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的对策思考

2010-08-15 00:50侯云洪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侯云洪

加强民族团结的对策思考

侯云洪

长久以来,各个民族不断融合,相互影响,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只有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了,才能维护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远稳定。我们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 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

2.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建国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 6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3.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繁荣、昌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 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4.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即通过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具备了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二、加强民族团结的对策思考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时代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实践证明,大力发扬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才能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从历史上看,各民族密切交往、和谐相处的时期,大都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时期。民族大家庭的经济越发展、社会越繁荣,越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团结奋斗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繁荣发展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坚实基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族人民才有幸福安康生活,这是从历史和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加强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当前,民族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仍然是民族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的最大障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在民族团结政策上的根本立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必须把民族地区自我发展与中央和其他地方支持发展结合起来,既要向民族地区投入更多的资金,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既要帮助民族地区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坚持抓好各地区各部门的对口支援。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民族工作要通过推动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了 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55个少数民族中,有 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多。同时,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补充形式,建立了1173个民族乡。实践证明,这一基本制度把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结合起来,把政治与经济因素结合起来,既利于祖国统一,又利于各民族当家作主;既利于民族间的团结,又利于相互交流和帮助;既利于各民族全面进步,又利于地区繁荣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是民族团结发展的成功之路。

4.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为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文化体现着民族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之大,不仅在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还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必须把着力点放在不断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既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又要积极扶持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扶持民族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既要注意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出版,又要推陈出新,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大力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必须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努力挖掘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加强民族团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5.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民族团结提供干部保障。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方面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维吾尔族干部群众和汉族干部群众,一起沉着冷静地工作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这种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的品格,令人钦佩。要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本文作者为河北省滦南县一中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秀忠]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