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春青
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 扶沟 461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鲜胫腓骨干骨折42例
任春青
河南扶沟县人民医院 扶沟 461300
中西医结合;胫腓骨干骨折;分析
我院于1999-07~2009-07,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鲜胫腓骨干骨折42例,经10年随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3例,女9例,年龄20岁以下10例,20~40岁15例,40岁以上17例。
1.2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平地摔倒13例,砸伤9例,机器轧伤6例,体育事故4例。
1.3 骨折部位胫骨干骨折10例(上1/32例,中1/34例,下1/ 34例),腓骨干骨折3例,胫腓骨双骨折29例。
1.4 骨折类型闭合性35例,开放性7例。其中青枝型2例,裂缝型2例,横断型6例,螺旋型15例,斜型11例,粉碎型6例。
2.1 治疗原则(1)绝大多数的新鲜胫腓骨干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为主,灵活地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外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裂缝、青枝、横断等型),应用下肢石膏固定,或先外敷消肿药物,再予以小夹板固定。对有移位的骨折(粉碎性、斜型、螺旋型),在局麻下先施行跟骨牵引3~4d,待肿胀消退后,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法整复,整复后小腿用石膏托或小夹板外固定,仍将小腿置于勃朗氏架上,继续维持跟骨牵引,重量为体质量1/10kg。3~4周后除去牵引,更换下肢石膏固定,8~10周后改为小夹板固定,直至骨愈合。如采用以上方法,仍不能良好对位可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2)对开放性骨折,早期应彻底清创,骨折可先予以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争取伤口一期愈合。如伤后6~8h内到达医院,经彻底清创,可同时进行内固定术。
2.2 固定方式(1)单纯小夹板固定11例。(2)骨牵引结合小夹板固定10例。(3)骨牵引结合小腿石膏托固定12例。适用于新鲜开放性骨折,并发小腿软组织挫伤,经清创术后需严密观察伤口或经清创术后予以植皮处理的。(4)早期长腿石膏固定,后期改用小夹板固定12例。(5)开放复位内固定,结合小夹板固定2例。(6)早期小夹板固定,中期改长腿石膏固定,后期再换小夹板固定1例,因早期小夹板固定发生成角畸形,立即更换长腿石膏,待纤维骨痂形成,对位良好,后期又更换小夹板固定。在骨折治疗全过程中,辩证服用中草药。
3.1 疗效标准根据1995年天津“骨折疗效标准草案”判定,优:患肢等长,成角<5°,膝关节伸屈活动差15°以内,踝关节伸屈5°以内。良:患肢缩短<1cm,成角<10°,膝关节伸屈差16°~30°,踝关节伸屈差6°~10°。尚可:患肢缩短1~2cm,成角<15°,膝关节活动差31°~45°,踝关节伸屈差11°~15°。差: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
3.2 结果经10年随访观察,优29例 (69.2%),良7例(16.3%),尚可3例(7.1%例),差2例(4.8%),延迟愈合1例(3.6%),不连接1例(3.6%),不详1例(3.6%)。闭合性骨折35例中4例有后遗症(成角畸形超过10°的1例,肢体短缩2cm以上1例,不连接1例,浅表皮肤感染1例)。开放性骨折7例中,有后遗症3例(延迟愈合1例,不连接1例,骨髓炎1例),说明开放性骨折后遗症远比闭合性骨折多。
胫腓骨为坚质骨、血运差、胫骨前内侧直接位于皮下,整个中下段内侧无肌肉覆盖,骨折后容易伤及骨滋养血管。一但发生粉碎、多节段斜性骨折,易发生迟缓连接和不连接,另在小腿软组织中有4个密闭的筋膜腔间隙,骨折后出血肿胀,常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若处理不当导致肢体坏死。小腿要求肢体短缩不超过2~3cm,否则,即出现跛行。
选择传统的保守治疗,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感染率低,但如果对牵引技术、石膏固定技术、小夹板固定技术不能熟练掌握,很难达到满意疗效。特别是长腿石膏固定,易引起膝、踝关节功能障碍,牵引引起针孔感染,小夹板固定可形成压疮;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引起钢板折断、弯曲,伤口感染、骨髓炎、延迟愈合、骨不连等并发症。我院依据小腿的解剖特点、骨折类型,吸取中西医各家的优点,在实践中总结以上六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优良率达84.4%,但仍有7例不同的后遗症,主要发生在开放性骨折,因此,仍需改进处理开放性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R683.42
B
1007-8891(2010)02-0094-02
(收稿 2010-02-10)