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革 高志忠
辽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心医院 丹东 118200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对与髋臼骨折的分型、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内固定的选择等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但因髋臼解剖结构特殊,且髋臼骨折类型多种多样等因素,对骨折部位的显露、复位方式以及固定方式选择都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积极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于2002-03~2008-01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5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组髋臼骨折159例(全部为单髋),男92例,女67例,年龄18~70岁,平均35.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3例(89.9%),高处坠落伤 11例(6.9%),重物砸伤 5例(3.2%)。其中,15例术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 (8.5%);合并骨盆骨折15例,股骨头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5例(其中同侧股骨干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6例,脊柱骨折12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者13例,腹腔脏器损伤13例。
2.1 术前检查、骨折分型及入路的选择 术前常规拍摄骨盆正位、患髋髂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和双髋关节CT检查,在累及关节面的复杂骨折行三维重建CT检查。再根据放射学检查结果按照Letournel-Judet和AO进行分类。Letournel-Judet将髋臼骨折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大类,AO学派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将髋臼骨折分为ABC三型。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病例中主要表现为: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的有:A1后壁骨折28例,A2后柱骨折15例,B1横形骨折16例,A2后柱伴后壁骨折 14例,B1横形伴后壁骨折15例,B2T形骨折7例,合计95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的有:A3前臂骨折7例,A3前柱骨折9例,B1横形骨折4例,B3前柱或壁伴后半横形骨折5例,C1双柱骨折8例,C2双柱骨折9例,合计42例;采用前后联合入路的有:B1横形伴后壁骨折2例,B2T形骨折6例,B3前柱或壁伴后半横形骨折5例,C3双柱骨折9例,合计22例。
2.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备皮消毒,留置导尿,术前24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疼痛较重的患者给予口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中药,其他患者可用身痛逐癖汤加减对症治疗。
2.3 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 本组4例患者行急诊手术,完全为难复性脱位,150例在受伤后平均5d(1~14d)进行手术,5例因严重多发伤于全身情况稳定后,伤后3周后手术。
根据Matta法X线测量标准选择手术适应证:(1)髋臼骨折关节面移位>3mm。(2)关节腔内有游离骨片阻碍股骨头复位。(3)后壁骨折块达整个后壁40%以上及后柱骨折致关节不稳。(4)前柱、前壁骨折合并髋关节中心脱位。(5)合并坐骨神经损伤。(6)无骨质疏松。
2.4 手术复位及固定 术中应尽可能解剖复位并予可靠的固定,尤其是负重区的关节面要尽可能解剖复位,对有软组织附着的后壁骨折块尽量不游离,以保护其血液供应。对于大的骨块可用骨盆复位钳进行复位,小的骨块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在获得满意解剖复位后,按照髋臼不规则的几何形态,用可各向弯曲的试模取骨折部位的几何形态,然后按照试模预弯重建钢板,此时重建钢板与恢复解剖关系的髋骨达到了良好的贴合,应用螺钉固定骨盆重建钢板,安置钢板后对游离骨块可采用空心螺钉进行固定。
髋臼前壁、前柱骨折钢板通常沿骨盆入口缘进行塑形固定,螺钉拧入的方向尽可能与四边体平行,以免螺钉进入关节腔。对于后壁、后柱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按照髋臼形态塑形固定,加固髋臼后柱及后壁的连续性,单发后壁骨折骨块完整者可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
根据治疗159例髋臼骨折的经验,认为复位中应该注意:(1)复位时屈膝伸髋及向外翻转外旋肌群,有助于防止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臀上动脉和神经紧贴坐骨大切迹顶缘骨面穿出骨盆,营养和支配髋外展肌群。Kocher—Langenbeck入路中,显露髋臼大切迹或安放后柱钢板时应该注意该解剖结构,否则误伤臀上动脉和神经,造成出血或外展肌群麻痹,影响手术效果。(3)确立合理的手术复位顺序:如后柱伴后壁骨折,首先要复位后柱骨折,然后再复位后壁骨折。横行骨折伴后壁骨折,首先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前柱,后柱用一钢板固定,最后再处理后壁骨折。双柱骨折,先复位前柱,然后复位后柱。(4)术中不应将后壁碎骨块从关节囊处剥离,以免发生坏死。
2.5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负压引流24~48h,抗生素持续应用3~5d,术后2~3d开始髋关节被动运动。除部分后脱位、股骨头骨折及负重区关节内软骨下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皮牵引2~4周外,其余患者术后根据愈合情况4~6周后扶双拐下地,2~8周后可逐渐开始负重,16周后完全负重行走。
本组随访6~40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本组解剖复位139例,复位满意135例,复位不满意4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 18分,良 15~17分,一般 13~14分,差<13分。本组优 48例(30.5%),良 70例(44.1%),一般 22例(13.6%),差 19例(11.8%)。在结果优良的118例中,骨折解剖复位和复位满意92例(79.5%)。发生股骨头坏死6例(10.2%),均合并有股骨头脱位。异位骨化 5例 (8.5%),创伤性关节炎 12例(11.8%)。15例坐骨神经损伤者,14例获得完全恢复,1例在术后1年时仅存在足趾麻木症状。
目前,对于有移位的髋臼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本文通过对159例髋臼骨折的手术总结,认为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髋臼骨折宜尽早手术,延期手术不但增加骨折复位的难度且术中出血多,但髋臼骨折是高能量损伤,多合并其他严重损伤,且治疗困难,术前评估甚为重要,故除开放性损伤和难复性脱位者,无急诊手术的指征。(2)要获得满意的复位,除必须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外,骨折良好的显露将会降低骨折复位的难度。要获得良好的显露,必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正确选择入路将有利于提高复位质量,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3)髋臼骨折的复位是整个手术的关键。复位结果与手术技巧、骨折类型有关,也和伤后至手术时间有关,并且直接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解剖型重建钢板具有可塑性,可充分预弯来适应髋臼部位的特殊形态。精确解剖复位后,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几率大大下降,有了坚强的内固定,尽早功能锻炼恢复关节的负重及运动功能。本组优良的44例中解剖复位和复位满意的35例(79.5%)证明良好的复位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1] 朱华.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9,22:38;62.
(收稿 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