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商帮与地方史志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0-08-15 00:43杨金廷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闯关东武安商帮

杨金廷,李 广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武安商帮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商业帮派系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明朝中叶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机体内部,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在一些地区迅速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正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些空前繁荣的商业现象。无论是票号经营还是丝绸、药材贸易,都是这一经济形式催生的结果。研究武安商帮的兴起、发展、兴盛、衰落的整个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

武安商帮,顾名思义,就是从武安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以经营药材、丝绸、棉布兼及其他的商人形成的联合系统。宗族性、乡土性是这个组织的鲜明特征。由此直接导致的一个社会特性是这个系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以家族、亲戚、乡邻为主题,内部管理基本上是家长负责制,不允许外来人染指它的内部事务。这也保证了它的商业机密不被他人所掌握。无疑,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严格而又谨慎地维持着这个机体的有序发展,并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它又控制和阻碍着这个集体的创新和进步,使这个机体的发展缺乏活力。这是因为这个商帮的大多数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科学管理意识,文化水平偏低,又不能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扩大生产经营,往往会感到许多方面的不足。如果再加以天灾人祸,时局多舛,其命运自然是毋庸待言了。这已经被武安商帮200多年的历史所证明。

武安商帮的肇始与发展饱蘸着武安人的血泪,一部商帮史无疑是武安人的血泪史,同时又是武安人的奋斗史。在从武安到全国连起的串串带血的脚印中,我们看到了武安人遭受的苦难,也理解了武安人的刚强和不屈。这当中更多的是让人看到了武安人的奋斗精神。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苦且弥笃,不乏进取之心。这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展示,也是一种武安精神的升华,是后来人的宝贵财富。因此,研究这种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研究这些历史及其他一些地方历史呢?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武安商帮的历史发展巨细纷繁,头绪繁多。如果从明朝嘉靖年间的史料“厢坊村墟,罔不居货”算起,到“九一八”事变左右或者到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显然它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就其性质来说,武安商帮的历史属于地方史志。地方史志是历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和整个历史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我国古代方志,不管是官修还是私撰,无论叫图经、地记,还是叫志乘、乡土记,无不渗透着纲常名教的封建主义思想,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掌握、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宋代郑兴裔把地方志和国史一样看待,都当作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他说:“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明代杨宗气也直言不讳地说:“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1]清代沁州知州汪宗鲁更说,“治之有民志,犹医者之有方”。[2]他们这些说法,表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之所以重视地方志,就在于它反映和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传播和宣扬了封建主义思想和文化。我们现在编修地方志,无可讳言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是为实现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说来,我们编写的地方志,既担负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任务;又担负着积累资料、保存文献、总结经验、指导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因此,这就决定了在研究地方史志的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剔除封建性糟粕,凝练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努力编写出观点正确、思想新颖、内容详备、体例完善的新地方史志来。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看作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他们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3]81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4]259但许多旧的史书、旧的地方志,颠倒存在和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不是以一定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历史事变和社会现象,而是认为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什么“天命”、“天数”、“天道”,在于什么“圣君明主”的思想意志,因而旧方志多反映其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却少记载经济基础,更少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我们今天编地方志就应当把颠倒了的给颠倒过来,充分反映和研究作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的经济基础,反应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形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中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等等。例如,武安商帮包括同时期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其他商帮为什么普遍地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由此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无疑都是我们在研究武安商帮历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深刻地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才能透彻地说明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列宁曾经把生产关系比做人体中的骨骼,而把上层建筑比做人体的血和肉。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既不能偏废,也不能颠倒。

二、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应该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题这一论断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但过去旧的史书和方志,严重忽视劳动人民的地位,把国史变成帝王将相的历史,把方志写成官宦士绅的传记与家谱。我们今天编写方志,就应当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伟大业绩,反映他们的聪明智慧和首创精神,高度评价他们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良品德。这里,我们要为那些为改变命运、终生辛劳的武安人民竖碑,也要为那些武安商帮的代表人物立传,歌颂他们为开发东北边疆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颂扬他们披肝沥胆、艰苦创业、不怕困难、勇于胜利的伟大精神。鼓舞人民继承和发扬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激励人民继往开来,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不可否认,多年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使许多人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尤其不能正确对待地方史上的历史人物。甚至有的是凡古皆非,凡旧皆弃,把解放前的地方史一律看作糟粕和罪恶,全盘否定地方上的历史人物。其实这种认识是残缺不全的。遗憾的是,这种思想不仅过去有,就是今天也不能说都解决了。

尤其是武安商帮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不能得到正确的对待,给他们的声誉、家族、后代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是我们进行地方文化研究所应该记取的。因此,我们绝对不能用今天的政治标准去苛求前人,把以前的代表人物,轻率地不加区别地一概否定。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5]512因此,我们认为凡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有所建树、有所创造的,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只要某个人物能为社会提供前人所没有提供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做出公允的评价。

三、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研究历史、编写地方志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周恩来同志曾针对文史资料工作指出:“要存真,要实事求是。”他很早还说过:“事实是对的,就说对,不对的,就说不对”。[6]157周恩来同志的教导,我们应该铭记在心。

我们之所以再一次地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在我们的地方历史研究中,始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浮夸和矜夸结伴而行。历来方志编撰者都喜欢把本地说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物辈出、风景秀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不顾事实,过于夸张和牵强附会,甚至硬把他乡的名人说成本地的乡贤,把异地的风雅遗闻附会成本地的事情。这种庸俗作风,必须摈弃。梁启超曾经说过:“作为镜子,客观事物是什么,照出来就是什么;作为天平,客观事物有多重,称出来就有多重。”[7]8因此,为了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我们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四、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应该突出地方史志资料性和思想性的特色

地方志历来以内容广泛、资料详备而被人们称赞。纵观古代方志,凡一地的疆域、建置、沿革、山川、形势、关隘、津梁、寺观、古迹、金石、物产、田赋、灾异、风俗、方言、选举、职官、兵备、人物、经籍、艺文等等,无不囊括于一书。因此宋代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代章学诚说地方志是“一方之全书”。近世又有人谓方志为“百科全书”者。现在我们编志应当继承这个优良传统,尽可能把本地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详密记载,以达到保存文献、积累资料的目的。

武安商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如安秋生先生所著的《药鬼子纪事》一书,比较全面地叙述了龙泉村的“五架小车下关东”等一系列历史事实,再现了武家五兄弟艰难起家的过程,由关内而关外,由行商而坐商,生意越做越大,银钱越赚越多,可谓苦尽甜来,进而成为武安人竞相奔走的发财之路。整个叙述资料性强,特色突出,给人以详实、朴实的感觉。此外,这本书还为人们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素材,再现了“药鬼子”的那一段血与火的历史,读来令人激情澎湃,感慨万千。郑州大学王兴亚先生编著的《河南商帮》以较大的视角对武安商人给予了阐述,从历史背景、武安商人的兴起、经营项目、内部管理、资本来源与去向、店规店纪、人才培养以及在全国各地的经营状况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钩玄辑要,明体达用,达到了资料性和思想性的和谐统一,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同样,对于历史资料的运用,也应该采取严谨的科学态度,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让资料在历史记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收集资料则要尽量地扩大范围,开阔视野,不能以点带面,以一当十。

例如,我们考察武安人闯关东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弄清楚成千上万的移民潮究竟给武安人带来了什么,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其实,闯关东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初步考证,明代末期即有此记录,清代逐渐掀起高潮,清代的中晚期至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闯关东的洪流。据初步统计,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的人数已达三千万左右。其中,山东人占绝大多数,涉及河南、河北、安徽几省。并有几百万人死在闯关东的路上。

闯关东是一种社会历史移民现象,也是一次壮举,既有自发的客观因素,也有外在的政治影响。历史上,也曾有不少大规模的移民,例如大家熟知的“山西洪洞县老槐树大移民”、“湖广填四川”等。近代除了“闯关东”之外,还有“走西口”、“下南洋”等。“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关东之所以要“闯”,说明那是越轨犯禁的行为。清政府入关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制度,严禁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因此颁布禁关令。但事实上,从清朝到民国年间,饥寒交迫的山东人就开始兴起了闯关东。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禁关令依旧。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惩罚危险,“闯”入东北,此为“闯关东”来历。直至咸丰十年后,前往关东谋生,不仅不违禁,而且成为合法的了。而“闯关东”的人也不仅仅是山东人,还有河北人,河南人,安徽人等。但“闯关东”一词却早已被广泛应用,并已约定俗成。武安人正是随着这一历史大潮进入关东的。

这里,我们之所以把这段历史说出来,是想让我们今天的人在研究的过程中放开眼光,但要把握实质,以“我”为主,突出地方资料特色,从而写出血肉丰满的历史来。

与此同时,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还应该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显然,武安商帮虽然也有一些有名望的商号,然而,假如把他们和山西商人、安徽商人、浙江商人、江苏商人比较起来,无论在资金总量还是在其他方面并不占有优势。然而,武安商帮却能在他们的竞争夹缝中愉快地成长,这不能不说明武安商人的智慧和驾驭经济与市场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多进行一些史料挖掘,将会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武安商帮的历史地位。

五、开展对武安商帮的研究,应该在理论与精神的层面上下大功夫

对于治史而言,应该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史料,一个是理论,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仅仅是干巴巴地把这一段历史记录下来,而不去进行理论与精神层面上的解剖,这种研究就不会带来强烈的社会效果,我们就达不到教育人的目的,更谈不上弘扬什么民族精神了。武安人“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一个“闯”字,给武安人带来了富裕,带来了精神。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武安人的足迹遍及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无疑,在武安商帮的奋斗史上,彰显和颂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诚实守信、重情重义、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外来侵略者入侵的时候,这种精神又焕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为一种爱国爱家的行动,从而使这种“闯关东”的精神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境界。

按照今天的理解,武安商帮“闯关东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进行英勇斗争的进取精神;其二是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其三是敢于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与自身的种种不良品性而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大胆革命、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其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积极躬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现在的生活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需要这种“闯关东精神”。因为社会进步的动力,就在于“闯”和“创”。只有吃尽苦头,才能尝尽甜头。越是发展,就越要敢“闯”。闯出陈旧观念,闯出传统模式,闯出安乐环境,闯出等靠思想。到那些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地方,创造自己的辉煌。这也是武安商帮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历史证明,武安商帮的商道不是“诡道”,更不是“诈道”,而是“仁道”,长达一、二百年的武安商帮发展史,把中国的“仁爱”思想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给人们带去了快乐和健康,为开发祖国的边疆做出了贡献。这些,我们在写历史的时候应该写出来,并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1]杨宗气.山西通志·序[M].嘉靖刻本.

[2]汪宗鲁.沁州志·序[M].康熙刻本.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0.

猜你喜欢
闯关东武安商帮
雍武安等书画作品
我与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条释疑
明清十大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