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与闻一多罹难纪念

2010-08-15 00:44庄桂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反动派新华日报社论

庄桂成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6)

《新华日报》与闻一多罹难纪念

庄桂成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6)

闻一多先生罹难之后,国内民众反应强烈,诸多媒体发表纪念文章,其中尤以《新华日报》最为突出。《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据不完全统计,自闻一多去世之后短短一个月内,《新华日报》共刊载唁电 10篇、抗议书和谈话 4篇、社论 2篇、通讯报道 3篇、纪念诗文 8篇,以及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全文等,各类文字共近 30篇。《新华日报》对于闻一多的纪念,有力引导了舆论走向,寄托了人们对闻一多的哀思,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阴谋,向世人阐明了闻一多遭暗杀的真相,弘扬了闻一多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遗志。

闻一多;纪念;《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 1月 11日创刊于武汉,同年 10月 25日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 2月 28日出至 3231号因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停刊。历经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连续出版了 9年 1个月又 18天。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下,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尤其是闻一多不幸罹难,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新华日报》义愤填膺,连续发稿,隆重纪念闻一多,弘扬社会正义,同敌对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一、《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唁电

唁电是一种慰问死者家属的电报。闻一多去世后,《新华日报》反应迅速,于 7月 18日连续刊发四封唁电,包括中共代表唁电、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重庆分会唁电、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唁电以及重庆《新华日报》全体同人唁电。

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等在闻一多夫人的唁电中指出:“闻一多先生惨遭特务暴徒暗杀,中外震惊,令人捶心泣血,悲愤莫名,真不知人间何世!”唁电同时指出,“中华民国已被法西斯暴徒写下了一个永远不能洗刷之污点。中国人民将踏着李公朴、闻一多诸烈士的血迹前进,为李闻诸烈士复仇,消灭中国法西斯统治,实现中国之独立、和平与民主。”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重庆分会在致中国民主同盟及张澜主席唁电中指出:“闻先生为一诗人,为一中国文学造诣极深之学者,为一被多数青年爱戴之教授,仅以爱好和平,爱好自由,爱好民主,竟遭杀害。”并吁请盟国爱好民主人士“认清中国法西斯分子摧残人民反对民主之狰狞面目,勿再为其伪装民主,伪称三民主义信徒之欺骗伎俩所愚。”

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在致闻一多夫人高孝真女士唁电中指出:“一多教授,当代学人,近年致力民主和平运动,尤多建树。此次壮烈牺牲,实为中国人民之损失。”同时,重庆《新华日报》全体同人也于 7月 18日在报上公开发表唁电,指出“闻先生之死,实为中国人民之重大损失。”

此后,《新华日报》又继续刊发纪念闻一多的唁电,包括 7月 19日中共四川省委致民盟张澜主席的唁电、7月 22日民盟张澜主席致高孝真女士的唁电、7月 24日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致西南联大和闻一多夫人的唁电、7月 27日美、加两国基督教友的唁电,以及 7月 30日上海清华同学会致西南联大和闻一多夫人的唁电。

中共四川省委在唁电中指出:“一多先生文章学问,世所景仰,对新文化运动及民主事业贡献尤多。今不幸死于特务暴徒之手,诚为国家民族之大损失。”张澜在唁电中大呼“当权者对付民主人士,其卑劣残酷,至于此极,殊堪痛恨!”中华全国文艺协会总会则指出:“一多先生自五四运动起,即献身文艺学术,二十余年奋斗不懈。劳绩卓著,引导无数青年走向进步学艺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为中外所景仰。”

李公朴、闻一多惨遭特务暴徒暗杀的事情,传到国外后,美国和加拿大的基督教友们对这种法西斯的暗杀暴行都感到极大的震骇,特由美国两个教会杂志代表致电给上海《文汇报》,慰问李闻两先生的家属。《新华日报》为纪念闻一多,于1946年 7月 27日全文转载了这两封唁电。

当然,在闻一多去世之后,刊发唁电的还有《解放日报》、《大公报》、《文汇报 》等媒体,但是,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影响来看,《新华日报》都是引领潮头,半个月内,它不惜版面,刊发了 10封唁电,既表达了社会各界对闻一多的纪念,也抗议了特务的暴行。

二、《新华日报》上发表的抗议和谈话

对于闻一多的去世,《新华日报》还发表了一些党派的抗议和谈话。例如 1946年 7月 18日刊发《中共代表团抗议书》、7月 19日刊发《民盟书面谈话》、7月 26日刊发《周恩来将军谈昆明暗杀事件》、7月 28日刊发《民盟政协代表严重抗议书》。

中共代表团指出,“政府一面大举进攻各解放区,准备造成全面内战;另一面,纵容、指使特务机关,在大后方暗杀和平民主领袖。……恩来等闻此凶耗,夜不能寐,对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事件表示严重抗议。”在抗议书中,中共代表团还提出几项要求,包括限拿凶手抚恤家属、保护民主人士安全、取消一切特务机关等。

民盟在书面谈话中声明:“中国民主同盟是个绝对没有武力,而且坚持以和平手段争取中国民主的政治团体,在最近五天以内,我们民盟两个重要执委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在昆明被暴徒暗杀遇难,我们民盟同人悲愤万状。”同时,民盟也表示,对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绝不因这类暴行事件有所恐怖与退缩,“我们只有更积极更勇敢的向前猛进,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亦只有如此始足以慰李、闻两先生地下之灵。”

《新华日报》为了继续高举纪念闻一多的大旗,刊发了周恩来 7月 18日在上海招待中外记者会上的谈话,改名为《周恩来将军谈昆明暗杀事件》。该文开头即明确指出:“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被暗杀,我们非常愤慨。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平民主运动中一种反动的逆流,想以这种最卑鄙的手段来吓退民主人士。”

《民盟政协代表严重抗议书》则指出:“以恐怖手段对付在野党派,实可骇异!且本同盟始终坚持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自身从未利用武力,并坚持各党均应放弃其武力,今乃以暴力残杀无武力之在野党派如同盟者,则尤可异讶。用是不能不向政府当局提出严重质问与抗议。”该抗议书还就关于惨案的善后,提出了六项要求。

三、《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纪念诗文

闻一多的去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新华日报》除了刊发各党派及知名人士悼念闻一多的唁电和抗议等之外,还约请闻一多的亲人、学生和好友撰写纪念闻一多的诗文。例如 1946年 7月 18日刊发了闻立雕、闻立鹏的《谁杀死了我的爸爸?!》、黎望的《民不畏死》,7月 24日刊发了林辰的《诗人·学者·战士——敬悼闻一多先生》,7月 28日刊发了董必武的《争民主的牺牲》、吴玉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吴晗的《哭一多》、肖刚的《悼闻一多先生》等。

《新华日报》所发诗文对闻一多罹难的纪念,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即从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等方面缅怀闻一多。

闻一多去世之初,人们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为争取民主而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以及人们对反动派的刻骨仇恨。例如董必武在《争民主的牺牲》中说:“李闻二先生是为争取和平民主,为维护政协决议而死的”,黎望在《民不畏死》中说:“一个全世界知名的学人、诲人不倦的长者、坚贞不屈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血迹未干、全国人民创痛犹新的时候,又被法西斯特务反动派暗杀死了。这是中国反动派千百次罪行中,又一次最无耻最卑劣的暴行;这是反动派千百种罪恶中又一次滔天的罪恶。”吴玉章在《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斥责反动派:“你们都是一介书生,你们都是文化教育工作者,未尝结怨于人,为何为统治阶级所痛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甘心?只因为你们是要求和平民主的先锋战士,代表着千百万人民的呼声”。

闻一多是新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因此,很多文章都回忆了他的诗人气质以及诗作,有些纪念文章甚至在开头就引用他的诗句。如刘国鋕在《略论闻一多先生》一文的开头,就引用了《死水》里的两句:“这是一潭死水,春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林辰在《诗人·学者·战士——敬悼闻一多先生》的开头,就引用了《葬歌》里的一节:“不许阳光攒你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许惊醒你,我吩咐山灵保护你睡。”吴晗在《哭一多》中也回忆说:“(闻一多)天生是一个诗人,虽然有十年不写诗了,在气质上,在情感上,即使在政治要求上,还保留了彻头彻尾的诗人情调。”

同时,闻一多也是现代的著名学者,因此,《新华日报》刊发的许多文章里,也回忆了他作为学者的贡献。肖刚在《悼闻一多先生》中说:“闻先生非常刻苦耐劳,孜孜不倦,学者气质非常重。例如他做种种考据工作,都很有成就;对于文字,也下过一番研功夫;对中国文学如庄子、楚辞等,尤下过一番辛苦工夫。”林辰在《诗人·学者·战士——敬悼闻一多先生》中也说:“他在学术研究上,也有极深的造诣,他的《楚辞校补》(国民图书出版社印行)、《杜甫年谱》(武大文哲季刊)、《乐府诗笺》(国文月刊连载)及其他散见于各杂志的许多论文,其成就已远远地超越了前代的学人。”

四、《新华日报》上发表的社论和报道

《新华日报》为了配合人们纪念闻一多的各种悼念活动,接连发了两篇社论,即《抗议闻一多教授的被刺杀》(1946年 7月 17日)和《才不过是一个开始——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二先生》(1946年 7月 28日)。

社论《抗议闻一多教授的被刺杀》首先表达了对反动派暗杀闻一多的愤怒,“反动派以卑鄙无耻的手段,在昆明刺杀了和平民主运动的先驱李公朴先生,还未隔几天,在同一地方,全国闻名的教授、诗人、同时也是和平民主运动的先驱者闻一多先生,竟又被反动派所暗杀了!……这是怎样穷凶极恶的罪行啊!”然后揭穿反动派在这一连串政治暗杀中的祸心和阴谋,指出他们妄想用这种手段来恐吓民主人士,阻止人民的前进。最后对闻一多的死表示沉痛的哀悼,并且号召人们起来反对反动派卖国、内战、独裁的政策。

社论《才不过是一个开始——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二先生》是在重庆举行李公朴闻一多追悼大会的背景下写作的,它首先表达了人们对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的哀悼:“这是一个沉痛而又庄严的大会,这代表着千千万万人的悲恸,来哀悼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这又代表着千千万万人的愤怒,来抗议中国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并且指出,从地区来说,这种哀悼和抗议并不限于陪都一地,而是遍及全中国、全世界的;从时间来说,这种哀悼和抗议也并不是将告一个结束,而“正不过才是一个开始”。

除了社论之外,《新华日报》还先后发了四篇有关纪念闻一多的报道,如《为李闻二先生被暗杀中华文协总会召开大会》(1946年 7月 26日)、《重庆六千余人举行李闻追悼大会》(1946年 7月29日)、《上海西南联大校友会追悼闻一多》(1946年 7月 30日)、《沪市各界五千余人举行李闻追悼大会》(1946年 10月 6日)。四篇文章分别报道了社会各界举行的纪念闻一多的活动。

第一篇是报道中华文艺协会总会于 7月 21日召开的大会,到会的有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许广平、胡风等人,当大会主席叶圣陶请大家发言时,人们都争着发言,表达对暴徒的控诉和对逝者的哀悼。第二篇是报道陪都重庆各界于 7月 28日所举行的追悼大会,到会的除了政界名流外,还有教授、教员、学生、职业青年、工人、各机关公务人员、文艺工作者、家庭妇女、律师、医生、实业家、商店店员、在职军人等六千余人。第三篇是报道上海西南联大校友会于 7月 27日假花旗银行所举行的追悼会,这篇报道在文中指出:“闻一多先生的被暗杀,岂止是学术界的损失,这是中国民主运动中的大损失,也是世界民主运动中的大损失,因为闻一多先生已不仅是学术界的泰斗,而且是民主运动中的旗帜。”第四篇报道了上海各界于10月 4日所举行的追悼会,会上,邓颖超代表周恩来宣读亲笔书就的哀悼词、郭沫若、罗隆基等分别发表演说。

五、《新华日报》在纪念闻一多中的作用

除了唁电、抗议、社论、报道和纪念诗文之外,《新华日报》还刊登了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1946年 7月 28日)。应该说,在纪念闻一多的活动中,《新华日报》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共市场”。同时,它又坚守社会责任,不负公众的信任,提供真实的、概括的“当天事件的记述”,从而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

其一、揭穿了国民党当局的政治阴谋,向世人阐明了闻一多被暗杀的真相。闻一多罹难之后,反动派最初说是共产党杀的,昆明的“反共大同盟”这样说,重庆的《中央日报》也这样说。1945年 12月 1日,国民党当局在云南昆明残杀为反内战而举行罢课的师生,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为平息众怒,掩盖真相,嫁祸于人,国民党当局导演了一幕抓假凶手,行假公审的丑剧,由他们抛出的所谓凶手供称杀害爱国师生“系受共产党分子姜凯指使”。姜凯是捏造的人名,并无其人其事。这次李公朴和闻一多的蒙难,当局准备又用这一招。但是,《新华日报》对此刊发诸多文章,严厉指出当局在那里编造新的“姜凯”神话,以逃避责任,戳穿了他们的政治阴谋,也使得闻一多先生的冤案能够很快得以昭雪。

其二、掀起了纪念闻一多活动的高潮,传达民众的呼声。闻一多先生去世后,国内有不少媒体都积极参与了对他的纪念,刊发了唁电、抗议、慰问信,以及社论、报道等。如《解放日报》就刊发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唁电,还发表了社论《杀人犯的统治》,上海《文汇报》也发表了社论《实现四大自由——敬悼闻李二先生》、1946年的《文艺复兴》杂志也刊发了朱自清的《中国学术的大损失》、熊佛西的《悼闻一多先生——诗人、学者、民主的鼓手》等纪念文章。但是,没有一个刊物像《新华日报》这样大规模、高密度地刊登、报道和纪念闻一多。据不完全统计,自闻一多罹难之后短短一个多月内,《新华日报》共刊载唁电 10篇、抗议书和谈话 4篇、社论 2篇、通讯报道 3篇、纪念诗文 8篇,以及闻一多最后的演讲全文等,各类文字共近 30篇。这些文章都有力地引导了舆论的走向,寄托了人们对闻一多先生的哀思。

其三、弘扬了闻一多先生争取和平与民主的遗志,密切配合了人们对国民党当局的斗争。闻一多是为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而牺牲的,《新华日报》大量刊发纪念闻一多的文章,称赞他为民主战士,号召民众继承他争取和平民主的遗志。社论是报纸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它一般对社会舆论发生重大的影响。在两篇社论里,《新华日报》就大力宏扬闻一多的民主理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实际上,《新华日报》也是始终面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提出“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自己讲话,讲人民自己的话”的宣传方针,开辟“读者园地”、“青年生活”、“妇女之路”等专栏,反映劳动群众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反抗压迫的正义斗争。此外,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方面,《新华日报》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为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讲坛。冯玉祥、郭沫若、茅盾、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邓初民、陶行知、张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学者、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经常为该报撰稿。马寅初曾在“友声”专栏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呼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

总之,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情形,《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也非常险恶,事实上,《新华日报》1940年 1月 6日就曾因社论被国民党当局强令删去,被迫“开天窗”,1947年 2月 28日,更是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然而,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之下,《新华日报》却坚持高密度地报道和纪念闻一多,一方面表现出不畏压力,坚守社会正义和新闻自由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影响。

G216.1

A

1003-8078(2010)02-072-04

2009-10-10

庄桂成 (1974-),男,湖北监利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反动派新华日报社论
“建党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华日报》的“红色管家”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用镜头讲述草根民生——《新华日报》“影像”专版的特色探索与思考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
《论人民民主专政》
狱中诗
技术好比一把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