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0-08-15 00:52池小萍
关键词:产学研湖北科技

池小萍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池小萍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高校产学研结合既是解决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高校科技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由于认识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科技、经济脱节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本文根据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及其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个案,提出进一步发展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对策。

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

一、高校产学研发展概述

产学研结合模式以“岗位”或“研究项目”为结合点,通过“工-读结合”或“研-读结合”的途径,使理论学习同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以最便捷的方式或路径转化为生产力。这种将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特征的人才模式,在向学生传授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生产训练,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将教育和培养人才与完成科研并推向市场与生产相结合。

高校产学研结合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者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入推进高校产学研,既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加快高等教育改革;还有利于实现高校科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前沿,解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重大的科技问题,关注国计民生的科技问题;同时,也是高校利用自身科技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获得地方支持,有利于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使高校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开发的主要模式有台湾新竹模式、北京中关村模式(从“技工贸”到高科技产业)、官、产、学、研联合的“全赢”模式。与国外先进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相比,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在观念和体制上存在较大差距;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严重脱节;产学研合作者的权益和利益上存在分歧,合作范围和内容较为狭窄,合作层次低、合作形式单一;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相关制度及政策存在缺失,尚未形成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环境。

国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有:1.高度重视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协调、组织、管理、推动功能;运用科技计划手段对产学研合作给予直接支持;在法律框架下采用相应的政策补偿产学研合作投入所产生的巨大风险损失,有效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2.寻找最佳合作的战略重点放在获取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这已成为保持和提升本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依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现状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湖北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创新型湖北的紧迫任务,提高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2008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共签约项目1382项,完成投资190亿元。通过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推动解决了一批制约我省支柱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带动了产业升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为全面总结我省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规范发展科技产业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湖北省政府于2009年12月17日,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了湖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暨规范发展科技产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将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要坚持面向需求、动员科技力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落实好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撑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发展高校科技产业。

(一)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特点

其一,地方院校对于发展产学研结合存在迫切的内在需求。地方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研究项目的选择和学术研究只有在产业实际需求中进行,才能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成果。地方院校形成的大量具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由于资金、试验设施等方面条件不具备成果转化的条件,因而迫切需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

其二,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呈现多样化。为取得合作效益,多方寻求合作途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如共同举办论坛、研讨会、成果展示会、洽谈会等;开展有关项目合作、共建科研基地;组建研发实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等。

其三,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湖北省教育厅出台了 《关于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开通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建立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将湖北科技信息网、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教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华中中心和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互相连通。各地方积极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政策措施,设立“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支持。

(二)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典型个案

1.长江大学“校企、校地”产学研结合模式

长江大学是全国产学研结合示范单位,不仅形成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长江大学组建3年来,学校与校企、校地合作单位共同承担了1200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到款科研经费超过3亿元,承担的科研课题中,有80%以上的项目及经费来源于合作的三大石油公司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20%来自其他合作企业。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62项。通过搭建校企、校地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平台和实践平台,建立校企、校地产学研结合保障机制,构建校地、校企合作产学研联盟,合作办学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

自1994年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后,地方财政权利与事务管理权利出现不匹配,地方财力根本满足不了地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方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受法律法规的限制不允许直接融资。为破解地方发展的困局,解决资金筹措的问题,一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融资平台)开始成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被采用,另有4万亿元刺激计划被实行。这时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2.武汉工程大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壮大特色产业

武汉工程大学在产学研合作和规范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基本经验是:(1)强化教师主体地位,构建创新创业一条龙服务体系,以激励、引导、组织为主要内容,构建“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产业化”一条龙服务体系,形成“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园”三级发展模式。(2)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学校科技产业持股比例按照“学校减持,课题组增持”的思路,学校的持股比例降低到20%以下,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入(股权)比例提高到80%以上。(3)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瞄准政府产业规划和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推动实现优势产业与优势学科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双方优势互补。

3.湖北经济学院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湖北经济学院融速度、效益和质量为一体的发展模式被人们誉为“经院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产学研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建设经验加以推广。近年来,湖北经济学院创建新的发展模式——与神农架林区共建产学研基地,双方通过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及三个子项目协议:《人才培养与培训合作意向书》、《神农特色菜品及神农宴系列研发与推介合作意向书》、《科技合作协议书》,建立了“门当户对”式的战略合作联盟关系。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为原则,充分发挥湖北经济学院的知识、科技、人才、信息优势和神农架林区综合自然资源优势,有效地谋求科技与资源的对接、资金与技术的联合,实现区校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上述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给我们重要启示是:其一充分体现了地方院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社会服务职能。其二充分整合了地方院校各种社会资源,探索全方位、多元化、深层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其三地方院校领导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开展。当前湖北省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区域。因此,湖北省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必须在这一战略视野范围内积极展开,应更加注重地方院校社会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进一步加强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对策

(一)政府方面

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重视产学研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1.建立统一的产学研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的制度、政策,协调产学研结合中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科研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2.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产学研合作引导资金,政府建立产学研专门基金,作为引导资金引领企业、地方资金对当地产学研项目投资,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使产学研结合获得稳定的、系统的金融支持;3.大力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各类专业中介机构,引导其发挥信息沟通、技术评估、法律咨询、组织协调、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作用,提高服务水平;4.建立产学研结合信息平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的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5.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跟踪产学研项目的管理,提高产学研工作的绩效。

(二)地方院校方面

湖北地方院校在产学研结合中应发挥科研优势,聚集创新人才,加快培养创新团队。

1.推动湖北地方院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湖北地方院校在创建具有特色的创业型大学过程中,应重视学校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合作,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产学研结合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围绕湖北省“四大基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合作服务,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积极支持湖北地方院校科技园建设。将湖北地方院校科技园的建设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地方院校发展规划,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将地方院校科技园办成以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为主要科学研究模式,在人才、技术、装备和信息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向地方院校科技园开放,将科技园区办成科技研发平台、孵化平台、创业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3.积极推动湖北地方院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促进产学研深层次、高水平的结合。按照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针对湖北省大型企业武钢、富士康等,以及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研究项目为基础,与湖北地方院校组成产学研联盟,充分发挥湖北省地方院校学科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雄厚、高水平人才多、学术氛围浓的优势,与企业资金充裕、设备先进等要素结合,产生“双赢”和“多赢”的效果。同时,鼓励地方院学校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科技咨询和成果推广,建立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解决农村生产中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服务新农村建设。最后,积极配合湖北省财政专项资金,加大高校产学研结合资金投入力度,实施高校产学研结合“十百千”计划。

4.完善产学研结合评价体系。为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导向,应适时调整湖北地方院校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及时改进地方院校科研人员的考核与评价标准,突出产学研结合的联动性,将产学研结合绩效指标纳入到新时期湖北地方院校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中去,引导科研人员参加产学研。在湖北地方院校办学质量评估、重点学科建设评估、学位点授予和建设评估等制度体系中,应充分体现出产学研结合的地位和作用。

(三)企业方面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使企业牢固树立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的思想,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产学研结合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类创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建立与高校、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只有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入的联系,企业才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科研单位的科研开发信息,从而以 “最经济”的手段获得新项目或新产品的转化权利。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人员相互进入对方领域的畅通渠道,使他们在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彼此了解,相互融和,促进产学研的全面结合。

3.鼓励企业联合湖北省地方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在湖北省重点发展的钢铁、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造船、先进装备制造、轻纺、能源环保、现代物流等行业中,选择规模大、管理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建一批湖北地方产学研基地。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以及湖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社区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基地,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产学研载体,构建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的产学研平台。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湖北地方院校产学研结合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B112)

[1]徐金燕.产学研合作教育探索与实践[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09.

[2]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1.

猜你喜欢
产学研湖北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The rise of China-Chic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