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及提高对策思考

2010-08-15 00:50张波宋爽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媒介消费

张波 宋爽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百家论坛】

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及提高对策思考

张波 宋爽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文章针对目前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媒介认知、媒介消费、媒介评估和媒介实践等层面展开调查,并尝试从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能力建设和媒介环境的营造三个方面寻求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对策。

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对策

一、媒介素养渊源及内涵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见于英国学者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他们认为以电影和广播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在商业利益的刺激下向受众提供的是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大众媒介被看做是传播低俗文化的工具,提倡以抵制俗文化的方法来提高媒介素养。20世纪 60年代以后,媒介素养的观点发生转变,即由消极抵抗转变为积极应对。70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进入21世纪,媒介素养已有发展成“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之势。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将媒介素养视为每位公民都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了对媒介信息的接触、分析及制作能力,且强调公民素养能力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印刷媒体,同时也包括了各种新兴的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等。我国学者张开在她的文章《媒体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中指出:媒介素养是传统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包括对各种形式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等。媒体素养的宗旨是使大众成为积极地善用媒体、制造媒体产品、对无所不在的信息有主体意志和独立思考的优质公民。它与提高社会文化品质与健全公民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笔者将媒介素养定义为:在媒介形式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受众能动地认知媒介信息的能力、积极地参与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地消费媒介信息的能力。

二、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调查时间:2009年 11月 10日—12月 10日。

调查对象:河北省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统一问卷,随机抽样。

调查内容:媒介认知能力、媒介消费能力、媒介评估能力、媒介实践能力。

调查目的:了解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之策。

调查数据:向河北大学等全省10所大学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3份。

三、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

(一)认知层面

1、媒介与受众角色的认知。调查表明,在对媒介信息认知态度问题上,近半的大学生认为受众在媒体中扮演着很被动和比较被动的角色;仅有 21%的同学认为受众的角色是很主动或比较主动的。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媒介对自己的知识结构(58.1%)和思维观点(63.0%)有一定的影响;36.9%的大学生认为媒介会影响自己与他人的交流;12.7%的大学生认为大众媒介对自己的价值观没有影响;只有 10.9%的大学生认为大众媒介会影响到以上各个方面;同样数量的大学生认为媒介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

2、媒介商业属性认知。绝大数大学生知道媒介具有商业性的属性,广告是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是,当问及其对媒介广告的态度时,近一半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表示喜欢和还可以的分别占15.8%和 24.4%;感到讨厌的占 8.1%。总体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对广告的接受度较高,很少人持批判态度。

小结:在媒介的认知理解上,大学生对媒介的基本范畴了解度比较高,尤其是对网络和电视有清楚的认知。承认媒介对受众的影响,但对受众角色的能动性地位认知不足。对媒介的商业性属性,尤其是对广告缺乏批判性思考。简言之,河北省大学生对媒介感性认识到位,理性认识不足。

(二)消费层面

1、媒介消费动机与内容。在媒介消费动机方面,获取信息(45.1%)和消遣娱乐(36.9%)方面占了很大比例,而论坛讨论 (1.2%)、学习知识(9.2%)、与人交流(7.6%)方面的消费内容则成了冰山一角。在消费内容问题上,当问及“你最喜爱的媒介类型”时,消遣娱乐(包括影视剧、音乐、体育、网络游戏)占据了近六成的比例;而以新闻、社论为代表的“获取信息”则占了 30.5%的消费比例;对于文教论坛等学习性消费内容只有不足 7%的比例。

从消费动机与消费内容的数据分析来看,大学生虽然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的需求,但在消费过程中,对于娱乐方面的消费则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这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动机与消费内容发生了背离。而且,笔者认为随着网络、手机等等电子媒体的普及,大学生由于受媒介内容不断丰富和媒介手段日益便捷的优势影响而使消费内容偏离消费需求的现象会愈加严重。

2、消费途径与时间。在“你通常会通过哪种方式了解信息”的问题上,网络 (40.1%)和报刊(30.8%)高举主导地位;,10.9%的大学生会选择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图书和杂志非别占了 9.8%和5.2%;仅有 3.2%的大学生是通过广播获取信息的。基于大学校园环境中媒介资源丰富性和便捷性的优势,大学生媒介消费时间比较多。其中,网络最受大学生青睐,占消费时间的 40.9%;报刊和图书的消费时间分别为 28.1%和 12.9%;广播、电视和杂志的消费时间之和仅为 18.1%。

(三)媒介评估层面

1、媒介真实性评估。媒介是被建构的,它也在建构真实,这是媒介素养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回答“报道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能够真实的反映现实,你同意吗?”的问题中,大部分大学生持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的观点,仅有不足 30%的大学生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媒介的表征与建构缺乏认识,容易将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混为一谈。

2、媒介文化评估。大众媒介为受众传播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媒介文化的流行性、去中心化以及功利性等特征越来越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精英化、深刻性的特质,呈现出粗制滥造、鱼龙混杂、低水平满足的特点,对受众的鉴别欣赏能力提出了挑战。在“你对媒介文化持什么态度”的调查中发现,过半的大学生对媒介文化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媒介文化是正面的和以正面引导为主;27.1%的大学生持中立的态度;超过 10%的大学生分别持以负面为主和负面的态度;只有 7.7%的大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媒介文化。

媒介有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诉求。因此,要求受众对媒介的阶级属性能有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对国内外新闻言论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这是媒介素养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在“3·14”事件和“7·5”事件的报道中,西方媒体发出了中国“缺乏人权”和“种族歧视”的声音。针对西方媒体反华报道问题展开调查发现,只有 12.7%的大学生能够意识到根本原因是媒体代表的意识形态不同;13.4%的大学生将其理解为外国媒体长期对中国的偏见造成的; 16.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具体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近一半的大学生(44.1%)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媒体不理解中国国情造成的;还有 9.8%的大学生认为这些报道是基于事实的客观报道。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媒介的发出的“声音”缺乏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小结:在媒介评估判断层面,大学生对大众媒介的报道缺乏深刻的思考能力,容易被媒体的声音主导,对于媒体提供的东西缺乏缺乏辨别力。

(四)媒介实践层面

1、参与媒介互动的积极性。媒体的多元化为受众参与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渠道。调查显示,62.3%的大学生喜欢网上留言;10.5%的大学生打过热线电话;30.6%的大学生参加过短信互动平台;5.1%的大学生参加过投稿活动;22.1%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活动。

2、参与内容制作。调查显示,56.7%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媒介内容制作;20.1%的大学生曾制作过个人网页;18.1%的大学生曾编辑过数码图片;7.7%的大学生曾制作过BLOG;4.2%的大学生曾制作过DV;5.9%的大学生有在媒体实习的经历。

3、媒介信息使用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这个和自身关系密切的事情上,大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呢?调查结果显示,80%左右的大学生会留意媒体相关报道,但只有20%左右的大学生会主动查询媒体相关信息;40%左右的大学生会留意学校相关信息,30%左右的大学生选择了主动询问师长;4%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留在家里等待地方政府的就业信息,80%以上的大学生更愿意去人才市场主动寻找信息。

小结:在媒介应用制作上,大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还不够积极主动,参与媒介互动和媒介内容制作的人数比例也不高。不过,网络媒体的出现降低了受众参与门槛,扩大了大学生媒体参与的空间。

总之,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从整体上看,河北省大学生已初步具备应对媒介时代的基本素养。在媒介认知、媒介消费、媒介评估与媒介实践中大部分人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四、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对策

第二,河北省大学生对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各种媒介形式均有良好的驾驭能力,并且对各种媒介形式能够兼容并包,不同程度地加以利用,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尤其对网络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第三,河北省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随意性强、娱乐性浓的特点。

第四,河北省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尚处于低水平、浅层次的状态,缺乏深刻系统的传媒知识。表现出对于媒介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关系认识不足,对媒介文化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欠缺,对媒介的意识形态认识不深刻,容易受媒介影响等弊端。

第五,河北省大学生参与媒介实践的经验不足。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步晚,理论知识欠缺,普及率低。河北省各大高校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河北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呈现出低水平、浅层次、自发性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为基础,大学生自我媒介素养建设为重点,辅之以良好的社会媒介环境,三者紧密结合来提高媒介素养水平。

(一)学校主动开展系统正规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践

鉴于河北省开设新闻专业的学校数量少,新闻传媒相关知识在各大高校的普及率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河北省各大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应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试行模式。先从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开始,然后普及到各个高校。

第一,进行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河北省可胜任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主要是个别高校中从事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师和新闻传播学科点培养的传媒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这一部分优势资源来建设一支高质量、大规模的师资队伍。例如,可以开设专门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的专业,并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让教师享有在职培训的机会。

第二,开发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资源。编写适合专门针对大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教材;鼓励各学校成立媒体教育资源中心,强化资源力量;鼓励坚持灵活性原则,多渠道地获取教学素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讲授教材内容。

第三,设置合理的媒介素养教育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妨借鉴英国的三级框架体系:处于最上一级的国家公开考试和国家测试,主要用来检验每一阶段(一般至少为半个学年)学生的收获考试标准一般采用全国统一的标准级别以保证教育质量;处于中级的是教师所实施的评价,包括学年末学校考试和教师的平实测试;处于最下一级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一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四,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话题讨论,耐心而生动的地解答他们的问题,也可以定期的为学生请来专家学者及媒体专业人员到校演讲,开拓学生思路。同时,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通过活动、比较、探究与思考获得知识,掌握媒介的应用方法,形成对媒介的正确态度和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我媒介素养建设能力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的只是一种理论基础,或者说,只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种基础工具。理论不具有强制性,它只能为结果的实现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将这种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因而,笔者认为,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的建设。

河北省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各种媒介资源比较丰富,这既是优势又是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资源,河北省大学生如何有效地捕获信息至关重要。

第一,充分利用校园媒介资源。大学校园作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有着较为丰富和纯洁的媒介资源。校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计算机网络等丰富的传播媒体形式以及信息量大、质量高、科学性强、出现频率高等优势,为大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资源。

第二,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在鱼龙混杂的媒介信息面前,应该具明确的是非价值观,准确地判断,理性地选择,批判性地接受。面对河北省大学生对网络资源利用高这之一现状,加之,网络虚拟空间中自由泛化,把关人缺失这种特性,大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三,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媒介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媒介资源的同时也在对我们进行种种诱惑,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更加剧了这一趋势。面对这种局面,对媒介资源进行管制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对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自觉抵制。增强辨别能力以及自律能力,有计划地消费媒介资源至关重要。

(三)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

媒介素养的形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能提供的只是一种理论基础,好比船的舵,大学生本身是舵手,过硬的掌舵能力是关键,但辅之以风平浪静的环境才能增强其航行的安全系数。因此,营造文明的媒介环境必不可少。

第一,传媒组织和传媒人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角色能力”。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自觉规范媒体内容,尽量避免虚假,要努力做到真实全面、公正客观地发布信息,当好把关人,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纯净健康的媒介环境。

第二,全社会都来关注传媒素养教育,形成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团体或协会,为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提高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只有形成自下而上的一种全民重视的“草根”运动,使普通大众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媒介素养教育的文化环境,这样的文化环境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第三,完善国家法律体系建设,规范媒介环境。在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的社会个体为了各自的利益可能会影响到媒介环境的营造。仅靠道德的约束力量是不够的,因为道德体系只能谴责“不救火”的行为而无法制裁“放火”的行为,此时就必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立法环境。

总之,多元化的媒介为我们提供的是一堆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媒介素养就是纷乱的资源库中的长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然而点燃这支身处复杂环境中的长明灯却需要教育、媒体、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通力合作。因此,提高河北省大学生媒介素养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全民共同努力。

G641

A

1009-6981(2010)02-0084-04

2010-01-25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0602169)

张波(1969—)男,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新闻学硕士。

[责任编辑赵秀忠]

猜你喜欢
河北省媒介消费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国内消费
河北省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40年消费流变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