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辰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
(一)高校腐败亚文化及其表现
“腐败亚文化”是由社会学中“亚文化”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的,特指腐败群体乃至全社会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反主流的判断、认知以及价值观等。腐败亚文化从性质上讲属于一种反主流文化,也就是说,它的价值判断与社会应有的正确的价值判断是背道而驰的。[1]
高校腐败亚文化则是存在于大学校园之中,相对于廉洁文化而言,是与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相背离的“反廉洁文化”、反主流校园文化。它以自私自利为核心,以享乐主义为表现,宣扬金钱至上、权力至上、“关系”至上,后果是颠覆了高校的德育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颠覆了传统的创业观念、做人原则等等。
其主要外在表现是: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普遍腐败现象采取漠视甚至认可的态度,对个别腐败行为有模仿与践行倾向;对于社会“人脉”、“关系”的判断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区,“迷信风”蔓延;对于高校屡现的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不廉洁”、“反诚信”作为,存在“明知故犯”的从众心理;学生干部群体存在“官僚化”意识浓、服务意识差、榜样作用严重不足等典型问题。
(二)高校腐败亚文化的危害
高校腐败亚文化深植于大学校园土壤中,带来的影响和产生的恶果都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在校期间尚未完全形成,心理与行为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和各种因素制约,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等典型特征。因此,从现实危害来看,高校腐败亚文化首先危及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成型,影响自我职业规划与事业价值取向;从长远来看,高校腐败亚文化必将由个人传播至周边群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使“准腐败分子”群体范围扩大,最终将危及他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利益。
因此,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还大学校园一片净土,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更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与腐败亚文化相对的“廉洁文化”,作为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起构建校园廉洁文化的重要职责,使校园廉洁文化成为最终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
(一)廉洁文化及其特征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2]
廉洁文化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3]
(二)校园廉洁文化与高校腐败亚文化
廉洁文化是腐败亚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原因之一是腐败行为背后有着腐败亚文化的支撑。而校园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它以鲜明的态度批判高校腐败亚文化,从根基上摧毁大学校园中充斥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金钱至上、权力至上、“关系”至上等“不廉洁”的观念,在大学校园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和腐败群体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压力,遏制高校中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更为重要的是有效地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
就高校而言,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就是积极构建校园廉洁文化,让廉洁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换言之,构建校园廉洁文化是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的可行之策和有效途径。
构建校园廉洁文化,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遵循高校的教育规律和在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在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树立廉洁意识,使廉洁意识内化为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通过开展大学校园的廉洁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培养大学生树立“倡廉、保廉、促廉”的廉洁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针对高校腐败亚文化及其表现与危害,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有效构建校园廉洁文化:
(一)校园廉洁文化宣传
1.在宣传力度上,可通过拓宽传播渠道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力度。完善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板报公告栏、校园网站、短信平台等传媒设施和渠道建设;定期宣传报道关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人物、典型事例等;登载和刊发关于弘扬廉洁文化的文字、摄影绘画、动画视频等优秀作品;播放关于倡导廉洁文化的专题节目,群发廉洁文化即时新闻、典型事例、有奖征答等短信息;美化校内廉洁文化景观建设,如采取安装廉洁灯箱、悬挂廉洁标语、建设“廉洁文化长廊”等。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为廉洁文化的构建搭建必要的物质平台,使传播渠道多元化,进而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力度。
2.在宣传广度上,可通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来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广度。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文化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如通过学校党政领导定期主讲廉政党课、邀请社会各行业廉洁模范进行讲座,校团委举办廉洁文化主题晚会,院系学生办开展廉洁文化的书画摄影、中英文演讲、有奖征文和辩论比赛,举行廉洁文化论坛交流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将廉洁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之中,从而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而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广度。
3.在宣传深度上,可通过融合并渗透已有校园文化,来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深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具有教育、示范、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娱乐、辐射等多种功能。要充分利用已有校园文化平台,将廉洁文化的构建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机结合,力求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互相融合,相互渗透,使已有校园文化因包含廉洁文化内容而更加充实,因采取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形式而更具特色。从而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进而加强对廉洁文化的校园宣传深度。
(二)校园廉洁文化教育
1.在廉洁文化的教育内容上,应善于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我们的先辈创造了丰富的廉洁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建国后,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把反腐倡廉作为坚定的政治追求,是新形势下高校构建廉洁文化的基石。因此,一方面,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弘扬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精神营养,唱响主旋律;另一方面,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借鉴国外在构建廉洁文化方面的有益做法。
2.在廉洁文化的教育形式上,应善于运用多种教育形式。一方面,应善于将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结合。针对高校大学生,首先,在理论教学上,可将廉洁文化的社会和职业教育、遵纪守法的法制教育、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等引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其次,在案例教学上,可将社会各个领域的廉洁典型和本校廉洁自律模范人物的生动事例、案例,用于课堂理论的辅助讲解。最后,在实践教学上,可以基层团组织为单位,组织师生参加形势报告会、参观廉洁教育展览、举办专题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在不断学习与实践中亲身参与接受廉洁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应善于运用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手段,如有效利用前文提到的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台、宣传栏、校园网、手机短信等传播渠道,进行廉洁文化渗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高校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校规惩戒与人群转化
在大学生受到腐败亚文化根深蒂固影响的情况下,正面的文化宣传与教育往往收效甚微,因此,针对此类大学生群体,高校管理者应善于进行校规惩戒与人群转化。
1.校规惩戒。要建立健全高校廉洁文化构建的体制和机制,相关部门特别要健全针对腐败亚文化的规章制度,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强化对校园腐败亚文化群体的惩戒,增强学生对于腐败亚文化的免疫力,使廉洁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以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另外,可制定关于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与论文造假等方面细化的校规校纪,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消除腐败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2.人群转化。可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如各类升学类与职业类考试辅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工作辅导、社会认知与自我价值认定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等等,让此类大学生群体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更为正确地认识社会,消除对社会、工作和生活的疑虑、困惑以及误区,以将“信仰”高校腐败亚文化的这部分大学生群体转化为廉洁文化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消除高校腐败亚文化,构建校园廉洁文化,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它离不开社会全体成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更离不开高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全力配合。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校园廉洁文化的建设中去,身体力行抵制和消除腐败亚文化,另一方,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承担起构建校园廉洁文化的重要职责,以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1] 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2]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活动通知[Z].中国共青团网,www.ccyl.org.cn,2005-07-14.
[3] 中国廉洁文化推广网.www.l jw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