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对师范生专业发展主体性培养的作用

2010-08-15 00:47董烈霞
河北职业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德师范生

董烈霞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正成为当代教育的基本追求,这同样也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不应该仅仅表现为外在的灌输与规范,更应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体性、积极性。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理当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师德教育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不仅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更有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主体性的培养,即让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真正从内心、从价值取向上认同教师职业,使从教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在自主的专业化学习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并把从教乐教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师德教育对师范生专业发展主体性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职责,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

作为一种职业,承担教师职业所寄予的社会责任,了解并且积极实践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与要求,提高职业意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立足点。师范生正处于职业设计的重要时期,但是他们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认知仅限于感性的经验或带有相当多的理想成分,缺乏科学的职业角色认知。师德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职责,从而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

师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要求,实则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义是一种使人为善的活动或影响,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形成品德,教育必然包含善的意图或道德的目的。教育的内容具有价值性,它采用在道德上至少可以接受的方式;它包含道德的目的,并采取合乎道德的手段达到目的。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通过教书育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教师借以对学生施加影响的各种手段是教师“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在教育过程中,劳动的实行者及其基本手段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个性,即其知识和才能、感情和意志,是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工具。因此,教育本身(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孕育着大量的道德因素,这是师德产生的基础。

通过师德教育,师范生会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角色形成一个明确的印象。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同时,师范生还应意识到自身的道德因素也作为一种教育因素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这样就可以改变师范生所持有的教师就是“教书匠”、“学科教学者”的片面的认识。科学的职业认知,一方面,有助于师范生职业定向,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师范生更深刻地体悟到教育的本质和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职业自豪感和坚定从教的信念。实际上,很多优秀教师都是受到教师伟大形象的感召而立志从教的。如霍懋征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比妈妈更成功的老师。黄敬华从教为师的原因是,长大后也要做一个像自己老师那样的好老师,让学生像自己一样感受到幸福。是什么力量使老师的言行影响了学生的一生?不是知识,不是身份,而是心灵碰撞中产生的共鸣,是人格对人格的影响,这就是道德的力量。

另外,师德明确了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可以使师范生意识到教育活动是有其客观规定性的、专门化的活动,教师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随意而为的,这样师范生就可以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

二、师德教育可以使师范生更加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

作为专业教育机构,使师范生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促使其专业素养获得提升是师范教育的基本职责。然而,当前师范教育的分科教育模式往往会对师范生的专业学习目标产生误导,偏重于学科专业的学习而忽视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教育类课程往往被作为公共课而受到忽视。教师教育课程也往往强调的是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告诉师范生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而没有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师范生普遍缺乏专业意识,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属性,也很难进行有效的专业学习。他们要么专注于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要么充满困惑,不知如何是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定向。

师德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出了明确的、较高的要求,如要求教师应精通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要求知识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教学、反思、研究以及创新的技能;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等。师德教育可以使师范生明确教师职业对自己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更自觉、更有针对性。

事实上,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有其特殊性的。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活动,教育教学过程渗透着道德的因素,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的道德性的时候才有价值。比如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教学的教育性要求知识教学要具有教育价值。明确了这一点,师范生在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时,就应该不仅要理解知识本身的认知价值,还要充分体悟知识的精神价值。专业技能的学习也是如此,每一种教学模式,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具体的教学手段,都具有教育学意义,都需要学习者在学习时,不仅要掌握外在的操作技巧,还要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个体思想品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但师德又赋予个体道德更丰富的教育意义,师德教育会使师范生个体道德的修养更具有自觉性。

三、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专业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开放性、不确定性的存在,教育生活从根本而言是创造性的,或者说是期待创造性的,而不是机械模仿,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的创造性要求教师对教育过程进行开放性、创造性的理解,不断领悟和发现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规律,从而把个人的教育行为建立在个人对教育的理性理解而不是盲从之上,使个人的教育行为成为个人理性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当今教育面临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专业自主权越来越大,今天的教育迫切期待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以一种开放、学习、探索、进取的姿态,不断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

“什么是教育,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对这些教育最基本问题的反思,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专业发展的自主权。如果没有这种反思,教师就没有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解与意识,他只是不自觉地把公共的、常规的、大多数人的教育经验纳入到自己潜在的教育意识之中,他仅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家。作为专家的教师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运用其一切智慧、情感和想像力,对他的教育原则、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作透彻的思考,他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建立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或是以此为依据。因此,现代师德在强调对教师职业进行规范和约束的同时,更强调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教师个体是满足于经验、常规的教育模式、照章行事,还是不断去追求教育的真知,获得对教育的深切理解,并积极转化成当下的创造性教育实践,成为当今评价教师职业道德高下的重要维度。

师德教育还可以为教师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保障。教师创造性劳动不是随意而为之的,它既需要从教者个体对教育的深切理解,同时还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即专业自主权的发挥是以专业自律性为前提和保障的。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一系列调节教师行为的措施,如各种章程、大纲、计划等等,不能囊括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以及经常变化的、难以预料的各种矛盾,并且这些规范和约束往往具有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为教育创新创造条件。因此,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还需要有一种灵活的、更有效的调节体系,它不是从外面强加于教师的,而是来自教师——教育活动的主要主体——本身的,这只能是教育道德。教育道德对教育行为的调节是考虑到教育劳动的种种特点的,并且内在于教师的专业结构,自觉地对教育过程起调节作用。有了这样一个体系,教师的各种创造性活动就会更加自主、自觉和自律。

四、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教育职业人生价值的引导

道德乃是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追寻,师德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对教师人生目的与意义的追寻。师德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师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给教师的职业人生引路,引导教师领悟为师之道,促进教师职业与人生的结合以及教师人生的完善,增进教师人生的幸福。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是师德修养的根本指向,师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师范生能以从教为乐,从教师职业行为中获得教师人生自我实现的快乐,激励其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师德教育的这一目标追求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很高的伦理价值,而且这一目标又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师成为一个能持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培养教师健康的个性,促进教师幸福地生活。师德养成可以使师范生深深地理解教育,并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而教,怎样去教,懂得作为教师意味着什么,并且努力去实践自身对教育、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理解,师范生就会不停地去探寻教育的真义,深深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努力把自身投入到这种价值与意义的建构之中。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会更加信赖学生,对人性充满美好的向往,对教育抱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就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懂得理解、欣赏、尊重、激励与爱对于教育意味着什么,并且全心全意地付出。有了这样的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且在工作中表现出默默无闻、甘当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都是出自他们内心的“绝对命令”,他们的人生将与教育息息相关。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既是教师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和关键。鲁迅先生说过,民主的人需要民主的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充分调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性,而教师专业发展主体性的获得需要主体性的教师教育。在当前社会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业竞争激烈,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师范教育特色不明显等等。迎接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中去,师范教育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起学生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1]陈水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春秋.教育伦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刘铁芳.从“敬业”到“乐业”:当前师德建设的基本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5]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刘文华.师德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J].当代教育科学,2004,(18).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德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