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安市江南中学 焦龙宇
我在农村长大,喜欢村里的宁静、和谐。在城市读书,然而毕业后竟毫不留恋这城市的气息,毅然踏上回乡的路途。
从城市回来,仍然难忘它汽车尾部的排烟筒;难忘它工厂冒着黑灰的大烟囱;难忘那倒霉的汽油味与满天飞舞的碎纸片和塑料袋。这样想来:家乡不错。但不知我要去任教的爱林村如何?只听好友大君说过。
同去了5位我这样的新教师,都有了着落,或有亲戚、或有朋友。唯独我一个人好像掉进了冰窖,最基本的温饱成了问题。这时候,大君可成了我的大救星,她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又是邻居,她七姑八姨都生活在爱林村,于是我与她形影不离,自己会走失似的。早上在小姑家,午间上大姑家,晚饭到奶奶家,像打游击战,滋味可想而知。
每当放学时刻,禁不住本村老师的热情邀请,有时上杨老师家、卢老师家,有时去王老师家、李老师家……这回可真吃上了“百家饭”。
村里和学校对我们这样的外地老师比较照顾,一个星期后给我们安排了住处,也有了吃饭的地方。搬进来的第一天,村长的一句“谢谢你们为爱林村教育事业作贡献,为爱林村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激动了好一阵,使我想起了上一辈人上山下乡建成知青点,比起来,我们的条件优越多了。
这是两头开门的砖瓦大房,我们住一头,在这住,也在这自己动手做饭吃,水电方便。房东是一对年轻夫妇,我叫女主人红姐,人很好,很和蔼,她家菜园很大,我们也很随便,茄子、辣椒、油菜、韭菜、芹菜,连冬天的大白菜也是吃她家的;有时我们几个也去挖山野菜,比如小根菜,可腌成咸菜,以备冬天食用。
不用打游击战了,有了固定的住处,心情自然好多了。我们还有一台小型录音机,闲暇时听听歌曲,真畅快。菜园前面就是大地,夏天郁郁郁葱葱,偶尔还能听到稀奇鸟的歌唱,小河围着菜园,还可洗衣,到这个“家”以后没有了闷的感觉。
放学时,只要打声招呼就从吴老师家抱几个大西瓜;去韩老师家抱一个方瓜,就吃到了稀罕的方瓜粥;深秋,王校长早已为我们准备好了过冬的土豆、还有齐老师家的萝卜、苏老师家的蒜……左邻右舍都很好,我们有时难免缺东少西,只要开口,有求必应。
这里的老师和乡亲们叫我怎么说呢?怎么能叫我不竭尽全力去教书育人呢?古人尚且知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更何况我们这些所谓的“文明人”呢?我一个人的力量固然渺小,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在多年后的某一天,村里人谈论起学校,谈论起教育,能够想到曾经还有一个毕业生在这里默默耕耘过、奉献过,知足矣!
由于结婚后,我和爱人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后来家里添了新成员,深感不便,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和爱人调到一起。
如今我已离开了这片深情的土地,不再吃“百家饭”了,但吃“百家饭”的情景却时常在梦中出现,醒来后心中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在闲暇时也难免会想起吃“百家饭”的那段日子,温暖而祥和,温馨而幸福,美好而快乐。
不管何时何地都难忘那段真挚感情、难忘那段深情厚谊、难忘那段“百家饭”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