要解决各种因素的制约。
1、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一个地区想要长期可持续地吸引资金流入,必须以打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形成吸引资金的“洼地效应”。一是要从政府自身做起。中央银行、监管当局和政府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信用环境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打击社会上的逃废债行为,支持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活动。政府相关机构、组织要加强协调,采取行政手段协助金融机构清收欠款,制定多部门配合的清收措施。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还款情况与营业执照年检、转换经营项目换照、缴纳保险金等事务联系起来,提高借款人违约成本,督促借款人按时还贷,共同打造诚信体系;二是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向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宣传诚实守信的观念,创建信用社区和信用村落。在健全的社会信用环境下,小额贷款未来的健康发展才会有保障。
2、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小额贷款的成本比较高,且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而且由于小额贷款发放集中于农村,用于农业,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容易导致系统性风险。政府可以考虑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小额贷款的坏账准备金,减轻小额贷款提供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增加他们参与小额贷款的积极性。小额贷款主要是为种植、养殖业服务的,而这些行业受天气、市场的影响很大,除小额贷款机构本身要建立风险储备基金之外,国家可以建立小额贷款保险基金,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小额贷款的风险。
另一种途径是把握低收入者最终所拥有的自身价值,即劳动能力,采用未来劳动收入作抵押,作为小额贷款最终偿还的保障。政府相关机构、组织及社会团体等应为小额贷款借款人提供未来劳动机会优先权的承诺。采用未来劳动收入作为抵押,需要有未来劳动机会的支持。
3、创新政府服务模式,降低金融机构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成本。在“输血式”救济模式下,政府的服务成为一种短期救济工具,扭曲了其原本的功能,使之丧失应有的效能。因此,必须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改变过去那种直接对贫困人群发放资金和物资的“输血式”救济方式。政府应将输血救济变为以心理培育、技能培训、项目推介等形式的造血式服务,为农村小额贷款的顺利推行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国家还可以通过政府扶助来支持小额贷款。小额贷款的高成本问题,一方面可以用适度提高利率加以缓解。小额贷款的存在是为了填补没有服务到的客户市场,是为了给那些过去不能参与传统资金市场的人提供金融服务。正由于这种服务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利率应该是一种调节供应的有效工具,因此覆盖小额贷款运营成本的利率通常要高于正规金融机构主导性的商业贷款利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减免营业税与所得税等相关政策,降低其经营成本。
农村小额贷款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维护农村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备、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开展小额贷款是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多层次格局、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必然选择。
通过进一步改善商业性小额贷款成长环境,不断完善其运作机制,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小额贷款必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规范民间融资,增加农村金融供给,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引导农村金融创新,最终实现提供小额贷款服务机构的自我维持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小额贷款发展新路。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徐磊.对小额贷款公司盈利难问题的若干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9.
[2]杨兆廷,连漪.农村小额贷款问题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06.2.
[3]孙鹤,朱启臻.国外小额贷款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农业世界,2007.2.
F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