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统战与民族和谐

2010-08-15 00:50何文钜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何文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民族宗教研究】

文化统战与民族和谐

何文钜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增进民族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命题,文化力的进入,进一步拓宽了增进民族和谐的视野。开展文化统战是增进民族和谐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文化统战,推动民族和谐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文化统战;民族和谐;文化力

民族和谐是指在各民族间存在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的多样性基础上,各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各不同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各民族特点和文化受到尊重,各民族相处和睦,关系融洽[1]。作为一种合乎理想的民族生态,民族和谐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近年来,关于增进民族和谐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本文拟从文化统战角度进行探讨。

一、增进民族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命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在完成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和谐,是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出发,根据新时期新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加入的新元素。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涉及方方面面。由于民族本身是一种社会历史存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民族和谐既是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过程中,根据国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平等、团结、互助”为基本特征的民族关系。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新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我国的民族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不和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有 1亿多人口,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 64%,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这就意味着,在我国,没有民族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不努力增进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会因此受到损害。鉴于此,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把“和谐”元素列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质之一;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促进民族和谐。可见,增进民族和谐,是对我国民族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对民族关系总要求的呼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针对性,成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重大命题。

二、文化力的进入:增进民族和谐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所谓文化力,就是文化的力量,它是软实力的核心,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增进民族和谐是一篇大文章,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长期以来,我国已从经济、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付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3]。

文化力的进入,是在对以往付出的各种有效努力特别是文化上的努力的继承与发展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力量的发挥,并以此为手段开展民族和谐统战工作,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文化力对增进民族和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文化交流是建立民族互信和友谊的重要桥梁

文化是民族交往的重要桥梁。不同民族通过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了解,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互信和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认同,完成文化的涵化过程和产生文化自觉行为,从而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1982年后,我国每 4年就举办一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民族人民通过运动会的交流,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不断得到发展,很多过去仅为单一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现在已成为了各民族普遍喜欢的项目,如满族的珍珠球、蒙古族的摔跤、朝鲜族的荡秋千等。

(二)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推力

文化具有内聚性,对本民族成员的凝聚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推力。中华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就是典型的例子。我国共有 56个民族,但当我们走出国门,就不再分彼此,大家都是中国人。其中的原因就是在国际交往中,我们都认同中华文化,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当遭遇外族入侵或灾难时,文化认同的民族凝聚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抛弃成见,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又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美德。2008年 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上自中央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中华各族儿女众志成城,掀起一个全面抗震救灾的热潮,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巨大力量。

(三)文化差异是产生民族矛盾的重要原因

文化具有民族性,各民族之间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千差万别,从而使得不同的民族径渭分明。由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其深层意识在一般情况下就是该民族的认同意识,它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对其他民族文化作出反应时,会使该民族及其成员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归属意识,对内认同,对外防范,很容易成为产生民族矛盾的导火索。

(四)文化问题是敌对势力破坏民族和谐的重要切入点

在当代,文化由于具有极高的政治利用价值,成为敌对势力破坏社会主义民族和谐的重要手段。他们广泛利用广播、影视、网络、图书等媒介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大力宣扬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挑拨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关系,消解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凝聚力。历史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都可以找得到这方面的痕迹。

三、开展文化统战:增进民族和谐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支柱,这使得它在影响民族和谐的诸多因素中显得更为敏感,影响也更为深远。我们的统战工作,必须在继续加强政治、经济等领域统战的同时,充分运用文化力开展文化统战,推动民族和谐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一)积极开展文化交流

一个民族,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很难想像的。“文化上的惟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4]因此,要积极引导各民族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消除隔阂,增进共识与合作,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而不同”格局,进一步密切民族关系。

(二)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5]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虽有分裂,但最终必趋统一,主要是中华文化起了凝聚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文化自觉,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宣传教育,挖掘、保护和利用好传统文化遗产,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文化体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的智慧,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要在全社会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引导各民族人民理解和尊重彼此文化;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律制度,保障各民族文化平等发展;定期开展民族文化法律和政策实施情况检查工作,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偏差;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少数民族继承、发展、创新优秀文化;谨慎对待改革问题,切实尊重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四)妥善解决由于文化原因引起的民族矛盾

在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上,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文化自觉”概念,并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想来作为解决手段,主张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从而达到持久稳定的“和而不同”[6],真可谓是真知灼见,对我们开展文化统战工作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近年来,我国个别地方出现了歪曲、丑化少数民族形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民族和谐关系。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依法惩处相关责任人的同时,做好善后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

(五)高度重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文化全球化的生成,是建立在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扩张的基础之上的,从一开始就充满着霸权。“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7]因此,文化全球化对我国增进民族和谐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在充分利用其搭建的平台加强与世界各民族的联系和交流的同时,认真做好文化渗透防范工作,对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文化问题攻击和挑拨我国民族关系的行为坚决予以反击。

(六)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文化问题进

行民族分裂、破坏活动

当前,对我国和谐民族关系威胁最大的三股分裂势力分别是达赖集团、“东突”势力和“台独”势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利用文化问题从事分裂、破坏活动。达赖集团利用宗教和文化交流作为幌子,在海外设立办事机构寻求国际支持;“东突”势力则利用“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不断制造事端;“台独”势力也积极“去中国化”,培植本土意识,妄图将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对此,我们要坚决予以打击,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和谐。

(七)努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和人才

在开展文化统战以增进民族和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干部和人才由于来自于本民族人民群众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条件,并通过开办民族文化艺术班、建立有利于引进民族文化人才的机制、完善挂职锻炼制度等手段,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通、热爱民族文化、富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文化干部和人才队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民族问题无小事,民族和谐的增进问题更不是小事。民族和谐的增进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构建,只有各民族都认同的和谐文化构建起来了,增进民族和谐的目标方能实现并稳固发展。文化统战命题的提出,顺应了增进民族和谐在文化层面上的要求,为我们开展民族和谐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1]吴仕民主编.中国民族理论新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88.

[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新中国民族工作十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EB/OL].(2009-9-10)[2009-9-11].http:// www. seac. gov. cn/gjmw/xwzx/2009 - 09 - 10/ 1252378555356613.h tm.

[4][6]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J].科技文萃,2005(7):64.

[5]谢名家等.文化经济:时代的坐标——社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

[7]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D613

A

1009-6981(2010)01-0039-03

2009-10-12

何文钜(1980-),男,广西灵山县人,广西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理论政策。

[责任编辑郭清梅]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