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化

2010-08-15 00:46孙前梅刘海英
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概论理论课体系

孙前梅,刘海英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化

孙前梅,刘海英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能否有效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在于能否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化

教材体系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载体系统,它主要由课程的权威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构成,它的主要参与者是教材及大纲等的编写者与教师。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系统,它主要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它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教材是两个体系的基本材料,教师是连接两个体系的中介与桥梁。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材艺术性地展示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很显然,要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良性转化,无论是教学的整体设计、还是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方式的采用、教学技术的运用和教学载体的选择,都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教材为基轴,整体设计转化

教材是实现转化的基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要以教材为基轴,实现整体设计转化。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 《概论》)为例,《概论》课的教材是原来《中国革命史》课程经由《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而来的,它的主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概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突出重点,以《概论》课教材为基轴,整体设计本课程的转化。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通透本课程的教材,熟悉教材的整体架构,结合教学大纲,明确每一章的主要内容、知识重点、教学难点等,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其次要了解与本教材相关的教学材料,强调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要否定其他辅助性材料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广泛了解相关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当教师将这些材料及时推介给学生后,还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不同的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正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此外,《概论》课的授课教师还应当熟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其他课程的内容,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虽然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但都有着内在的联系,甚至有些内容是重复的。因此,《概论》课教师熟悉其他课程的教材,不仅可以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而且可以把握住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内在联系,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连续性和有机性。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实现转化

据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大都采用一个教学班,一门课程由某一位教师独立承担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授课教师对于自己熟悉的内容多讲而不熟悉的则少讲甚至不讲的情况,学生也就会依据老师花费时间的多少来判断学习重点。而期末考核时,通常又是统一考试,这样教师为了统一内容,经常会协商讨论出一个所谓的考试范围。教师围绕这个范围出题,学生就围绕这个范围复习。很显然,这种模式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而学生也是被动地去学习。导致的结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逃之夭夭”者众多,教师也很难有成就感。要改变这种状况仅仅靠某个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整个教学组织单位团结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就《概论》课程而言,他们先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设置成教学专题,专题必须与《概论》教材篇章基本一致。由主持“概论”课程教学任务的教研室主任提出基本框架、教学思路、教学原则和教学要求,全体教研室教师讨论决定。然后,每个教师承担自己最熟悉的专题进行个人备课。除“导言”之外,他们将《概论》课共设置了13个专题,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与领导核心。这些专题分别由校内外知名专家承担,效果突出,有学生评价说“每一堂课都是精神的盛宴、道德的美餐”。可以想见,这种模式不仅能坚持课程教学的共性,也能展现教师的个性,突出教师的专长,从而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①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程涉及到的内容都非常广泛,它要求教师勤于并善于学习。就《概论》课而言,直接涉及到的学科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要精通这些学科,这对绝大多数的教师来说是勉为其难的。不精通,当然就不能真正起到主导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在北大效果良好,值得学习、借鉴。但学习、借鉴并不意味着照抄、照搬,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模式,这才是我们学习、借鉴北大模式的核心所在。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转化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还必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它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灌输,这种灌输是必要的,列宁曾经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317毛泽东认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农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评资本主义倾向。[2]503但单纯的讲授法是不能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的,它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灌输功能,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意愿,使得教师与学生无法有效互动,也就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仍然以《概论》课为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概论》课更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仅涉及许多理论焦点,也与现实生活中的较多热点问题紧密相联。这些焦点与热点问题正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也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很有说服力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及其思想认识,讨论法无疑是较好的一种选择。但讨论法的效果与之前的准备是紧密相联的,为此教师应该提前几周,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并告知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好准备。《概论》课教学中可以安排五次讨论,每次1学时,就其中五个专题设计相关的讨论题目,如:我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可以就一个方面谈)或我对发展生产力的认识;我看改革开放(请联系实际就一个方面深入展开)或我看新中国的两个30年;我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或我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看法或我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我看公平与效率;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或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或我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就一个方面)。五个讨论题目既能体现《概论》课的主题、主线与教学重点,也反映出理论焦点与现实热点。可以要求每位学生都交一份讨论稿或课件,鼓励他们运用课件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过程中包含提问等。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安排重点点评,通过点评加强引导。这样的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直接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教师不仅能了解到学生们对某一问题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而且能促使师生进行换位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选择,但无论那种教学方法,既不能只有主导,而没有主体,也不能只有主体,而没有主导,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实现转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极其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等方式。以至有人评说:网络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是万万不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它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的挑战。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一个网络教学平台,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构建虚拟课堂、创设班级课程博客等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能提供的教学资源与信息是非常有限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是能为课程的“教”与“学”提供更多支持性服务的系统,包括该课程的多媒体素材库、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以及网络课程等。但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库大都只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师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能发挥其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网络教学环境的作用,不利于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可将课程设计成若干专题,建设专题化的教学资源库。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要做到“三贴近”,最基本的条件是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但由于大班授课、课时偏少等因素,导致思政课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少有机会交流,甚至有些学生整个学期都不能跟老师交流一次,这样的状况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很难具有实效性、针对性。虚拟课堂与班级博客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时空限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学生可以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还可以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但它们话题较为分散,主题不够突出,教师可设计一些相对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引导。

解决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课带来的挑战,关键在于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树立一种“服务意识”。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虚拟课堂的构建、班级课程博客的经营,根本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绝不能将其当作课堂教授的简单延伸乃至替代,否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网络这“无形的阵地”。

五、注重活动载体在转化中的作用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成功转化,实践活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载体。有益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并检验理论认识,同时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炼意志,坚定信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在不同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采取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参观博物馆、革命英雄纪念碑、革命圣地等;考察典型乡镇、模范社区、现代企业等;参与各种义务劳动、自愿者活动等;建设校园文化等等。其中,参观与考察是较为常用的实践活动,在这两种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有余,但由于交通、经费、安全等因素只能是少部分学生能够参加,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足。参与的方式在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并未受到重视,主要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如有些学校的义务支教社、校园志愿者等。这两种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教师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导性作用。建设的方式更是受到冷落,就大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言,主要是学校管理部门与承建单位负责,而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率都较低。

上述状况使得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名存实亡——有实践教学计划而无实践教学活动,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充分发挥活动载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必须要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就参观与考察而言,可以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选择地点时坚持就近原则,多安排实践周期,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加;就参与各项义务活动而言,教师也应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活动的组织与安排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就建设而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以多方调研,征求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提供渠道,鼓励教师与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实际上,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和相关管理部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师资队伍的培养、相关学科建设及思想政治教学的管理工作中已经做了大量必要的工作,但更实质性的是要尽快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能否有效实现这一转化,其关键无疑在于是否能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2004年3月的讲话精神,即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的力争在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的要求。

注释:

①本部分根据笔者在北大学习期间的听课笔记并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组专题教学模式探析——以北京大学为例》(王久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3期)整理而成。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Taking Teachers as the Guides,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On the Realization of a Shift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un Qianmei,Liu Haiying
(College of Humanistic Social Science,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 shift from a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to a teach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promotion of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Setting up the education idea of"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and forming the teaching pattern of"taking teachers as the guides"is the ke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teaching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ransformation

G641

A

1672-447X(2010)06-0097-04

2010-04-30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教研项目“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2007yjy56);安徽省教育规划项目“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研究”(JG09005)

孙前梅(1971-),安徽繁昌人,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海英(1978-),山东济宁人,安徽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世界近代史。

曲晓红

猜你喜欢
概论理论课体系
青铜器辨伪概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