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宝价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略论中国热带雨林山水画创作之源泉
方宝价
(琼州学院艺术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本文从多个层面论述创作热带雨林山水花鸟艺术画作品的源泉。
创作;中国山水画;热带雨林
美术创作者必须用心灵感触自然,亲近自然。笔者从创作实践中体会到:用一片对乡土的深情依恋,以勤奋的精神感悟对笔墨进行研究和探索,是热带雨林山水画创作艺术的源泉。
中国山水画和热带雨林山水画,其性质是一样的,要说不同就是题材的选择不同而已。但相对来说,山水画题材较广,热带雨林题材较“单一”。但是这一“单一”并非“单一”,是对没有用心灵去感触大自然的画家而言的,说明他们对大自然缺乏了解和亲近,只是受古人为师理论的影响,过于强调技法笔墨的作用,从而使画面缺乏生动真实的生活内容。使我感悟到,一位画家用心灵对大自然的感触,是画家从个性心理这个角度去体验大自然的前提条件,也是感受体验审美对象的本质的基本要求。没有心灵的感触,就不可能根据精神需求,从客观现实中选取有意蕴的形象素材;没有心灵的感触就不可能激发画家的深思并使之获得启示。在强烈的主体意识、感情色彩渗透于客体之中,并使客体化为主体,再由主体转为客体——这是将有限客观事物转化为无限自由思维的创造者的成功之路。由此可见,心灵感触的作用不但深化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体验,更主要的是把这种观察、体验引向了更高层次,也是情景融合和画家的审美感受,而审美体验渗透物景的客观最终,也就是超越客观景物之外的艺术境界的表现。其实先圣庄子所谓“玄妙之意,所谓形似,皆本于立意”,[1]就是这个意思。
21世纪初的一个热夏,与中德美术技术合作中心一行,前往云南西双版纳采风考察,画了不少写生和速写,返校后创作了二十多幅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作品。在考察采风过程中深有感悟;云南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很高;人与大自然热带雨林的亲近和融洽;云南热带雨林博大雄观,古树林立,烟云雾霭,鸟语花香。还有“世界第一高,中国第一条树冠走廊”之称的望天树保护区等。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考察和采风,又增加了对我国热带雨林的进一步了解与认识,体验了人体心灵对自然的亲近,进一步领悟审美体验渗透客观景物之中而又最终超越客观景物之外的艺术境界的表现。所创作云南热带雨林“云雾山中”、“雾坠林间”、“绿叶丛中又一村”、“我与天公试比高”、“家住雨林中”、“我比参树高一头”、“古藤攀榕”等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村寨与森林、雨林与云雾气候情景融洽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挑战自然的关系;加上笔墨,结构、符号的造型语言及心灵体验等等,使作品增加了神、气、力,充满了生气和气韵无穷。所以,画家要以长期的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将生活筛选提炼而成为意象性形象,从而使作品产生神气。神气的产生虽然还有赖于对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各方面营养的吸收,最重要的还是靠画家心灵与大自然万象的交融。
热带雨林山水画较为“单一”,这是一种偏见的说法,是对自然的亲近,了解感触不够,也是历代画家们遗留下来最大遗憾,可是今天,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交通信息的发达,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又有多少画家们走进热带雨林中来呢?为地球环境保护最忠实的卫士—热带雨林留下多少佳画,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我国和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对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也应该引起我们画家的重视,应该为后人留下你对自然生态。热带雨林为题材的更多佳作。
对一个出生于热带雨林保护区的尖峰岭山脚下,工作在五指山热带雨林山区专业绘画者,受专业工作和环境条件之便,对热带雨林越来越亲近和了解,对热带雨林专题创作越来越有信心。当第一次走进热带雨林采风写生时,也觉得雨林太难画了,山中四面古木冲天,紫藤缠树,板根穿石,奇花盛开,植物繁多,山水川流不息,真是无奇不有,不知从何入手。当细致观察了周围各种植物的生长结构,分析各种树木长势和树枝的穿插,树与树之间的前后关系,雨林和云雾空间变化,山与水的流动走向等,决定采用特写方法进行写生。首先写生的对象是扳根、紫藤,接下来就是对山中的各种冠木、桫椤、山竹、奇石、川流、山花烂漫、空间云雾等的写生,收集了大量写生素材,为热带雨林山水创作奠下基础。
孔子曾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2]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严格地讲:“山、水和山水是有区别的,山水是客观世界中的两种自然景观,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两种典型实例”,山水则不然,其含义已不仅仅限于自然景观,还充满着情、思、境、灵、魂,它是宇宙世界与精神灵魂的和谐统一体。在统一的山水中,山在水中,水与山汇,实处求山,虚处求水,虚实相生,化山为水,化水为山,雾中有林,林中有雾,谁也不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存在和决定了热带雨林的素材和意识,就产生于画家对自然景物的钟情,观察和体验中,同样也产生于画家对中国特有的绘画手段,就笔墨这一具有博大精深的形式语言所进行的提炼、浓缩和运用。然而在热带雨林创作的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表现,不仅凭主观判断,而是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打破客观的焦点透视原则,采用散点透视法,从而达到我所需要的万物却笼罩在同一辉光之中的画面效果。
古人和近代画家画山水画都采用三法,高远法:视点自下而上,景物依法叠加,每个层次的景物都是独立的水平视点透视下的效果,这使千差万别的繁杂自然景观得到了有序的排列,体现了一种重复的力量。深远法:视点居高临下,万物尽收眼底,给人以借万物之滋养胸怀精气的感觉。平远法:一目了然,一览无余,景象自由向远方延伸,心境也在延伸中铺平并接受着自然之气的洗涤净化。所以我的百幅热带雨林作品,都是遵循上述原则创作的。另外,我在33米长,1.5米宽的热带雨林花鸟巨卷“自然与生命”作品中,还采用传统的多点透视法,在花鸟画与花、鸟与树木的基础上,打破山水、花鸟画分类不分家的局限,把山水画和花鸟融为一体,并结合中国画传统笔墨——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等绘画技法,对画面物象进一步深入刻画和林中空间深邃的处理,力求近者实,远者虚,山中有水,水与山汇,林中有雾,雾中见林的自然万象交融的效果,恰如荀子所谓“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之言。
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应该谈到的是一方水土一方情和我对南方热带雨林的情深意长。[3]乡土之情对所有的画家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我们从中国绘画的历史看就会知道,南方这块热土没有得到成熟的表现,特别是南方热带雨林山水创作的画家为数更少。创作得较好的可说是雨林花鸟画。如云南、广东、海南都有较为突出的画家们默默地耕耘着,但其艺术就地域性风格的建立而言,并没有形成可供后人参照的经验。所以,选择表现南方热带雨林这块神奇的自然生态本身,既体现创作者对这块热土的感情依恋,又反映出创作者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的原创性。
艺术创作中的乡土之情,事实上是一种飘浮不定的依恋情绪与感觉,这种情绪与感觉,可以笼统地说成是一种精神氛围和美的气息,它理应蕴含着对悠久文化传统的留恋与对当代性的追求,一个人对乡土热带雨林的深情依恋,在向往热带雨林的精神之旅中,那烟云雾霭,重山叠水,雨林冲天,紫藤奇石,鸟语花香,表达着其内心世界的媒介和心中喜悦的欢歌,是热带雨林山水画创作的主导精神。
遵循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一真理,用心灵感触自然,亲近自然,对乡土的深情依恋,选择在传统中国画中较少人涉足的领地,以勤奋的精神感悟对热带雨林山水笔墨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山川雨林,紫藤板根,翠鸟山花,云雾层林作为心灵的滋养,作为笔墨语言的基础,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热带雨林山水与花鸟作品。
[1]黄振亮.模糊集合与审美活动——从美术作品的审美谈起[J].文艺研究,1985,(04)67.
[2]张俐.刍论汉代祥瑞文化[J]理论导刊,2006,(05)38.
[3]陈晓俊.绘画过程半模糊状态的美学[J].美术大观,2007,(05)19.
[4]屈一锋.论现代水墨画中虚与实的运用[J].美术大观,2007,(11)29.
[5]程天君.中西之别还是古今之异——“本土化”研究方法论的一个可能陷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01)16.
On the Source of Creation of Chinese Tropical Rain Forest Landscape Painting
Fang Bao-jia
(Art College of Qiongzhou University,Wuzhishan,Hainan,572022)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ireless pursuit of excellence is the source of creation of Chinese tropical rain forest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on;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tropical rain forest
J215
A
1008—6772(2010)03—0083—02
2010-3-28
方宝价(1954-),男,海南乐东人,琼州学院艺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中国热带雨林山水、花鸟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