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新 栋
(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
谈环京津环渤海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谢 新 栋
(衡水学院 教务处,河北 衡水 053000)
环勃海环京津区域内部各地区历史联系紧密,经济、文化关联性高,文化资源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既有区位和历史的可靠性,也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文化资源的融合必然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而文化产业的融合又必然直接推进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从现阶段看,推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首先要加深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让文化资源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出其应有的活力;第二要依法保护文化资源,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第三要创新投融资体制,畅通文化产业资金流;第四要拓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
环勃海环京津;文化资源;文化产业融合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以生产要素的形式进入市场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产业形态。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增值作用,是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着眼于研究文化资源的融合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那么,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两者又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文化资源融合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中的相互作用如何,它们又是如何实现其融合,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文化资源是一个地方居民各种活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民俗等)留下的印记和积淀,它承载着一个地方过去居民的活动情况。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十分宽泛,既包括科技、教育等因素,又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和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因素,还包括整个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因素[1]。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可以是有文字记载的,也可以原物留传的,等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资源,除承载着先民活动的印记和积淀外,一般还有4大特性:即地域性、时代性、融合性和传承性。其中的融合性就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生活中的交往和交流以及战争、迁徙、通婚、贸易和行政区划的变更等因素不断打破原来区域封锁,促进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也正是这种融合推进了文化的演变和进步,不断派生出新的文化或亚文化,各种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此消彼长,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碰撞与变位等,都使人类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趋多样性与一致性。今天,文化已不再是简单地承载人们活动的印记和积淀,也不再是简单地娱乐人们的精神生活,而是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于是文化就成为了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市场机制下不断流动、组合并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环勃海及环京津区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辽金文化、中原文化、晋秦文化以及蒙古文化等。几千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共同的语言基础,各地区的文化相互渗透与交流,使这一区域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的特点,又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从而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特别是环勃海地区,作为当代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之一,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交流也同样日益频繁和不断加深,但要自觉推进这种交流还需要对各区域的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深入研究,找准融合的切入点和利益共享机制,才能加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文化融合是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是伴随着民族或区域间人与人的交流而融合的,无论这种交流是主动还是被动,是自愿还是被迫,只要有人的交流就会有文化融合,这是几千年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特性又有共性的根源所在。文化的融合是不同民族、区域间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借鉴的结果,与我们现在涉及的文化资源的融合不是一回事,两者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相对于文化而言的,是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自发行为;后者是相对于文化资源而言的,是一种生产要素,是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为我们有意识地促进文化资源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条件。
因此,文化资源的融合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那就是为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具体讲,文化资源的融合就是在区域特色文化基础上,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为地把不属于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相关文化因子以及其他文化产业生产必需的要素融合到一起,满足于文化产业生产需要的过程。基于这个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文化资源便悄悄地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向文化产业高地聚集融合,使一个地方的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美国本是一个文化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度,但他的文化产业却远比文化资源丰富的文明古国发达得多,就是因为美国有相对发达的文化产业,从而聚集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资源为其所用。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已发展到由解决温饱到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由以生产物质产品为主向以生产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并重的历史阶段,具备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中央和地方都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方针提上重要议程,各地都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着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高地,从而聚集融合了大量与本地特色文化产业相关又不属于本地的文化资源,这种各取所需相互聚集融合又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比如东北“二人转”,起源于辽宁省,却蔓延到整个东北地区,因辽宁抓住了这一本地特色文化,形成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高地,又把遍布整个东北地区的相关文化资源聚集融合到了辽宁,极大地丰富了辽宁“二人转”方面的人才、题材和体裁,使这一地方剧种更具影响力,形成了戏曲、旅游、传媒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就是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标,根据市场需求以各种手段把文化资源制作成文化产品,展示给世人,为世人提供精神上的消费,从而获得一定报酬的相关的生产体系。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效益渐显。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产业,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战,阻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长时间难以摆脱规模小、效益低、影响局限的局面,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这种状况,如不推进文化产业的融合,就很难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因此,谋求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就必须打破区域的、民族的界限,促进产业融合,构建产业龙头,形成产业链条,打造品牌特色,提升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的超常发展。
文化产业的融合又不同于文化资源的融合,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融合,是包含文化资源在内的更多生产要素以及市场的融合,可以直接形成生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超常发展。
环勃海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3.31%和总人口的 22.2%。区域内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太原、济南、青岛、保定、石家庄等多座大城市,还有数十座中等城市,相互之间经济文化往来紧密,北方方言是这一地区的基本方言,文化的历史差异性与融合性并存,科技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意人才的融合与共享等,都为这一地区的产业融合创造了先天条件。环京津相对于环勃海来说属于次区域,更具有代表性。河北丰富的燕赵文化资源与北京的皇城文化、天津的商埠文化资源的融合,以及与京津科技、人才和产业的结合,肯定能够催生出强大的文化产业。
环京津环勃海是文化资源大区,但不是文化产业强区,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条块分割束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较发达的江苏省为例,其中山陵内部牵涉到园林、建设、规划、文物、文化等不同部门,相互不协调成为其开发主要障碍。可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文化资源的融合开发。因此,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融合。
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地主要体制问题就是条块分割,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是传统性的,有着思想观念等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目前许多部门和地方还没有真正解放思想,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遇事还是首长说了算,而不是市场说了算。越是这样,管理体制改革就越是难以推进。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首先各级各部门都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文化看成是资源,把资源看成是生产要素,把生产要素看成是资本,并赋予其流动性。打破条块分割之后,就可以通过资产和资本运作,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整合,实现集约化经营,从而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环勃海区域内各地都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来培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环渤海地区规划为我国三大文化产业带之一”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虽然环京津地区 200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000多亿元[2],但因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不够,文化产业规模和影响还很小。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就需要打破条块分割,促进文化资源和产业的广泛融合,打造区域内资本、人才、管理、运作、品牌紧密联系的连锁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把文化产业做成拉动环勃海区域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就难以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资源的掠夺与浪费、行业的垄断与恶性竞争就不可避免,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遭受重重阻力。同时,因文化资源与其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差别,许多文化资源是非物质性的,更容易被掠夺和侵呑。最明显的事例就是韩国因历史上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竞想把端午节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为己有,更有甚者是他们竞想把中国几千年的汉字也说成是韩国人的遗产等,这说明文化资源更容易被他人掠夺和侵呑。因此,依法保护文化资源是建立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关键,也是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产业融合的前提。这种保护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是为了使文化资源以生产要素的形式供文化产业有偿使用,促其合理流动,从而使文化资源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释放出其巨大的活力,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应依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并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组建各种不同业态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以便驶出勃海湾,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环勃海区域文化产业的融合还依于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又都绕不开资本这个问题,特别是经济相对不够发达的地区。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还是资本。没有资本,一切都会流于空谈。尤其是环勃海区域虽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还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跨地区产业项目难以形成共识和联动,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遇到了资本瓶颈,因而也阻碍了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进程。对此,勃海沿岸和京津经济较发达地区应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在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的同时,以公平公正和互利双赢的原则,投入资本和人才技术,开发相对不够发达地区的文化资源,而相对不够发达地区也应该看到,其他产业领域里的资本和社会闲散资本并不匮乏,甚至非常充裕,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吸引投融资。目前,真正缺少的不是资本本身,而是使资本保值增值的创意和办法。因此,能否实现文化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又取决于是否有好的创意[3]。毋庸置疑,好的创意来源于优秀的创意人才及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要使文化资源产业化,必须重视文化资源与创意人才的有效对接。同时,改善文化市场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企业搭台,让企业唱戏,以企业为主体培育民族自主品牌,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传统观念中,经济和文化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而今天两者却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人们常用“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经济一体化”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它们现在的关系。
所谓经济文化化?就是经济部门越来越重视文化,比如企业文化建设,产品越来越富有文化气息,如名牌产品的内在文化、日常用品的文化标签,如奥运产品、文化衫等,都说明经济与文化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丹麦未来学家罗尔夫·詹森在他的著作《梦想社会》中举过一个鸡蛋的例子。他说,在 1990年代,几乎所有丹麦人都在购买工业化农场中生产出来的鸡蛋,只有少数人购买天然农场的鸡蛋,毕竟自然生产的鸡蛋价钱是工业化生产鸡蛋的两倍。及至1999年,在丹麦超市的鸡蛋竟有一半来自自由放养的鸡群。而两种鸡蛋的味道完全一样,成分一样,就是实验室中也找不出二者之间的差别。那么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价格又高、实用性又完全一样的产品呢?人们究竟在买什么?詹森下结论说,顾客是渴望天然和有乡村情怀的浪漫,他们宁愿为此付出额外的价格。对人们这种新的消费需求,学者们称之为“脱物化”消费,实际也就是精神消费。适应这种新的消费趋势,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结构大调整时期,全世界和各种产业的各种物质产品都面临供过于求的现象,未来的生产会继续向品质化、趣味化、环保化、经验化的方面调整,即向着高科技和文化的方向调整。物质产品必须加进文化的内涵,经济生产必须与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才可能得到发展。这就是经济的文化化。同时,文化也正在加快产业化步伐,正在快速经济化,两者确实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环勃海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自觉地把经济文化一体化做为手段和目标大力推进,使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种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可能会使更多的生产要素流向文化产业,从而又使文化产业呈现出急速鼓胀之势,继而又促使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融合。
基于此,如果各级政府和经济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大力推动,我们期待的文化资源和产业融合以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将很快变为现实。
[1] 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EB/OL].(2006-01-06)[2009-10-11].http://www.southcn.com/nflr/tszs/2006 01060586.htm.
[2] 刘德旺.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示范区[EB/OL]. (2010-03-04)[2009-10-11].http://news.qq.com/a/201003 04/001817.htm.
[3] 钱念孙.从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EB/OL].(2007-03-02) [2009-10-11].http://comment.anhuinews.com/system/ 2007/03/02/001681096.shtml.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Industry Around Beijing-Tianjin and Bohai Sea District
XIE Xin-dong
(Teaching Affairs Offi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industry around Beijing-Tianjin and Bohai Sea District is not only in the feature of local and historical reliability, but also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for the close connection among its various areas interior and the tight relation between economy and culture.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evitably puts forward tha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vise versa. And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cultural resources and industry. First,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ulture must be given a deeper reform, and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re allowed to give full play by breaking the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cts. Seco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protected legally and a fair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stablished. Third, an innovative financing system is set up to smooth the movements of cultural industry funds. And last, cultural industry needs to be expanded and economic culture integration carried forward.
around Beijing-Tianjin and Bohai Sea District; cultural resources; cult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industry
F427
A
1673-2065(2010)05-0009-04
2010-05-21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项目(201003278)
谢新栋(1964-),女,河北定州人,衡水学院教务处研究馆员.
(责任编校:耿春红英文校对:杨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