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

2010-08-15 00:55荣媛媛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新生大学

荣媛媛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5)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这对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职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关心的问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学生培养上更加侧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社会,适应社会,在入学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刚走进校园的大学新生,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是不成熟的,如何学会自我调节也是重中之中的问题。

1 心理素质的含义

心理素质的含义是什么?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的天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另一种说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紧密联系的心理品质。后一定义清楚地说明了心理素质形成及其特性,当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重点也是不同的。那么针对大学新生心理状况的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2 大学新生心理现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有16%的人很快就能适应大学生活,有37.5%的人需要半年,有36%的人需要1年到2年,有10%的人需要2年以上,还有0.5%的人一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不得不休学、退学。刚入学的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与其心理、生理上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心理学上将这段心理问题高发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主要有以下三个表现:

1)自我意识的的模糊与困惑。入学时,看到自己的高中同学一个个进入本科院校,而自己进入高职院校,在心理上会出现短暂的失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心理自卑。但是这种心理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后,因为与新学校、新同学的接触而慢慢淡化消失了。在一段时间的接触中,又有了新的问题。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学生,又会自卑。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始终看不到优点,只看到缺点和不足,即使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出现一段时间的盲从。因为在大学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对于周围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有很多大一学生反映,由于大学的环境与中学环境发生了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不像在中学时,有老师管着学习,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的学生,一下子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导致心中忧郁、焦虑,一时无所适从。另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新专业的学习产生的困惑心理,不知道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想学好,但不知道要学习什么,变得手忙脚乱,什么都学,什么也学不好。

3)人际交往困难。大部分新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因为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在交往中,会出现障碍。有些新生表现为人际敏感,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新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压抑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还有个别学生由于急于想与所有的同学交往,不重视学习,而耽误了学习,事倍功半,朋友也没有交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一塌糊涂。

4)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有个别学生感觉到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原来是依赖父母的小家庭生活,什么都是由父母准备的,现在在集体生活中,凡事要自己处理,心理产生一种无助、孤独、空洞感,对什么事物都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情绪,也不参加任何活动,而更加的孤僻。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将心理素质教育涵盖其中。因为学校有其先天的优势,能够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心理咨询的老师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谈心,帮助他们不至于误入歧途。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什么心理方面不顺心、不顺意、想不通等心理状况时,可以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度过心理危险期。另外,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重视新生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针对大学新生敏感问题进行心理普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上面,这些问题也往往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导火线,大学新生必须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矛盾,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通过各科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为了激发大学新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学生在刚刚接触到的大学课程中,积极把教师的精华部分转化成自己的精神财富,让自己具有远大的目标,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进行自我调节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有七条心理健康标准,分别是:①智能良好;②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境良好;③有坚强的意志品质;④人际关系协调;⑤主动适应并改造环境;⑥人格健全和统一;⑦心理发展符合年龄特征。

针对大学新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大学生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建议:

首先要智能良好。什么是智能?智能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经验、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智”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智”是天生的。“能”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因而,智能的关键在于“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智”在不断地完善,“能”在不断地提高。这个“智能”的综合体现两个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指的是:求知,求证。科学精神的基础是基础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习通信、计算机的学生,要学习人文精神。综合素质体现在4个能力上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因此要在这4个能力上多锻炼,学习是关键。

其次是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学习、工作状态最佳。而且不易冲动,年轻人最怕的就是意气用事,所以现在就要有调整,要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有坚强的意志,青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遭受失败和挫折,要正视失败和挫折,不气馁,鼓起勇气来面对,来解决。而且要主动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并改造环境。改造时要注意:要有目的性,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和一些心态;要培养自己的坚强性和自觉性,要有果断性和自制性。

第三,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广泛的人际交流圈;在人际交往中要独立思考,要保证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宽以待人;人际交往要积极主动,要坦诚。这样才能避免在交往过程中而产生的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健康的交往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向良性方向发展。

第四,“心病还需心药医”。有了心理问题,人们自然是想找心理医生宣泄、倾述。但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自己健康的心理习惯。因此,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因此,大学生在还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心理习惯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心理习惯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地加强自我调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4 结束语

21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目前的教育工作,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更偏重的还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其结果是导致虽然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却是有心理障碍,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利的影响。不仅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更是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心理素质教育上,必须从大学学生入学时开始进行,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心理素质教育。在新环境、新事物、新问题云集的复杂形势下,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21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时,都能自我调节,具有适应性、承受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新生娃萌萌哒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